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6
/ 2

高校文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

李兆阳 田峰

吉林大学实验室管理处 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实验室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安全问题的频发化在影响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严重威胁了学生生命财产安全。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高校文科实验室,就安全管理有效性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以便于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同时,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高效化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高校文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管理模式


引言:不同于理工科实验室的科研和实验工作,文科类实验室作为文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其主要用以文科教学研究和实训教学,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规模和数量的逐年增加,文科类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为复合型、创新型文科人才高效化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就目前来讲在高校文科类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由于专业管理团队缺失、安全责任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更对学生全面化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不断优化调整,现已迫在眉睫。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相比理工科类实验室,文科类专业实验室由于设备数量较少,在操作时也主要是通过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来进行专业课程实验模拟,因此从某方面来讲高校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心主要集中于“理工科”实验室,文科类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缺失问题的普遍存在影响管理工作规范化实施的同时,也给学生生命安全埋下了隐患。就目前来讲为改善当前高校文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基于教育机构实况,在综合考虑文科类实验室现状的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现已迫在眉睫。为确保规章制度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制定时教育机构除了要保证规章制度严谨性和可操作性外,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制度既有学校社会发展的宏观指导意义,同时也要具有实操性。

作为实验室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和实验参与者需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还避免了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有效消除部分安全隐患的同时确保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在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教育机构还需立足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在明确实验室参与者主体责任的前提下,避免后期“权责不清”问题的出现,此外管理规章制度中还要囊括实验室的使用章程、应用制度以及奖惩机制,以便于在保证制度可行性的前提下保证后期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组织体系

在文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管理责任体系构建不清晰是影响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换言之为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频发,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组织体系现已迫在眉睫。从某方面来讲学院领导、实验室负责人和参与者是安全责任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责任主体在权利和义务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避免安全管理工作的形式化,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构建实验室三级联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层次化管理网络现已迫在眉睫。

就目前来看,院校领导是高校文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以及安全框架,而实验室负责人作为高校文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人,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制定实验室使用章程,并在后期使用时担负起监督落实安全制度和规程执行的职责,至于实验室参与者(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则是高校文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和实验室使用者,在文科类实验室使用过程中需做到实验室的安全合理使用。在高校文科类实验室管理时,安全组织体系建设从某方面来讲在构建安全校园文化氛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在建设过程中,院校领导到实验室管理者需自上而言签订安全责任书,在明确自身安全责任和参与者职责的前提下规定实验室安全的责任与义务,此外学院分管领导与实验室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的前提下也确保了高效化管理目标的达成。

三、加强对实验参与者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

高校文科类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不仅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也给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为此加强对实验参与者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对于预防高校安全事故发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来讲各高校需基于文科类实验室安全事件的特点和师生流动特点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计划,具体而言就是在每年年初教育机构需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在不断提高实验室参与者安全意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他们自身常见事故处理能力,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之目的。除此之外在实验室安全教育计划制定过程中,教育机构需在秉承“长期性”、“即时性”原则下对管理人员制定长期安全教育计划,以便于通过对他们普及相关国家和机构法律法规的同时对其安全知识进行系统化培训,此外教育机构还要制定实验课前安全使用提醒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某方面来讲实验室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也为实验室教学工作的高效化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此对实验室负责人(管理者、指导教师、学生)分层次、分类别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技能水平,从某方面而言对于保障实验室教学功能的充分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就是对实验室管理员进行全面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对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使用技能培训。

四、结语

概括而言,不同于理工类实验室,文科类实验室作为创新型、复合型文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给师生生命安全埋下了一定隐患,为从根本上有效防范事故发生,教育机构除了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组织体系外,还需加强对实验参与者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


参考文献:

[1]姚玲,刘淑萍,张新华源于理科走进文科的实验室[J].自然辨证法研究,2015,12 (11):111-113.

[2]胡康林,乔健,徐海华.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宝协同共建模式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8):263-266.

[3]任萌,段自超,徐瑞阳.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 (4):14-17.

[4]彭华勇,陈斌,全慧芳,等.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20,48(5):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