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消渴痹证的临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2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消渴痹证的临床护理分析

宋仁仙

柳州市中医医院柳州市壮医医院 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消渴痹证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气虚血瘀型消渴痹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和消渴痹证中医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比照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评分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临床应用卓有成效,能够有效缓解气虚血瘀型消渴痹证患者临床症状,加速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微循环,提高患者预后。

关键词】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气虚血瘀型;消渴痹证;护理

消渴病痹证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口渴等,病情教严重者会诱发肢体感染、缺血性坏死,最终导致患者截肢,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式,具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的效果[1]。本次研究选取气虚血瘀型消渴痹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选取86例于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气虚血瘀型消渴痹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男20例,女23例,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为(61.22±3.71)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病程12年,平均病程为(6.54±1.23)年。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为(62.71±3.57)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病程13年,平均病程为(6.67±1.17)年。两组一般资料同质化(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控制血糖、营养神经的治疗方式,采用基于消渴病痹证的中医护理方式加强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具体方法如下,将壮医莲花针直接叩击患者患侧手足的阳明经穴,少阳、少阴经穴。上肢穴位选择合谷、内外关、手三里等。下肢选择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等。之后采用真空拔罐器在患者的叩击部位进行拔管,8分钟后起罐,用消毒过的棉签将淤血全部擦干,确保治疗部位的清洁干燥,最后将自制的活络逐瘀药酒涂抹患者的患肢。隔天1次,连续治疗4周。

中医护理方案:(1)密切观察:患者四肢末端的皮肤状况,包括温度、颜色等,记录患者的疼痛时间、程度以及性质等。(2)生活指导:告知患者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情绪上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可以焦急、暴躁;合理膳食,多以补气活血的食物为主;(3)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做足部操,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做一些有氧活动,增强自身抵抗力,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护:(1)作之前需要了解患者疼痛的耐受程度以及心理承受度,并为患者讲解整个操作的方法和流程,确保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治疗。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需要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无误后在进行操作;(2)检查莲花针的针尖是否平齐、完整没有缺损,每个穴位需要叩打10~15次,患者皮肤发红、无疼痛感寄即可。操作过程中用力要均匀,叩刺范围不可以超过罐口[2];(3)留罐时间控制在10分钟,并用浴巾进行覆盖加强保暖;(4)慢慢将罐提起,放到消毒过的水桶中,再用无菌纱布对拔管部位进行擦拭。取罐时间一定要控制好,避免较长时间的负压导致患者皮肤出现水泡;(5)叩刺时要确保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在正常范围值内。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停止治疗及时抢救;(6)治疗结束后,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加强保暖,切记不可以受凉[3]

1.3观察指标

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TCSS评分情况,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对患者的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进行评估,总分数6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恢复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治疗采用SPSS20.0处理器对此次研究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SS评分,治疗前,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评分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SS评分对比60c3290ec47c9_html_c89f6e7a798b5b72.gif ,分)

项目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神经症状

观察组,n=43

3.57±2.45

2.57±1.55

对照组,n=43

3.26±2.42

3.81±1.61

t

0.590

3.638

p

0.557

0.000

神经反射

观察组,n=43

4.37±1.81

2.78±1.34

对照组,n=43

4.28±1.91

3.42±152

t

0.224

2.071

p

0.823

0.041

感觉功能

观察组,n=43

3.11±0.91

1.69±1.27

对照组,n=43

3.26±1.01

2.47±1.43

t

0.724

2.674

p

0.471

0.000

3讨论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具有通畅经络、消散瘀滞作用,主要是将莲花针叩刺与拔罐进行结合,可以直接刺激患者的体表经络,将湿瘀毒气和瘀滞血液全部吸出来,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4]。本次研究对43例气虚血瘀型消渴痹证患者实施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患者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疗法,说明利用针刺与拔管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吸出人体内瘀滞的气血,使经络通畅,气血正常运行,从而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提升患者的生活智联。在护理中贯彻落实中医护理模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积极配合医生改善症状,提高临床效果。总而言之,针对气虚血瘀型消渴痹证患者,采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爱华.补阳还五汤联合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3):46-47.

[2]杨爽,林琴,黄碧秋, 等.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2(2):8-11.

[3]宋宁,邢韶芳,庞宗然, 等.基于文献挖掘的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4):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