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内涵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省优课“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2

翻转课堂的内涵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省优课“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为例

范文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摘要:旨在推动中国高中开发大规模在线公开微视频课程,促进“翻转课堂”的实施,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的C20慕课联盟(高中)成立以来,以慕课、翻转课堂及混合式教学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推动了我国全面的教育改革和创新。翻转课堂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教育带来变革,让个别化、自主性、互动式教学得以有效开展。本文旨在阐述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及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中物理 翻转课堂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早在2012年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就提出要建设好“三通两平台”,大力推动我国信息化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在中学教育层面,从2013年的C20慕课联盟(高中)的成立,到2014年,旨在以应用为导向,以资源共享为纽带,以教师课堂应用为中心,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广泛开展,各种信息化教学活动在全国范围迅速开展。尤其在2020年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学生不能到学校上课,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贯彻落实“停课不停学”,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的创新得以落地落实,慕课、翻转课堂亦成为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当前,分析、反思高中翻转课堂的应用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是一个外来词,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通过在课外观看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实现知识传授,在课内与教师、同学共同交流并完成作业而实现知识内化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在翻转课堂上,教师首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前自己观看教学视频中教师的讲解,知识的传授过程在课前由学生通过视频的帮助独自完成。回到课堂,重点则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组织答疑解惑、交流讨论、知识应用等环节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二)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

在国外,美国西点军校在19世纪早期开展了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教学活动,即学生提前学习教师准备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则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小组间协作问题解决。这种教学方式初步显现了翻转课堂的理念,可以视作翻转课堂的萌芽。

在国内,曾经有类似的教学方法,但被冠以高效课堂。典型的案例包括1998年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摸索创新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杜郎口教学模式。该模式中学生使用导学案、课本和习题册。

与早前的类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现代翻转课堂教学主要基于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录像机、录屏软件、课件等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信息化教学中,学生以使用视频和在线做题等手段进行课前和课中的学习、练习和交流等。

国外有关翻转课堂的实践开始于2007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高中的两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所创新的教学方式,他们提前录制好视频,让学生在家观看,而课堂实践则用来知识深入与拓展、交流与完成作业,老师在旁边进行一对一辅导解答问题。

国内有关翻转课堂的实践开始于2011年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他们基于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在实验班,每位学生都配备有一款平板电脑用于下载教学材料,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出“三翻”、“四步”、“五环”和“六优”的操作模式。其中的课前四步包括设计导学案、录制教学视频、学生自主学习、制定个别辅导计划;课中五环包括合作探究、释疑拓展、练习巩固、自主纠错、反思总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制作导学案、创建教学视频,上传到校园云教育平台;学生通过手中的平板电脑下载导学案和视频,开始课前自学,并且通过网络下载自测题,将问题回答的情况汇总到老师手中,教师了解预习、学习情况,以此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计划。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实践流程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诸多的翻转课堂实践模式中,美国富兰克林学院 Talbert教授提出的将翻转课堂分为课前、课中两部分的学习结构最为经典。课前学生观看教师讲课视频,完成针对性的练习; 课中包括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总结与反馈。翻转课堂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颠倒过来,课前学生通过观看自主学习材料(含图、文、声、像的互动材料)等完成“先学”,课堂上和教师一起完成问题研讨,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克服学习中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不在现场的问题,即分解了知识内化的难度,增加了知识内化的次数,促进了学生的知识获得。

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流程

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的实施教学,通常可以将翻转教学的实施分为前期准备、中期实践及后期评价三个阶段。在前期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如分析教学目标、内容、学情等,编制导学案、视频等互动教学资料;学生需要做好学前准备,如备好学习终端(Pad)。在中期实践阶段,学习过程分为课前知识传授与课中知识内化。在课前需要观看视频、材料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与练习、整理问题等;在课中完成知识内化,包括练习强化、疑难解答、合作学习、知识建构、总结反思等。最后是后期评价阶段,包括作业练习、作业讲评、同伴互评等形成性评价和考试测评等总结性评价。

四、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笔者挑选了本校高一年级前测水平相当的四个班级进行实验,其中两个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另两个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中翻转课堂学习平台使用的是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师一课),网络资源采用的是本人获“一师一课”省一等奖的优课——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包含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视频、文案、PPT等教学资料)作为学生前期学习材料,学生使用学习终端(Pad等)采用上述翻转课堂实践程序进行教学。经过“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章节知识学习后,统计四个班的测评结果发现,采用翻转课堂的实验班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益,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学习兴趣以及在情感态度能力方面具有得以显著提高。具体对比如下:

对照班与实验班成绩分析表

成绩分布情况

优(%)

(90-100)

良(%)

(80-89)

中(%)

(70-79)

及格(%)

(60-69)

不合格(%)

(<60)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对照班

8

26

23

28

15

70

96

38

实验班

14

30

29

18

9

76

98

47


对照班与实验班情感态度分析表

班级

学习积极性

主动性参与

合作能力

探究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对照班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实验班


综上,采用“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自定步调,按照小步子学习策略,在学习了比纸质教材融入更多的文本、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的互动教材后,可以运用互动教材中的交流、笔记和分享等不同的辅助功能,互动教材不但可以节省教师时间,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增强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更大地提升。


[1] 祝智庭.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06):66-72.

[2] 张中华.0小学高年级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策略研究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4):41-44.

[3] 邹昆仑.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及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J].中国成人教育,2020(17):54-57.

[4] 曹莉.翻转课堂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2015.

[5] 孙凯.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