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多级保护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配电网多级保护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陈由翔

福州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现如今,伴随经济的飞速进步,人们更加需要使用电力,对其的需求正逐渐增加,通过电力系统,应当能够进行持续供电,结合供电的稳定性,可以进一步体现电企的供电水平,除了与企业效益息息相关,更为关键的是,能够直接决定用电的安全与可靠。通常情况下,存在很多的因素,能对供电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尤其是停电这一因素,而对于停电而言,往往属于故障与计划检修。引发用户停电的因素也有很多,其中配电网因素较为突出,面对这样的情况,应当大力推广以下的技术,一是继电保护,另一项就是配电网自动化,对于这两种技术来讲,既存在优点,也有着缺点,基于此,应当对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推动供电的安全以及可靠。

关键词:配电网多级保护暂态接地保护;电流整定


引言:提升故障处理水平,有助于促使供电更加可靠、更加稳定,可为建设专业程度更高的配电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现如今,对于过电流保护来讲,无论是整定还是配置,都有着一些不科学的地方,以保护动作来分析,其选择性不理想,在支线以及系统等出现故障时,往往会形成越级跳闸的情况,从而致使全线路停电。针对接地故障,无论是对其的选线,还是故障区域的隔离,都未得到妥善的处理,往往采用人工拉路的方式,来对故障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会致使用户短时停电;对于接地点,在其长时间运转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大范围的停电,有时由于出现坠地导线,从而会致使人体触电,甚至会引发火灾事故。在有关的配电网技术导则下,对以往的做法进行了转变,也就是基于接地故障,不间断运行两个小时,要求这一故障选线选段,在较短时间内,对故障区域进行隔离,基于这样的要求,促进了接地故障处理更大的进步。

1.本原理

当对保护方式进行选取时,应当充分根据配电线路特征来进一步开展,通常情况下,配电线路有着一系列的特征,比如分段数较少,基于此,当发生线路故障时,以不同分段开关来分析,有着不同的短路电流,而且差距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应当实施多级保护配合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基于极差以及电流定值,在两者间开展配合,从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故障线路的切除。而对于城市配电线路来讲,同样有着诸多的特征,比如开环运行,这一点同样体现于农村配电线路,换句话来讲,在农村配电线路中,也具备城市配电线路的特点,针对这两种线路,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以电流数值来分析,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要想有效开展保护,仅设置电流定值是难以实现的,正确的做法是:应当有效设置延时极差,除此之外,针对存在故障的线路,应当保持一定的选择性来开展切除。

2.多级保护装置以及整定方案

对于相间短路故障,应当实施三级电流保护,而对于系统以及支线的故障,通过两种开关来进行切除,也就是分界以及支线开关,借助断路器动作,对主线路故障进行切除,与此同时,由配电自动化主站,进一步来开展控制,在隔开故障区域的同时,也达到恢复供电的目的。在以往的变电站出线中,针对Ⅰ段保护,往往是根据极限短路电流来进行整定的,针对线路的整体长度而言,通过这样的整定方式,保护范围能够超过其五分之四,存在较大的越级跳闸情况,并且出现的几率也相对较大;把该段保护不运行,故障切除所需时间较长,对于大短路电流来讲,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主变的稳定以及安全,另一方面,由于电压的暂降,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误操作,基于这样的情况,实施增加电流定值的手段,在此基础上,减小Ⅰ段保护范围,与此同时,有助于更好缓解危害,这一危害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短路大电流,二是电压暂降。对于Ⅰ段电流保护而言,其整定原则为:基于Ⅱ段电流保护,和其进行配合,当出现线路故障时,防止发生越级跳闸的情况,而对于Ⅱ段电流保护来讲,其整定原则为:在出现母线故障的情况下,能够保证跳闸的稳定以及可靠。

通常情况下,以电缆线路来分析,其长度相对较短,针对线路总的长度,Ⅰ段保护区有着很大的比例,比如实施三级保护方式,与降低越级跳闸的几率进行比较,通过设置架空线路,能够获取更为理想的保护效果,基于此,把该段保护退出运行,实施两级保护的方式,进一步来进行配合。对于环网柜出线以及系统,当两者出现故障时,通过开关动作,将故障进行切除;在主线路出现故障时,通过保护动作,将故障进行切除,由配电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对故障区的隔离,对于瞬时性故障来讲,由于其所占的比例并不大,故而用不着设置重合闸。对于主变耐大电流,若其冲击能力不理想,或者对于别的线路,存在关键的负荷,而对于这些负荷,电压暂降有着一定的敏感性,面对这样的情况,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故障的切除,基于此,实施三级保护配合方式,对于这一模式来讲,与架空线路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为深入提升保护动作选择性,基于Ⅰ段电流保护,可以延长0.15秒的时间,达到和分界开关有效配合的目的,防止在出现系统故障的情况下,致使全线停电。

3.暂态接地保护技术及其运用

对于一些小电流接地系统来讲,往往需要对其接地方式进行转变,比如改成低阻接地,致使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以下这一点,也就是针对故障保护问题,长时间来未获得妥善的处理。现如今,小电流接地保护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其中暂态接地保护较为突出,基于这样的背景,为有效处理故障保护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常情况下,对于小电流接地故障来讲,其会形成一定的暂态电流幅值,相比之下,这一数值远远超过稳态值,与此同时,不会受到消弧线圈补偿的干扰,有着一系列突出的优势,比如选线灵敏度较为理想,而且有着较好的可靠性。以传统的首半波法来分析,由于当时的技术不够先进,使得效果差强人意。在进到本世纪之后,伴随数据收集以及处理技术的推广,促使暂态接地装置得以诞生,实现了实用化的目标。一般对于暂态选线方法而言,可以将其进一步分成两种,一是电流群体对比,二是无功功率的趋势,前者的选线依据为:针对零序电流而言,其有着最高的幅值,从流向上来分析,与健全线路是截然不同的。基于零序电流,在线路满足以下条件时,将其当作故障线路,也就是有着最高的电流幅值;从极性上来分析,与别的线路是相反的。另一方面,针对全部的电流极性,若出现相同的情况,则属于母线接地故障。

结论:总而言之,通过文章所述的多级保护方案,可以保持一定的选择性,对短路故障进行切除,避免出现越级跳闸的情况,降低故障停电的范围,有效提升稳定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对接地故障的隔离,避免由于接地点长时间的运行,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大范围的停电、出现火灾事故等,另一方面,在只借助选线装置跳闸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全线停电,而采用多级保护方案,能够有效防止这一问题。对于暂态方向选线而言,以下为其依据:基于无功功率,若由母线流向线路,则属于正方向,反之亦然,如果由线路流向母线,则属于反方向,前一种情况针对健全线路,后一种情况针对故障线路。通常情况下,对于暂态无功功率的获取,可以基于零序电流以及电压导数,将两者进行相乘,就能获取这一数值。

参考文献:

[1]刘伟生,王勇,吴斌.配电网多级保护技术及其应用[J].供用电,2020,37(04):58-64.

[2]赵彦,吴秋丽,徐丙垠. 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方向多级保护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9.

[3]刘奇,宫德峰.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配合的技术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8,25(09):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