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写意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2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写意性

王振

西安美术学院 710000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的修正与自我完善,它包罗万象囊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门类,在继承与发扬的过程中它密切的影响着全民族的价值取向,成为了中华民族内在的推动力。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写意精神,通过绘画艺术来表现“意”的相通性。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来探究中国文化的写意性在中国山水画上的具体体现,从艺术文化精神层面去追本溯源,从而探究具有中华民族特性的“写意”性民族精神内核。



[关键词]传统文化 写意 民族性 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从我们的第一印象反映出来的可能就是“仁义礼智信”当然这只是其中冰山一角。如果从思想上来划分的话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儒、释、道。他们各自有不同的理念和做事行为准则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主体地位。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正统指导思想,以至于现在还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

几千年发展的过程中都在不断的扬弃,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它的内涵就在于影响着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规范人的道德,重视人的精神,增加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形成一个尊老爱幼团结有爱的美好和谐社会团体,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希望与力量。正因如此它才能“源远流长”传承下来,在其他民族和其他国家,很少见到几千年从未间断的民族文化,这是极其罕见的。这足以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潜移默化的成为社会的内在推动力。

虽然我们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我们还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仍然要取其最优秀的一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 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有鉴别地加以对待, 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i

二 以中国山水画的写意性来展现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呈现有多种不同的方式,然后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笔者认为绘画艺术为之最,也是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核。

之所以中国绘画艺术最能表现和体现出中国文化精神含义,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相通性,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从本质上来讲我们中国文化更注重的是“写意性”也可以理解为追求神韵,追求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观念早在先秦的时候就产生了,伟大的先哲孔子、老子、孟子等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去论述了天人合一这一观念”ii。在传统的中国山水画里同样追求“天人合一”这是最高的思想境界,而写意精神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这不是国画所特有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同时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写意”它是绘画精神与传统文化精神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天人合一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本质折射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同时写可以理解为骨法用笔,“重神韵又重技法,即中国艺术注重表现事物的意趣和人的内在情感”。iii无论是哪种方式的呈现都体现了“意”这一精神内核。

中国山水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科也是极力讲究写意的精神,宗炳有言“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既要有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又不拘泥于事物的表象,力求托物言志。画的是山山水水表达的却是艺术家的意志,在境界上仍然“天人合一”是最高的追求,其根源还是中华传统精神的内核没有变,我们的内在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三 以线造形的民族特性

中华民族可以说是一个“线性”民族,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特征。对于线条的运用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逐渐显现出来的,独特的环境独特的文化氛围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了线性民族。

一个民族的发展势必产生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在传承方面首先是需要有文字的运用,这也是原始的文明。中华民族也是同样,从原始文化艺术的角度去挖掘,不难得出我们的文字文明首先产生了文字图案,在文字还不完全成熟以前人们只是运用线条把想要表达的物体物象图绘下来,或许在洞窟中或许在岩石上。而在在文字的进化当中线条的艺术就潜移默化的应运而生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幼稚到成熟。线条图绘在石头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既古朴又浑然天趣。从最初的实用价值也演变到了艺术审美的高度,由此文明的演变,甲骨文产生了。除了运用文字记载的作用外又有了线条的韵律注重了图案的形式感,线条的艺术从此产生。

赵孟頫有言“书画同源”书法与绘画本来从原始的时期就是密不可分的,是线条的艺术又时绘画的艺术。“自然绘画的用线也是在中国文化的关照下产生的”iv,中国画的用线的民族性体现在把握文化精神的内核,同样是用线但是内涵和意义却不尽相同,它是艺术家感性的认知和独特的艺术语言,用自己的笔墨,自己的线条语言去表达最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意境”和思想情感。笔下的线条追求的不仅仅是像原始时期单纯了,而是具有了独立的人格与品格,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独特的形式表达。我们的民族特性和线性特征也越来越清晰,这正是我们独特和典型的中国性与民族精神的属性。


四 中国传统文化写意的独特性

追求“意”和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是中华文化的特征。“而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就强调艺术是人对自然客体的模仿”。v这与我们的天人合一有所不同。“《易经》强调天、地、人整体的宇宙审美观”vi,因此我们的文化与艺术从整体上都在追求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把意象推向了极其的高度.

从文学诗歌方面来探究同样也会出现很多写意的表达,“追求诗情画意,苏东坡先提出了这一观点”vii。如王维的诗句,他赞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句。而外国诗则不然,尽管有类似于偏向浪漫主义题材的作品但它与我们的审美追求也有本质的区别,他们更多的追求的是诗歌本身的韵律。

从绘画方面来看,几千年来追求意境几乎成了每朝每代不可更改的审美观点。尤其是到了宋代以后,由苏东坡提出来的文人画体系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主流,他们标榜士气追求笔墨与胸中意趣,强调主观思想感情的表达,也注重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在西方绘画就是独立的学科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人文科学”。这也是与中华文化相区别的一点。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所有的艺术门类虽然形式不大一致但所追求的文化取向和价值都没有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相冲突。追求“意”的内核没有变,他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文化决定着艺术的发展,艺术推动着文化的前行。这正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最独特的地方。


结论

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那就是“写意”,最大的特征则是以线来造型的民族性。

无论是涉及到哪个领域无不渗透着传统文化精神的滋养,在人文方面它使我们更清楚不同于外族的精神内涵,在生活方面能够完善人格提高品格格调,在社会方面能够推动社会形成严于律己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性,他的包容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他的一脉相承同其他民族相区别,形成了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重神韵与意韵的文化内核。



i 柴国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核[J].兵团党校快报2017,(第1页)

ii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71页)

iii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第296页)

iv张彩琴.中国画用线的民族[D].天津:天津大学,2011:(第42页)

v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第261页)

vi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第261页)

vii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第3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