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科学的本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0
/ 2

探究小学科学的本质教育

黄国锋

肇庆市端州区下瑶小学


摘 要:要全面落实科学教育,首先,教师应该加强认知,不但要提升对科学与教育的认知,也要采用全新的角度去认知学生。要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课的内容与授课方式,让课堂里随处都充满着科学的气息,学生也能在课堂里一步步接近科学的真相;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上述理念细节化,构成详细可执行的指导方案,让科学教育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得到细化,从而使科学教育从其本质出发,深深扎根于实际教育之中。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科学的本质主要表现在:能否教授学生正确的思考逻辑;能否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求证科学假设的意识;能否正确培养学生在面对科学研究时敢于提问,勇于质疑的精神。作为一线教师,只了解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最为主要的应该是我们能否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课堂教育之中,能否将理论知识形成可行性方案,让科学教育从本质出发,从细节全方位细致地落实到实际活动的执行之上。近几年来,我始终以此为目标,将科学教育的全面细节落实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并在不断的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反思在应用,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经验。

一、提出科学问题

“科学性”是小学科学课所教授问题的核心所在。例如,“一杯水里可以溶解多少克食盐”,由于一杯水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个具体量化的概念,因此不是一个能够供学生具体研究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对一杯水进行具体量化,将一杯水具体限定为100毫升的一杯水,这样,就把一个不能直接研究的问题经过简单的限定条件转变为了一个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因此,科学教学的科学性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就要得到充分展现。

二、科学猜测

科学猜测,即科学性的预测,指的是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掌握的基本科学逻辑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一些科学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掌握的基本科学逻辑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一些科学现象做出合理的估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课堂内容与生活进行对比联系,并引导学生用合理的科学逻辑对其进行推测并做出适当修正,从而使学生的猜测更具备科学逻辑,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制定更佳的研究方案。

三、制定研究计划

基于得到的科学推测结果,引导学生结合课堂的相关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制定具体的研学问题研究方案。教师主要做引导工作,确保其制定的方案符合科学逻辑并可执行。

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科学研究应该是一种有明确研究目的,准确研究计划,并人为有意识引导的科学性活动。为了使课堂中的活动能够为真正的科学探究奠定基础,制定研究计划尤为重要。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做好事先规划和调研,不做无准备的研究。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随机分组交流讨论,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将能想到的准备内容都记录下来并形成一份合理的后续研究计划。这才体现了科学教学的核心。虽然这个过程可能耗时很长,但是做好这个过程可以为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活动打下牢固的基础,教师要在此引导过程中充满耐心。

  1. 交流修正研究计划

组织关于研究计划的交流研讨活动,引导学生针对对方的研究计划展开辩论,以此激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并鼓励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从而可以更为顺利地开展后续的研究活动,并在辩论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辩论的过程,其实是激励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可以使得对于科学活动的目的和计划更为了解,也为后期合理地修正实施计划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实际关于科学问题的交流与探讨,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逻辑思维,进一步加深课堂的科学气息。

为了使交流研讨活动更为行之有效,老师应该仔细认真挑选课堂所需的研究材料与研究工具,从而保证科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实验并做好科学记录

制定严格的实验操作规范,并在实验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在学生进行具体实验操作时进行实时监督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与此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根据实际实验操作的具体情况实时调整先前制定的研究方案,从而排除实验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客观或主观干扰;其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详细科学记录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习惯,培养其完善的科学产权保护意识。

为了使得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更为合理且具有科学性,应该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依据具体的实验结果调整相关实验参数,再次修成制定的研究方案。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实验,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关注各个小组实验的进展,纠正学生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犯得错误,从而使得各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更为严密准确。

六、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将学生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和材料作为后续分析研究的基础,充分尊重各个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教授学生各种科学统计分析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应用教授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此前实验所得的数据。并引导学生在分析数据的同时,总结可以加以改进的实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彼此之间进行评价,鼓励其质疑相关实验假设和结果,毕竟怀疑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在本人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在每堂科学课程之后,都会对该堂课上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并通过饼状/柱状统计图来统计比较各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尊重每位学生的科学实验数据和结论,不定义绝对的对错,而是归纳分类学生们通过实验得出的相关科学结论,引导学生们自由思考。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实验数据,不但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科学统计分析的方法,还能促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实验的不足,并学会合理质疑和互相评价。

总结反思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因素。结束实验研究活动后,鼓励学生观察自己所在实验组与其他实验小组实验结果的异同点,总结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出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地方值得改正,有哪些实验细节被忽略。这些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加严谨的科学逻辑和科学态度,能够更加周密地对实验进行准备,并避免错误的实验操作。而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有利于学生敢于质疑自己,质疑权威的精神,并在此后的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这种质疑精神,推动科学的发展。

  1. 拓展延伸再提出科学问题

为了使得科学课程能在课外得到延续,使科学探究不止步于课堂,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不但要让学生带着疑问上课,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带着更多的疑问走出课堂。只有做到这样,科学教学的真正意义才能得到有效表达,其本质才能得到充分展现。

科学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能够引导学生逐步领悟科学的本质。要全面落实科学教育,首先,教师应该加强认知,不但要提升对于科学与教育的认知,也要采用全新的角度去认知学生。要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课的内容与授课方式,让课堂里随处都充满着科学地气息,学生也能在课堂里一步步接近科学的真相;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上述理念细节化,构成详细可执行的指导方案,让科学教育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得到细化,从而使科学教育从其本质出发,深深扎根于实际教育之中。落实真正的科学本质教育,不仅要求教师站在宏观的角度制定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案,更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具体课程内容,让科学教育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得到细化,从而使科学教育从其本质出发,一步一步踏实地展开科学新课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