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河道治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基于生态理念的河道治理模式研究

刘征

北京韩建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2488

摘要:生态理念下转变了传统河道治理模式,为当前我国城市河道环境治理奠定了稳定基础。下面文章通过对河道治理原则进行分析,探讨生态水利模式下河道治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理念;治理模式;生态治理

引言

目前,水利建设观念正由传统单一的“防洪排涝”向建设“安全、舒适、优美”的水环境观念转化,水利建设已从传统的工程水利向环境水利、生态水利转化,河流的功能已不仅仅是“泄洪、排涝、蓄水、引清、航运”,而且还包括“景观、生态、对周边环境的呼应”等。在国内外的河流治理过程中,很多新材料、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河流治理工程中也开始了大量生态工程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1、生态水利理念的河道治理原则

在开展生态河道治理时,一方面要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首先要明确河道治理目标,提升河道抵御灾害的能力,当发生洪水等灾害时,可以发挥其有效作用,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抵御自然灾害是水利工程的重要功能之一,所以在河道设计时要以安全性为重点,保证河道的稳固性,以避免洪水带来的危害。其次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为了确保满足施工需求,要制定合理资金计划,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提升工程整体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将整体性和美观性有效地结合。在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之上,还要保证河道整体美观性。不同地区情况有所差异,所以生态河道治理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有效的方案,不断提升工程经济性和生态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2、生态水利模式

第一,科学构建水安全体系。水安全体系的构建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应按照一定流程实施。遵循“泄蓄兼施、以泄为主、堤库结合”的原则,建设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工程措施要符合下泄、中防、上蓄的要求。考虑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围堤的建设标准,关键地域应实施重点保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次要区域的保护标准,避免出现生态系统整体失衡而过于强调片面治理的现象。河道治理工程应考虑非工程与工程措施的联合应用,以人水和谐发展为基本要求,从根本上逐步转变以往的洪水控制观念,在工程措施合理利用的情况下,探索洪水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在社会保障系统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水安全防护体系占据重要地位,主要涉及生态系统、城市供水和防洪安全等内容。水安全防洪体系建设包括水危机管理中的应急、控制、预防、预警、分析和信息采集等环节。

第二,合理调控承载能力。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是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证水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协调平衡,而水环境承载能力为满足水系统循环的需要,在生态系统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能够持续利用特定水域内的水体,并且具有一定的净化污染物和污水的能力。从用水的层面上,水系统支持经济发展的程度主要体现在水资源承载力上。从净化污水的层面上,水体净化污染物或污水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水环境承载力上,两者的内在联系较为密切。对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经济社会,其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问题就会显现,该条件下维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水环境和水资源承载力将出现矛盾,如生态恶化、水体污染、用水紧缺等问题,这主要与水系统承载力较低相关。

3、基于生态理念的河道治理模式

3.1全面了解当地环境

应该做到全面地了解河道功能,并且针对不同的功能性做好定位。因此,在开展河道的治理工作前,做好该河道功能性的定位是首要任务。河道治理工作要兼备最基础的防洪功能,还要考虑绿化、景观、生态等方面的功能。通常情况下对于以上的治理和整修河道工程,需要做到保田防洪为主,对城市中河道的防洪能力加以考虑,田园景致可以更大程度地体现人和大自然相处更加和谐的效果。在规定和划分城市河道的时候,尽量避免呈现出笔直的河道,应该按照河道天然形成的岸线下进行修建。河道设计的曲折,维持了河道自然岸线,会使其体现出美感,也利于水生物及鱼类的生长。

3.2滨水生态景观

首先,结合海绵城市理论打造人工湿地。充分考虑水生植物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形成从水生—湿生—陆生植物的良好植物群落,维护生物多样性效果。其次,合理利用现状苗木保留并合理利用现状良好苗木,将具有造型美、一定年份、特殊意义的现状苗木进行利用或移植,与场地内与景观结合。另外,还应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即要考虑其美化、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效果,也应该注重景观效果与实用功能结合。在植物配置中,需注意不同季节植物合理搭配,不同形态的树种合理搭配。

3.3维护河道水文特征

河道水文特征和河道地貌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对河道水文特征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河道生态系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基于生态水利理念的河道治理,就要了解水文特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这样才有助于提升河道治理水平。解决生态治理中的问题,创建出健康绿色的环境,减少污染的范围和影响,保证河道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河道治理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体现出生态性,从而不断提升环境质量。从生态理念出发,完善河道治理方案,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指导。

3.4科学进行河道治理和开发

城市河道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中,城市的发展对于城市河道内部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为了能够保证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可以可持续的发展,以保证人类的多项活动可以顺利的开展和进行,并为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要对城市的河道进行必要的治理和美化。在实际进行城市河道的治理美化工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要保证城市在防洪方面的安全问题,要保证经过治理与美化之后的城市河道的过流截面,不能较比治理之前小,以保证在实际行洪时的水位不能被抬高,在实际治理和美化中也要保证原有的河道堤线存在,严禁出现对实际行洪时的河道的挤占或者相关人文类的景观对城市河道阻水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河滩地的移除方面,也要积极采用谨慎的态度。虽然对相关河滩地进行必要的切除可以有效的增加河道中的实际水流面积,进而增加过流时候的面积,其从理论方面来讲对于实际行洪时是有正面的积极影响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没有必要的滩地的保护的前提之下,是会无形中增加洪水对于堤防的安全问题出现的,也会降低河道堤防的整体安全性,最终造成滑坡或者失稳的现象。

3.5清淤清障

防护水体安全不仅要重视护岸与围堤工程,在保证水安全时清淤清障工程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清淤清障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洪水动力条件,其根本途径为扩大过水面积。该工程存在水下作业强度大、工程量大的特点,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此外,水生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下疏浚作业的影响,所以还要注重监测工作,以尽量减少对水系统的干扰,在方案设计时防止出现大断面开挖,并充分论证施工强度、频率和时机等内容。另外,施工过程中还可能带来淤积处理问题,从生态水利的角度可以建设人工湿地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清障淤泥。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升工程质量,还能够维护自然环境。分析目前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水利工程中的环境保护。维护河道水文特征、科学进行河道治理开发、做好清淤清障工作,从而提高河道治理的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鹿新高.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建筑与装饰,2019(24):132,137.

[2]张艳艳.基于生态水利工程下河道规划设计的分析[J].城市建筑,2019,16(9):53-54.

[3]龚谦,马燕儿.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珠江水运,2016(1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