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0
/ 2

检验科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探讨

高颖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研究检验科血液检验质量控制探讨。方法:此次研究需要选取血液检验患者,共计1600例,纳入时间段为2020年6月~2021年3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800例)与对照组(n=800例),组别不同运用的检验方式不同,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血液检验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检验质量控制方式,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检测结果异常情况。结果:运用血液检验质量控制的观察组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0.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液检验不合格率3.63%,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提升患者血液检验质量,此次研究对血液检验实施质量控制,结果显示血标本溶血、凝血以及血量少等情况明显减少,血液检验合格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检验科;血液检验;质量控制

引言:此次研究需要选取血液检验患者,运用不同血液检验方式并分组对比,以此来探究最佳血液检验方式,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需要选取1600例血液检验患者,对照组(n=800例)患者运用常规血液检验方式,患者年龄≥18岁,≤65岁,平均年龄(47.11±1.45)岁,患者男女占比498例、302例;观察组(n=800例)患者采用血液检验质量控制方式,患者年龄≥20岁,≤70岁,平均年龄(48.33±2.58)岁,患者男女占450例、350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度低(P>0.05)。

    1.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血液检验方式,即采血后及时血液检验。

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检验质量控制方式,具体实施如下:(1)血液检验人员培训,为保证血液检验质量,检验科需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具体培训内容为理论知识、血液检验流程、仪器工作原理、性能参数调整以及故障处理方法等,促进检验人员专业水平提高。在进行血液检验时能够严格按照检验流程进行,保证检验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减少人员因素、仪器设备故障对血液检验的影响[1]。(2)工作环境,血液分析对工作环境要求比较高,主要是血液检测仪在工作时产生的脉冲信号比较低,若是环境温度、湿度过低、过高容易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因此为了保证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需要将检验室温度控制在23℃左右,湿度控制在70%左右,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噪声干扰,同时做好检验室防潮、防尘处理,若在检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工作人员需要准确记录下来并实施针对性处理。此外,每次血液分析前需要对设备实施校准,做好设备清洗工作,防止管道内出现血液、蛋白质残留影响检验结果[2]。(3)血液检验知识宣传,需要向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知识的宣传,以一对一口头讲解、发放海报、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进行,嘱咐抽血前一天多服用易消化、低糖、低蛋白质类食物,12点后禁食、禁水,采血时尽量穿宽松的衣服,防止衣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4)血液标本处理,护理人员采血后需要立即送检,防止血液中白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不可长时间将标本保存于低温环境中,影响血小板计数、体积。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指标为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检测结果异常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为提升研究数据准确性,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分为计量和计数数据,并纳入计算机软件SPSS 22.0中,以此完成相关内容的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表达、t检验。而计数治疗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n(%)表达、X2检验,观察指标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检验结果异常情况用(%)表示,数据比较存在差异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达。

2 结果

1 两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对比(n/%),x±s

组别

例数

溶血

凝血

条码无法识别

血量少

不合格率

观察组

800

0

1(0.13)

2(0.25)

1(0.13)

4(0.5)

对照组

800

8(1.00)

10(1.3)

6(0.75)

5(0.63)

29(3.63)

X2


1.004

1.026

3.022

2.487

3.15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如表一所示,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2 两组检验结果异常情况对比 (n/%),x±s

组别

例数

操作不当

环境因素

仪器影响

异常率

观察组

800

0(0.00)

1(0.13)

3(0.37)

4(0.5)

对照组

800

10(1.3)

12(1.5)

7(0.88)

29(3.63)

X2


2.366

3.487

1.025

3.055

P值


<0.05

<0.05

<0.05

<0.05

如表二所示,两组检验结果异常情况对比,(P<0.05)。

3 讨论

为提升患者血液检验质量,此次研究对采血患者实施血液检验质量控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液检验不合格率为0.5%,其中凝血率为0.13%,条码无法识别率为0.25%,血量少发生率为0.1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液检验不合格率3.63%,溶血率为1%,凝血率为1.3%,条码无法识别率为0.75%,血量少发生率为0.63%,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以说明对血液检验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保证血液检验准确性。主要因为该种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会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能够有效应对检验过程中的故障、异常情况,合理控制血液检验室的环境,对患者实施血液检验知识的宣传,减少因患者因素造成的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3]

参考文献

[1]康晨,张希,黄利美,杨颖. 血液分析仪在血液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总结[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01):67-69.

[2]徐建华,关宝杰,梁丽荣,管园园,王欣. 某院2018年静脉血液标本检验前质量指标分析与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5):182-184.

[3]康君. 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有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