全球化语境下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对儿童英语教育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3

全球化语境下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对儿童英语教育的影响

陈蔚

淮北师范大学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家的软实力以及核心竞争力都会选择将外语能力作为及其重要的指标参与评定。在这一特殊背景下,我国的外语教学和学科建设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对于儿童的英语启蒙教育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通过对国外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研究动态、研究发现和最新进展的分析,指出了年龄对于儿童英语学习的影响,并遵循儿童教育的特殊规律,结合儿童外语学习的优势,探索适合儿童的英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国家外语能力;关键期假设;母语习得;二语习得;儿童学习者;英语教学


前言

全球化主要是指通过媒体等传播途径作为推动力,并通过全球范围的文化交流以及商业等领域的交流,以此来达到促进各国及各个组织之间的流通,因此形成了具有更加广泛的组织活动和文化格局。因为有这样的大背景,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近年来,中国迅速崛起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在这一进程中,国家运用外语开展国际交往、处理国际事务、参与全球治理,提高了国家国际话语权和传播能力,因此国家外语能力成为国家发展中举足轻重的能力之一。外语能力的高要求对于我国的外语教学及学科建设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重要发展机遇。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全民中普及程度和整体水平都尤为突出,一直都是外语教育的重点,近些年更是呈现出英语学习低龄化的趋势,很多儿童从幼儿时期即开始学习英语。然而,鉴于低龄儿童的母语学习尚未完善,过早接触英语究竟是利还是弊,研究者们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本人通过结合相关的假设理论研究,再加以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针对当前我国儿童在学习母语的现状,对儿童时期的英语学习做可行性教学探讨。

  1. 关键期假设

关键期(critical period)也可缩写成CP,最早为生物学上的理论,通过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的加拿大籍的学者怀尔德·彭菲尔德以及拉马尔·罗伯茨一同在Speech and Brain Mechanisms中提出。在此篇著作中,二人认为关键期假设对个体的影响十分巨大,最大的影响因子是环境因素。他们认为在关键期阶段,如果具备恰当的环境,个体会爆发出及其强大的学习和发展能力。简而言之,在此时期,人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即便没有接受具体的指导,也能够以极快的速度接受并熟练的运用一门全新的语言。随后,哈佛的学者埃里克·海因茨·莱内贝格对这个假设学说进行了完善,他将神经生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全面地剖析了人是否存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可以被称之为全脑学习期。在此理论基础下,他认为人类在产生时,会有两年时间使大脑得到急速的发展,可以达到人类大脑接近六成的成熟值,并且在后面主要是以测化发展为主,一直到青春期左右发展至脑成熟。换而言之,过了青春期之后,人脑的可塑性也逐渐丧失了。于是莱内贝格认定,两岁到青春期期间是人类学习掌握自然语言的关键时期,错过了也就难以补救回来。

  1. 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

前者是指儿童对自己母语的学习过程,需对他们灌输常规的语言学习理论。就目前而言,依旧无法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作用机制直接进行定论,而较为权威性的理论由以下四人为主要代表:第一是新行为主义理论,是由美国的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提出的。他认为这种行为机制并非是在先天就有,而是通过后天行为逐渐培养而成的习惯。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第二是语言天赋论,它是由美国的诺姆· 乔姆斯基所提出的,他认为刺激反应模式是不妥的,更加认同人类在学习语言时独特的天赋,这种能力就是受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第三是认知论,由瑞士的让·皮亚杰提出;第四是语言功能论,由英国的韩礼德提出。这四位心理学家都进行了以母语为出发点,探讨人类形成母语习得的原因所在,有认定是内部为主要影响因素,也有认定是因为外部环境因素所导致的,或者也可以是双方共同对其造成影响,共同作用。

后者与前者的区别极大,它是通过使用学习机制为方法进行新的语言学习的。通常说,对于母语的学习是无意识就习得的,那么二语习得则是有意识的灌输新的语言知识,使人能够借助学习机制更好的掌握这门语言,它与大脑发育以及世界观形成一并发展,而二语缺少母语学习的先天环境,更多依赖于人的整体认知系统,可能会受到性格,动机等个体差异的影响。二语习得的理论包括乔姆斯基的天赋论,他并不否认后天的语言环境的作用,认为环境起着触发语言机制和提供具体语言材料的作用。因此只要有足够多的正确语言输入,儿童学习母语和二语的机制是一样的;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则认为,对二语知识的输出即运用所学二语知识流利地进行交流是大脑中的潜意识的习得系统所引起的。而通过有意识的学习系统所获得的语言规则知识,对学习者的输出过程没有影响。有意识的学习系统在第二语言获得中只是起监督(monitor)的作用,他强调了习得是主要的,而学习只是辅助性的(Krashen, 1982)。综上,语言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如母语习得,也可能是负面的,如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环境对于二语的影响。

  1. 我国儿童英语学习现状

汉字属于汉藏语系,古时并没有用拼音来标注汉字读音的方法。我国在制定汉语拼音作为发音的简体话改革制度后,因为存在着“借用拉丁字母”的关系,英语辅音字母与汉语拼音的声母相似,英语元音字母与汉语拼音的韵母相似,如 b,p,m,f,d,t,n,l,g,k,h,j,r,z,c,s,w 等, 和 a,o,e,i,u,ai,ei,ao,ou,iu,ie,er,in 等。这对于小学阶段同时学习英语拼读和汉语拼音的儿童来说,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混淆。针对这一特殊现象,我们也需要考虑到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之间的互相作用,从而设置合适的学习策略。

按照关键期的观点出发,认为最佳时期是十一至十八岁之间的青春期时段。因此,我国教育部所颁布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规定了将汉语拼音作为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将识字和写字能力,作为小学高年级阶段的主要学习课程,希望能够充分的运用好此阶段的学习优势。而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并未有过多的社会实践以及社会环境,能让学生能够在全英文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因此儿童仅仅通过课堂这一单一的教学途径,来获得英语知识。但因为儿童所能接触到的知识会受到“可理解输入量”造成的影响,并且感情过滤也是极大的影响因素,因此,建议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应当在九岁左右,这时候儿童已经完成了掌握母语习得的基础阶段,并已经具备能够区分汉语拼音和英文拼写的能力。目前,我国相关专家也提出了要拒绝学习英语必须越早越好的建议。

  1. 关键期假设对于儿童英语教学的启示

  1. 选择合适的英语启蒙年龄段

根据关键期假设学说,对于语言的学习需要在11-18岁之前,这样可以达到理想的全脑学习期,儿童在关键期内可以学到纯正的语音,而对于成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语音的模仿越来越难,无法达到英语母语者的语音纯正度,同时学习英语时出现的词法、语法错误会越多,但这并不等同于学习英语越早越好。由上所述,过早学习英语会影响低龄儿童对于母语的熟练掌握,极可能造成语言中枢受干扰。现阶段的英语教育中,过分强调了英语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诚然,在学习英语接触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会接受到不同思维形式的碰撞,然而批判性思维并不是由英语一门学科即可培养,而是多学科教育的协同发展,过早的让孩子接受并不成熟的思维培养,极易造成低龄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缺陷,不利于更好地学习语言和运用知识。近年来,较多外语培训机构以及部分教育者把年龄作为学习第二外语最佳时期的唯一因素,提倡英语学习从幼儿开始,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一刀切”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我们更建议将年龄作为影响因子之一,和母语习得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学习培养。

  1. 创造适合儿童的学科教育

应当将儿童作为主要考量点,而并非教育本身。中国课堂上常见的英语教学法类似于语法翻译教学和听说式教学,即老师会花很多时间跟孩子解释课本上的语法与翻译句子,使用中文的时间大大多于使用英文的时间;或者是机械式重复某一个单词短语,让学生不断背诵某一篇课文。这种重复练习,也许能“熟能生巧”,短时间内让孩子记住读音,却把语言禁锢在一套固定的程式,学生只记得课本上程式化的语句。例如,从英语学习初始阶段,刚接触英语问候语时;老师会教学生使用“Fine, thank you, and you?”,来回答“How are you?”。然而,对于英语母语者来说,却有很大的歧义,“fine”表示不怎么好,勉勉强强,正确的回答应该是”good”,至于是否反问对方,需要视说话人双方关系程度而定。因此,对于儿童来说,老师照搬照套书本陈旧内容,而不结合实际,孩子被动接收知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会在语言体系里造成程式化的错误,不利于儿童后期教育综合发展。借鉴当前先进的外语教学法,鼓励学生交流探索语言,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考虑二语习得者的情感屏障,尽可能创造真实的语言场景,提高孩子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也成为儿童英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 结合中国特色建立合适的语言教学体系和实践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文化入侵和文化冲击,对于弱势母语有一定的取代作用。在当前英语学习低龄化的趋势下,大部分教育机构打着关键期假设的旗号,为了吸引父母报名,将美国的学科教育K12全盘搬到中国市场来,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上完全模仿国外,同时大量引进国外教材,教学内容也以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举止,交往礼仪为主,而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和渗透,对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说,不利于对于母语文化的认同和情感培养。因此,在儿童的英语教育中,我们或可探索结合当前中国国情,反思和改进英语教学,深化学生对母语和优良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建立文化自信;与此同时,吸收英语文化中对于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1. 结语

迄今为止,关键期假设学说除了学术作用外,是否具有应用价值,仍然是颇具争议的问题。无论其存在与否,语言的习得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既涉及到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也要考虑个人的生理状况,以及自身情绪所造成的影响。对于生理因素而言,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适当的年龄会对外语的学习情况造成影响,但这类影响只是主要影响因素,并非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他的各种因素同样会对二语习得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可将母语习得相关理论和二语习得关键期理论有效地结合,这样能够让学生个体在进行二语习得的关键期中得到极大的帮助。同时基于这些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在对儿童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在不影响母语习得前提下,因此,可以设置在九岁左右开展相关英语课程。而对于在关键期内的儿童,应当以如何教授正确发音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的初期应当着重强调发音和语调,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英文的阅读方面以及写作方面的能力,还需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可理解的范围内输入母语文化,避免文化冲击。

综上所述,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性,在强调语音的同时,注重文化的输入,以期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家战略发展输送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Krashen,Stephe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2.

[2] Stephen D Krashe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1981.

[3]Lenneberg,E.H.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M].New York: Wiley,1967.

[4]Birdsong,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Criti- cal Period Hypothesis[M].Mahwah,NJ: Lawrence Er- lbaum Associates,1999.

[5]王蔷.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政策与实施分析[J].中国外语,2011,8(04):47-54.

[6]桂诗春.此风不可长—评幼儿英语教学[J].中国外语,2012(1):41-47.

[7]刘振前.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评述[J].当代语言学,2003,(2):158-172.

[8]刘洋.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利弊分析与批判[J].海外英语,2020(0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