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水域游泳比赛训练方法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6
/ 2

公开水域游泳比赛训练方法的研究

谢李吉 李敏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公开水域游泳即可以增强体质,又能在运动中磨练意志,享受公开水域游泳带来的乐趣,丰富业余生活,因此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公开水域游泳与一般的游泳池比赛不同,公开水域游泳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其中存在太多未知因素。对公开水域游泳爱好者来说,比赛结果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够安全地游完全程,体会游泳的乐趣。不过在公开水域游泳过程中发生事故,其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关键词:公开水域;游泳比赛;训练

1公开水域游泳的概述

1.1公开水域的游泳特点

根据国际游泳联合会所定制的竞赛规则,进行公开水域游泳比赛主要指的是在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举办的各种比赛项目。包含了10公里以上的马拉松游泳比赛。它与传统的竞技项目相比,公开水域游泳选手在赛程上需要和水流、潮汐等进行对抗,比赛过程中由于消耗较大,因此可以站立、进食但不允许走动和跳动。第一个完成比赛的运动员后的一个时间期限内,未完成全程的运动员必须退出比赛。

1.2我国公开水域游泳项目的现状

我国进行公开水域运行比较晚,在2002年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前,我国并未组成公开水域的专业运动队伍。而组成之后,由于对于此项运动员和教练并没有专项的理论和实践,因此对此运动的难点、认识并不高,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参赛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2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存在的风险

2.1环境对运动员构成的风险

在国内比赛中,公开水域游泳场地一般会设置在天然或者是人工的湖里。湖里也会有水的流动,因为河水会流入、流出湖泊。如果湖处在一个有风的地区,风会影响水的运动。风吹动表层水,形成波浪。淡水湖(或河)与海洋最大的不同是温度。在温度上的感觉差异似乎和淡水咸水的性质不同有关系,湖水要更冷些。虽然还没有实验来证实这种说法,但是许多在淡水咸水都游过的运动员都证实:水温相同时,在淡水中游比在咸水中游感觉要冷的多。这一点在进行公幵水域游泳比赛时一定要予以考虑。

2.2突发状况对运动员构成的风险

脱水是对于公开水域游泳者的威胁。脱水是体温过低的第一个症状之一。早期信号包括头昏眼花、疲劳、头痛、干渴、没有食欲、皮肤发红、焦躁及虚弱。如果脱水症状继续发展,游泳者还会经历视力模糊、听觉丧失、吞咽困难、皮肤干燥、脉搏加快、呼吸短促、唾液减少及无法站立等一系列生理症状。肢体冲撞可能会使运动员抽筋。抽筋在比赛中会带来一定问题,但不必过份担心。感觉可能要抽筋了,就放松一点游,慢点游,感觉要抽筋的部位尽量不要发力,等休息一会,抽筋的症状缓解之后再继续发力。如果已经抽筋了,就停下来拉伸一下抽筋的部位,消除抽筋症状以后再开始游。关键是在下水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时刻保持镇定,避免紧张慌乱。

3 训练研究

3.1 过渡阶段的训练

这一阶段的运动员刚刚开始训练或刚刚完成预选赛。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和调整他们的身体状态。在这个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个阶段运动员应专注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耐力训练,为长距离有氧耐力奠定基础。

公开水域游泳训练方法应该是水上训练与陆地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在过渡阶段应为后期的训练打好基础。水上训练应注重充分的有氧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强调技术合作,加强肌肉刺激训练,给予运动员足够的刺激,增强运动员的体能,并掌握基本的实战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训练时间分配中,水上训练应占总训练时间的70%,而陆上训练时间应占30%左右。水上训练主要包括水上有氧耐力、水上无氧耐力、水上有氧强度、水上无氧速度、水上专项强度、水上混合代谢以及技术训练等内容。这个阶段的主要训练是有氧训练。中低等强度有氧训练以75%~85%的速度进行,以改善慢肌的新陈代谢。在训练过程中,训练时以中长距离的大运动量有氧耐力为主,增加实战训练,逐步加入一些带划手掌的间歇训练和短距离打腿训练。

而在陆上训练方面,这一阶段主要发展运动员的一般力量和耐力训练,本阶段注重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性。所以在过渡阶段应该做好柔韧练习、心肺功能和综合力量以及专项力量的训练。在训练上,放松拉伸、俯卧撑引体向上和肌肉训练、负重跑应每天交替进行。例如周一、周三安排放松拉伸和俯卧撑等肌肉刺激性训练,周二、周四安排肌肉力量训练,周五、周六安排负荷性训练等。负荷型运动要保持对集体的刺激,负荷时长应不低于30min,心率应保持每分钟150次及以上。

3.2 集中训练阶段的训练

过渡阶段结束后,将进入集中训练阶段。此时,运动员已经有了较高的身体储备,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肌肉得到了足够的刺激,耐力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可以进行强化训练,进行提高专项能力的集中训练,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阶段训练时间分配中,水上训练应占训练总时间的85%,而在陆上训练时间应占15%左右。适应阶段的水上训练应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训练安排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加强了运动员的专项耐力,同时提高了运动员有氧无氧的混合共计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速度,增强专项能力的训练;提高训练强度,保持和完善身体机能,提高专项力量,耐力和中途变速的能力。

在训练方法上,在水上混合代谢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主要通过中短途重复游来实现。在无氧训练方面,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主要是通过短距离快速游或多组短距离或中距离间歇游来保持运动员的高强度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加强了戴划水掌夹板的划水专项力量练习,带呼吸管穿脚蹼打腿的耐力及力量训练,专项强度的间歇训练和强度训练后的放松游。

在这一阶段,陆上训练应注重提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和耐力。因此,核心肌肉群的训练尤为重要。训练方面主要是综合力量、专项力量耐力和核心力量训练为主。在训练内容中,可以安排两头起、背起、小肌肉力量练习以及立卧撑、俯卧撑、连续跪跳起、负重跑等训练项目。以俯卧撑等运动锻炼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小肌肉力量训练刺激运动员的深层肌肉,连续跪跳起、立卧撑来发展运动员的耐力,同时适当安排柔韧和放松训练来缓解运动员的肌肉疲劳、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肌肉的灵活性。

4结语

在中国,在公开水域游泳的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传统游泳运动的不同之处在于,游泳运动的环境变化是不可预测的,风险系数较高。与在游泳池游泳相比,在公开水域游泳者可以在水中游泳的同时享受自然美景,但在享受公开水域游泳之前,参与者必须了解这项运动的风险,以及制定适当的应急预案,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尽量避免因准备不充分而造成的危险。

参考文献:

[1]杨彬.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如何应对恶劣天气[J].游泳,2014(06):66-67.

[2]项立敏,翟丰.我国公开水域游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02):32-37.

[3]吕森.对公开水域游泳训练的体会[J].游泳,2014(01):67.

[4]徐颂清,董琳,王为人.公开水域游泳中的安全防护[J].游泳,2012(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