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3
/ 2

谈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建设

何新科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180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框架越来越大。城市化进程破坏了自然水文循环过程,传统的排水管网工程已不能满足城市快速排水的要求,导致城市内涝、水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现代城市化所倡导的是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因此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起着改善道路环境、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变化的产物。基于此,本文就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字: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建设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路表硬化面积亦不断增大,这也使得市政管线需收集、排放更多的降雨。一旦雨季来临,许多城市将进入“观海模式”,进而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化进程中难以治理的内涝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迅速,水资源是解决海绵城市建设问题的必要措施。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市政道路设计的内容,生态设计实现道路径流收集利用,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或作为道路绿化带灌溉用水,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市政道路的功能性,更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政道路的经济效益。

1海绵城市概述

1.1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设计理念,顾名思义就是城市建设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水,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存储、渗透、净化雨水资源,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排水。海绵城市主要依托建筑物、道路、排水系统等多种多样的基础设施,把这些设施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载体,同时要考虑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和城市用水的保障,并依托渗透、滞留、蓄水、回用、净化等技术措施,使城市在利用洪水的同时,又不会遭受洪水的破坏,使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最终目的是使地下水供应充足,使城市的水循环保持健康状态。

1.2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道路的融合

在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城市道路的前期设计阶段,首先在建设材料的选择上,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取合适的透水材料,主要是空隙性较好的材料,比如透水沥青混凝土,多孔混凝土,碎石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在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提高道路的空隙性和透水性,让道路遇到雨水时能够快速排除,防止雨水聚集引起的打滑和炫光等,还要在道路旁加强绿化,设置下凹式绿化带,提高地下水的保持率,这样海绵绿化建设才能做好。

2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

2.1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布置涉及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道路类型、行驶速度计算、交通量及人流量、交通设施、地下管线、绿地面积等,可以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在道路绿化带路缘石上设置连续雨水收集口,保证从机动车道路面收集的雨水将首先通过收集口流入道路绿化带中。绿化带设计标高要低于道路机动车道路面标高,高差一般在10~15cm左右,以此形成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内设置雨水口或溢水口,其标高应比绿地底面高出5-10cm左右。当绿地充满雨水时,雨水会通过雨水口进入市政雨水管网排入下游流域,防止城市内涝现象出现;当下凹式绿化带内水位低于溢水口标高时,绿化带内雨水通过缓慢下渗进入城市土体中,这样道路雨水即作为绿化带植物灌溉水和城市地下水的补给源。

2.2 车行道透水铺装设计

传统的车行道都是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或者是水泥混凝土,雨水无法通过路面下渗到基层,通过在车行道的边缘设置雨水收集口,集中汇聚路面雨水进入排水系统。传统的路测分隔带都会高出机动车道10~20cm,这样的设置方式阻碍了路面雨水进入绿化带,绿化带的水也仅仅只是道路范围降水的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雨水向比较集中的排水口汇集。一旦排水管网或者排水口拥堵,极易造成城市的内涝,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采用海绵型道路的路面使用透水性面层,道路的上(中)面层采用大孔隙沥青混凝土或者是水泥混凝土,中间加一层的防水层以防止雨水继续下渗导致路基的损坏,这样可以促使路面的雨水流入底层土体,减少雨天路面的水雾,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技能保证交通安全,也满足海绵城市的要求。

2.3路缘石、雨水口和路肩边沟设计

(1)路缘石。路缘石属于一种城市道路边缘排水设施,根据其形态主要划分为平缘石以及立缘石。平缘石的标高与其周围地表之间相齐平,这样能够确保径流雨水可以有效流入绿化带。而立缘石高于周围地表,这种情况下,雨水与立缘石齐高时就会溢流到雨水口。以往的立缘石导致路面雨水不能及时流入绿化带,一般通过在立缘石上进行打孔或者豁口来解决上述问题。

(2)雨水口。雨水口属于一项雨水径流的收集设施。一般情况下雨水口会设置在机动车道或者是非机动车道的边缘位置。但是由于雨水径流冲刷或者道路清扫等情况造成部分垃圾进入雨水口,使得雨水口产生堵塞,雨水无法得到有效收集,在强降雨发生时就会使得城市发生内涝,除此之外还会造成道路面发生污染。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在雨水口上加设截污装置,例如可以使用截污铁篦,而为了确保清污便捷,可以将铁篦一侧打开,通过截污挂篮对径流中的细小污染物进行拦截。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雨水口设置联合式雨水篦、环保雨水口等。

2.4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是城市道路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过程中可选择应用透水性相对较强的材料加以敷设,例如,运用水泥混凝土亦或是沥青混凝土,保证其透水性,或可运用透水砖进行铺面,借助细沙进行找平,而透水基层的设计也是极其关键的环节,应确保其透水性能。保证雨水通过人行道结构深入到土地之中,完成地下水补给。机动车与人行道的衔接区域,可秉承着将机动车道雨水排放到人行道的原则,加快雨水的渗透速度,避免产生内涝问题,与此同时,人行道与绿化带距离较近,雨水下渗的过程中还能流入到绿化带之中,以供植被的水分吸收。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设计方式要求人行道两边的绿化带标高必须比人行道低,加快人行道雨水渗透的速度,利于雨水流入绿化带,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3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的注意事项

(1)在市政道路绿化设施进水口设置局部下凹,从而提高设施进水条件,此外,还应设置防冲刷设施,根据道路竖向坡度相应的调整进水口的开口宽度、间距等。(2)市政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应当建设有效的溢流排放设施,并有效衔接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使其形成完整的水循环系统。(3)在满足《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中相关具体要求的前提下,市政道路设施应采取防渗漏,防止雨水下渗,避免对道路路面和路基造成损坏。(4)当道路纵向坡度影响低影响开发设施有效调蓄容积时,应当采取一些弥补措施,比如建设有效的挡水设施。(5)在城市下沉式立交桥区、易发生内涝的道路、径流雨水行泄通道等区域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调蓄设施,必须配警示标志并建立预警系统,避免危害公共安全。(6)在高架桥下设置收水箱,收水箱的设置要因地制宜,通过连接桥面的泄水管与收水箱来收集桥面雨水,在收水箱下方设置阀门,遇到干旱等不利天气时,打开阀门可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周边绿化带浇水。

4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对防治水污染、节约水资源、控制城市内涝具有重要作用。将海绵城市的概念应用于市政道路设计中,清晰、完整地诠释了城市雨水管理在雨水防治、雨水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生态内涵。海绵城市理念对市政道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路面结构层设计和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两个方面。路面结构层设计主要通过全透水路面和半透水路面实现海绵城市概念;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主要通过植草沟、下沉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实现海绵城市概念。

参考文献:

[1]孔盼峰,王玲玲.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7)

[2]刘程林,银钊.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探讨[J].山东化工,2017(19)

[3]王琼鹤.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J].装饰装修天地,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