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发展的个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5
/ 3

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发展的个案探讨

黄美玲、彭丽珍

东莞市石排镇独洲小学

【摘要】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的发展,需从学校发展历程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出发,从环境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课堂文化、学生文化等多层面开展探索和实践。从而得出特色学校发展的成效:发展路径的确立、活动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的开发以及评估体系的制定。

【关键词】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创建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小学创建特色学校,树立科学且具特色的育人目标,开展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多元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在小学阶段开展天文科普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宇宙观,提升综合素质、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同时促进教师知识素养与教学方式的变化,实现科技育人个性化。

对于东莞市石排镇独洲小学而言,创建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是发展学校内涵的需要。在十几年的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的摸索过程中,独洲小学根据学校的发展起点进行了学校特色发展理念的凝练,找出了发展目标和方向,同时围绕特色发展目标,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开展了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以东莞市石排镇独洲小学为个案,整体呈现学校特色发展研究以来的思与行,从这个个案中可以看出特色学校发展的成效之“一斑”。

一、学校天文科普教育的发展历程

独洲小学自2006年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天文科普教育品牌活动,特别是天文社团的创建、天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开设、天文观星研学活动的开展、天文科普讲座的举办、天文竞赛的参与等得到各方称颂。近年来,独洲小学不仅开设天文课堂,举办、组织和参与了多次校园天文科普实践活动,还积极组织师生进行野外天文观测、参观探访天文科研教育机构,让学生在研学活动中学习天文知识、掌握观测技能,在实践中体悟,在活动中成长!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独洲小学已形成良好的天文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校园文化与科创课程体系,科学与人文并举的科普特色活动为一体的品牌氛围。在天文科普教育方面,独洲小学已成为东莞市、乃至广东省内颇具影响力的示范单位。

二、当前发展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的挑战

在发展过程中,独洲小学也曾面临以下挑战:首先,学校环境文化有待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的外显布置缺乏整体的设计意识,无法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天文科普教育意义,育人效果有限。其次,学校发展定位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学校的历史发展、现实状况出发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充分论证学校整体规划,准确定位学校的形象设计,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构建出系统的办学理念,才能形成明晰的办学思路。再次,天文科普课程体系急需建立。从学校课程层面来看,天文科普教育虽有一定的素材积累,但系统性不足,从课程辐射层面来看,因为部分教师受传统经验的束缚,缺乏创新意识,课堂拓展性不足,师生整体科学素养有待提升。

三、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发展的实践探索

基于学校的天文科普教育发展历程和当前发展挑战进行深入分析,独洲小学按照本校的特色教育理念,从环境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课堂文化、学生文化等多层面开展探索和实践,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文化高品位、师资高水平、学生高素质的学校特色发展之路,创建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

(一)打造天文科普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实现处处是课堂的育人目标

学校积极构建具有天文科普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突出环境的育人功能,力求让校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与天文科普教育的特有内涵。独洲小学建成了全省小学最先进的天文台,并打造独具特色的天文广场。天文广场设有圭表、赤道式日晷、天球仪、浑天仪、星空亭、国内外杰出天文学家简介等。天文广场的启用,为进一步培育学生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天文探索热情,带动地区天文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普辐射作用,学校还开辟了天文科普长廊等展示区,并在学校网站设置了天文观测活动专栏,让显性与隐性的校园文化处处体现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的发展。

(二)规划发展路径,提升管理品格,实现理念与精神引领的管理文化

学校在管理文化的建设中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扬,努力构建学校管理文化,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并充分论证学校整体规划,准确定位学校的形象设计,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构建出系统的办学理念,最终形成明晰的办学思路。独洲小学在确立天文科普教育的定位之后,以天文特色校园文化为基础,天文科创课程为支撑,天文特色活动为手段,天文教研科研为抓手,将天文科普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样一套全新的发展方针规划将成为学校品牌赖以生存的根基,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体系,从而为学校树立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的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打造分层发展的教师队伍,促进整体科学素养的提升

学校尊重每位教师的个性,为教师团队搭建了一个分层发展的培养机制,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在独洲小学这片沃土上成长、进步。打造以“竹贤之星”为引领的教师队伍,让师者做更好的自己。学校同时为教师们搭建各种学习、研究和合作的平台,用发展的策略支持教师,用发展的观念评价教师,使全体教师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有所成长,从而打造一大批名师,不断走向卓越。如独洲小学为天文社团确定业务水平较高的指导师,聘请校外辅导员。该社团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慕名前来学习的教师队伍,在为师生做好天文科普的过程中,讲授天文基础知识、播放科普视频课件、配置天文望远镜等观测仪器、订阅天文科普读物。通过带动教师知识素养与教学方式的变化,从而提升师生共同的科学素养、科创能力与人文精神。

(四)加强课堂实践策略研究,打造天文科普教育课程体系

在天文科普第一、第二课堂,以及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天文科普教育的经验共筑下,通过学情分析,优化教学,不断反思,细化课堂评价等方法,独洲小学在天文科普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校本课程、兴趣课程、研修课程等创新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如以学校的第二课堂——天文特色课程为例,学生的成就已经在国赛初露头角,2018年我校繁星天文社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体验活动国赛夺取8金2银,2019年繁星天文社再夺国赛5金1银1铜。除了日常的课程,天文科普教育体系课程还包括研学活动,如校内天文观测、野外联合观测、参观天文机构等,通过参与和开展观测交流活动,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天文知识和观测能力。同时,天文科普教育团队把多年来开展天文教育积累的经验,梳理成文化要点与实践策略,撰写了天文校本教材《寻梦星海》。天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天文课堂的实践,使天文教育成为学校科创课程发展的有力支撑。这种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推动了特色学校发展的逐步深入。

(五)培育全面发展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营造多元智能的学生文化

学校围绕特色办学理念,创新天文科普实践活动策略,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养成;通过挖掘天文科普活动的教育价值,让学生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与勇于探险的精神;开展天文资源分享与交流,点燃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促进学生自信发展的精神面貌,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建构多元智能的学生文化。基于竹品校园文化特色,学校通过网站、橱窗、展板、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周边社区展示天文社团活动成果,扩大天文社团活动的影响;利用网络,创建“独洲小学繁星天文社团”网络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更多的同学走近天文,感受天文的魅力;积极邀请知名专家团队到我校开讲座、主动拓展学习平台,提高天文科普教育实力;依托本校的省科创类名师工作室,积极促进学校开展与天文航天有关的科技节活动,如“宇宙长廊”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悟天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灵感,丰富学生体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开拓创新精神,全方位塑造创新型人才。

四、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发展成果

独洲小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为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首先是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发展路径的确立。从普及与提高天文科普教育开始,生成和优化学校天文科普教育特色,最终实现建设和发展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的目标。其次,构建了天文科普教育特色活动体系:常态活动、特色活动及校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交流平台,拓展了学校的天文科普教育活力。再者,形成了以天文科普知识为中心开展的校本特色课程、以活动兴趣为中心开展的课外实践兴趣课程,以及以天文观测与实地调查为中心开展的校外研学课程三位一体的天文科普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天文科普知识与活动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得到科技创新的体验与技能习得的喜悦,并从中感受到宇宙的绚烂与浩渺,收获精神的喜悦。同时,制定了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评估体系,为创建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的范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发展评估模式。

五、结语

回首过去,独洲小学已走过了十几年的教育历程。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我们确立了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发展路径,打造了充满智慧的天文科普校园,构建起以人文科技学习项目为核心的校本特色课程,从天文科普教育着手,深入开展了丰富的特色活动。一批批的学生在这种丰富多元、充满乐趣的学习活动中,锻造了强健的体魄,形成了不畏困难、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为人为学品格。教师们在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提升了专业发展水平,增强了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总之,在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极追求优秀的教育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特色学校的创建与发展需要我们把握好初衷,明确最终的教育目的,运用正确的发展策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实践,打造良好的教育品质,最终完成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发展这一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Z].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3]杜少君.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卞毓麟.中小学天文科普教育亟待加强[N].中国教育报,2009-7-23.

[5]郑志生.区域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