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联展 全面推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7
/ 3

内外联展 全面推进

——浅谈“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策略

李国琴

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党山小学

[摘要] 统编本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安排了“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的内容,这个特殊阅读单元,凸显了它应有的教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理念。通过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巧联文本,让学生初步获得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内外联展,推进阅读过程,让学生读整本古典名著,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发展阅读素养。

[关键词] 名著阅读策略 整本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统编教材五下年级第二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通过教学,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要求学生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从而要求读整本书,读更多的古典名著。这样的布局设计整体体现了统编教材“鼓励海量阅读”的编写理念。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对阅读的需求量增加,阅读的品味也必须得提升,此时安排名著阅读,毫无疑问,“走近中国古典名著”的单元教学,也成为我们教学的焦点。

2011年版本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要求“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读物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然而当前小学生对阅读名著有一定的困难:小学生阅读知识的储备不够,阅读经典名著的氛围不浓;另外是阅读经典名著需要大量的时间,孩子的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为此,我们要借助教材学习我国古典名著,从而让学生初步获得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享受阅读的快乐,提升学生阅读的品味。

一、见缝插针,激发兴趣。

我们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古典名著,关键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愉快地进行阅读。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如果老师从讲故事引入,把学生带入故事情节所带来的情景中,学生会对课外阅读有很大的诱惑力,会主动去尝试阅读,视阅读是一种享受。如以《刘备三戏张飞》为例,刘备、关羽、张飞,他们在桃园结拜为兄弟,刘备为大哥,当时,张飞心里不服,一直耿耿于怀。一次,他们三人一起在园中喝酒,张飞假装酒醉,对刘备说,谁做大哥,不能你这样说了算,我们还得比试比试。关羽在一旁默不作声,刘备笑着,一口就答应了。刘备提议进行爬树比赛,爬树是张飞的强项,没等刘备发话,张飞一溜烟爬到了树梢,而刘备却抱着大树,着地而坐……到底为何?正当孩子们正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时,我告诉学生:想要知道故事后面的情节,请自己去读读原文。这样顺势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课外阅读亦是如此,针对学生的意向与需求,见缝插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阅读成为他们自身的需求。因此,我们及时向学生介绍故事的梗概以及一些精彩片断,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如统编教材五下第二单元,在学生学了《草船借箭》之后,向学生介绍《火烧赤壁》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同样学习了《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用拳头,把老虎打得动弹不得。在《水浒传》中,你又将看到另一个梁山好汉鲁提辖的拳头,只不过他打的不是老虎,而是恶霸镇关西。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3、借助影视作品,激发阅读欲望。

孩子们喜欢看电视,有时在课间经常谈论所看的电视剧。我们就借助影视作品,向学生讲明电视剧是根据剧本改变的,建议看剧本的原著,随机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电视剧本,从此引发孩子主动去阅读。如拿学生观看的电视剧《西游记》来说,我就选择“石猴出山”一些镜头,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感受,随后我就朗读《西游记》这一作品中的相应篇章:……她紧靠大海,海中有座名山,叫花果山。这山云雾飘渺、风景秀丽,满山青松、奇花异草,更有清泉瀑布、珍禽异兽,真是仙山圣境……再对比着让学生细细体会,让学生明白有些内容是电视作品无法言表的,而文学作品能留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文学作品巨大的魅力。

二、巧联文本,习得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借助文本内容,让学生获得阅读名著的方法,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获得阅读名著的能力。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学习理解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减轻学生畏难情绪,让阅读变得顺畅。

1、巧联文本,梳理人物

我们借助教材中的课文,帮助学生初步获得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古典名著中的人物较为复杂,引导学生梳理人物关系,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获得初步的阅读方法。如我们在学习《草船借箭》前,介绍三国的局面以及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梳理出能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关系的简易图,形成整体的印象。

直线 6直线 8 刘备(蜀) 诸葛亮(军师)

周瑜(都督)

直线 7 ( 魏)曹操 孙权(吴)

鲁肃

又如《红楼春趣》为例,文章涉及的人物也不少,这些人物是大观园人际关系的缩影,孩子们初次阅读《红楼梦》,就会觉得很复杂,搞不清楚他们是怎样的关系,会陷入一团混乱之中,所以在初读课文时,简要介绍文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理清探春、宝琴、晴雯、紫鹃、袭姑娘之间的关系。

林黛玉——紫鹃(丫鬟)

直线 9 表妹

贾探春————贾宝玉——晴雯、袭姑娘 (丫鬟)

直线 10 三妹 表姐

薛宝钗————薛宝琴

堂妹

梳理人物关系是一个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大部分古典名著是都可以借鉴。我们将复杂的人物关系简单化,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书籍找到名著的相关人物的关系图,并做简要的梳理,在阅读时查阅,为学生阅读古典名著降低难度。

  1. 巧联文本,理清脉络

阅读一篇文章,如何理清课文的脉络?我们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

(1)借助自我提问,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结合以往的阅读经验,逐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找关键词“借”入手,从题目中想到哪些问题:谁去借箭?又是谁让他去借箭?为何要借箭?如何借箭?结果借到了箭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根据问题把每部分内容串联起来,理清课文脉络。

(2)利用山形简图,概括关键事件。当我们学习《景阳冈》一课时,引导学生抓关键事件,并将关键事件浓缩成关键词。如“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借助山形简图梳理出来,以理清故事框架。

打虎

上冈

喝酒 下冈

3、巧联文本,解读人物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足够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创新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解读人物形象。

(1)初识人物之“形”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课前安排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搜集人物资料。在课前通过猜一猜《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的绰号,如智多星吴用,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小旋风柴进,浪里白条张顺,行者武松等,初步感受英雄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并找出依据。如武松英雄无畏、豪爽要强的形象。他在酒家的一连喝了十八碗;他不顾店家劝阻,坚持一人上冈,从而可以看出他的豪爽、固执的性格。在看到官府榜文之后,武松虽然有些惧怕,宁可冒险上冈,不难看出武松要强。

  1. 品味人物之“形”

在初读感知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进行辩析课文中的武松。对于武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说说你是如何评价他的呢?让学生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一:武松非常勇敢,虽看似鲁莽,但是面对老虎仍有不同常人的勇气和武艺,值得敬佩。观点二:我觉得武松有点倔强,因为他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要上山;观点三:我觉得武松既勇敢有鲁莽,勇敢是他敢于与虎搏斗,鲁莽是他不听劝。大家在辩析的过程中,对武松这一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

(3)丰满人物之“形”

经典作品中的人物不仅是立体的,也是动态的。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形象会更加丰满。《红楼梦》一课中,宝玉自己放风筝放了半天,放不起来,就急得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便恨的摔在地下,让学生看到了一个孩子气的宝玉。接着让学生读原著放风筝的相关的内容,宝玉为了让林黛玉的风筝不孤单,也把自己的风筝放飞了,我们看到了一个善良又贴心的宝玉。又如《草船借箭》一课中,曹操见江上雾很大,看不清虚实,就不轻易出动,只是让弓弩手放箭,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性多疑的曹操。引导学生阅读曹操割须弃袍等回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曹操。不难看出,随着阅读的延伸,人物的形象会越来越丰满。

  1. 内外联展,全面推进。

古典名著阅读单元,教好单篇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要在统整教学中进行。根据统编教材的编排特色,具体通过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进行统整教学。我们要拓展名著阅读这一单元的教学,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所在,让教学成体统。为此,我们要将课内所学的内容和方法延伸到阅读名著,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联系,拓展阅读的深广度,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1. 以课内联课外,推荐阅读古典名著。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名著。

  1. 连点成线 如果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是两个点,我们将两个点有机连接起来,连点成线,让阅读成为教学中顺势引发而出的绵长的学习线。如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链接《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回目,从根据名著改写的现代文到原著节选,对比阅读,做到课内外结合,推进名著的阅读。《草船借箭》主要人物是诸葛亮,为了让大家对诸葛亮这一人物有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推荐学生阅读《诸葛亮舌战群儒》《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擒孟获》《火烧赤壁》等回目,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2. 从点到面 我们借助“快乐读书吧”,开展阅读指导课,让学生交流《大圣大战二郎神》《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精彩的故事,激发阅读的兴趣,从而向学生推荐阅读整本《西游记》,让学生随着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的脚步,体验《西游记》中险境跌出的取经之旅,重温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以活动促阅读,推进阅读古典名著。

开展各种阅读活动,给学生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从而促使学生广泛地,大量地,有效地“阅读”。为此,我们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结合名著阅读单元中的习作、快乐读书吧,开展相关活动。

(1)“讲”——分享阅读心得

在学生认真阅读书的基础上,分享阅读心得,通过分享会等形式进行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最欣赏的人物,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等。

(2)“展”——展示阅读成果

学生充分阅读后,结合单元习作要求,写读后感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成理解,提高表达能力。如阅读了《西游记》后,试着绘制“西游”路线图,为自己印象深刻的西游人物制作一张特别的“人物名片”;阅读了《水浒传》后,设计“梁山好汉卡”,进行展示阅读的成果。

梁山好汉卡

人物:

别名:

性格:

外貌:

重要事件:

我的评价:

(3)“演”——表演课本剧情

开展表演课本剧情的表演,在组织学生充分开展阅读名著的基础上,每组选择一个精彩片段在班内表演。演完后让学生猜一猜演的是哪个情节,然后评议表演生动形象的剧组,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阅读的积极性,推动古典名著的深入阅读。

四、家校联动,促进阅读。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强的求知欲,想拓宽自己的视野,为此,为创设广阔的阅读天地尤为重要。

1、合理调整作息,保证阅读时间。

根据教学的需要,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1)开设午间俱乐部 每周利用周二中午时间为课外阅读时间。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并对每次阅读情况、阅读态度进行组内评价,并用一定的符号加以记录。(如优秀用★ 表示;良好用▲ 表示;一般用●表示等。)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

(2)开设每周阅读课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研究课,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从而让学生享受阅读,在品读、悟读、美读中领略阅读的快感。

(3)调整课后作业 为使学生能有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我们对学生课外布置的作业作一定的调整,减少书面作业,增设课外阅读作业。

2、利用网络资源,开辟阅读空间。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脑已深入人类的生活,学生的阅读空间也因此变得更加开阔。电脑在他们的阅读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学生可以自己去网上查阅。根据《西游记》原著改变的影视作品帮助阅读《西游记》。学习了《草船借箭》后,可以寻照关于诸葛亮相关回目的文章,以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广度。

3、倡导亲子共读,营造阅读氛围。

学生在学校进行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倡导亲子共读,要求爸爸或者妈妈每天有一定的时间陪伴一起阅读名著,每天记录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内容和时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亲子阅读还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阅读的问题,同时也保证孩子阅读名著的时间,促使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运用阅读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古典名著阅读单元的教学价值。拓展时空,引导学生读古典名著,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成为自主阅读者,让每位学生快乐读书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吴丹丹.理清关系 合理猜读 多维解析 教学月刊 小学版(语文)2020/6

[3]郭燕红.创新学习载体 深度解读人物 教学月刊 小学版(语文)2020/4

[4]何捷.统编教材名著阅读单元的教学分析及指要 小学语文教与学 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