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及裂缝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8
/ 2

建筑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及裂缝控制

吴恩强

贵州桐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现阶段,建筑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裂缝质量控制是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是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技术环节。建筑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应用逐渐普遍,建筑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更加复杂、严格,容易发生裂缝等质量问题,工程质量控制上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以某工程为例,探究了建筑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以便保证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进一步推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筏基大体积;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施工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类型

1.1干缩式裂缝

通常情况下,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内部容易积聚大量水分,水分蒸发不均匀会造成混凝土的变形开裂。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要定期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与修复,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如果养护期间混凝土并没有出现干缩的情况,那么后期也不会有较大危害出现。

1.2沉陷式裂缝

建筑工程项目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沉陷裂缝也是裂缝的一种。沉陷裂缝都是由于建筑物地基下方的土质松软或分布不均、回填土质量不佳等因素导致的。浇筑模板的刚性不强、支撑的间距比较大,也容易导致混凝土产生沉陷式裂缝。这种情况在冬天的北方冻土地区最为常见,如果模板位置选择不当,支撑点设置于冻土之上,就会在冻土融化后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进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沉陷问题与土壤的走向一般关系较密,裂缝通常与地面呈30°~45°角乃至垂直状。裂缝的宽度与土壤沉降的深度也有着直接关联。但在地基沉降情况达到一定数量且趋于稳定后,沉陷裂缝的开裂情况也会趋于稳定。

1.3温差式裂缝

水泥与水会发生水化热的化学反应,从而释放大量热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热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散发而聚积在混凝土内部,就会导致混凝土内外部出现较大温差,进而产生拉应力。当温差产生的应力大于混凝土自身强度时,就容易出现温差裂缝。该类型裂缝一般会出现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

2建筑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及裂缝控制措施

2.1选用高质量的混凝土原料

原材料的品质直接影响到最终成品的质量好坏,混凝土材料也是如此。只有选用各方面数据、质量达标,性能充足、品质上佳的原材料,才能混合制作出高质量的混凝土。首先就要做好集料优选,由于集料是混合混凝土的重要原料,用量占所有原料的60%。其用量的把握、品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混凝土抗裂缝能力的高低[1]。因此,必须根据集料的级配、规格、含水量等各项属性、数据进行严格筛选排查,选用指标合理的集料,进入混凝土的制作现场。只有严格把控混凝土原料的质量,才有可能增强混凝土的抗裂缝性能,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品质。

2.2浇筑和振捣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段分区、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二次或三次浇筑到顶”的浇筑工艺。根据工程划定的浇筑区域,泵车先在一个部位进行浇筑,然后在其坡面上循序推进继续浇筑,该浇筑方法适合泵送工艺。混凝土浇筑在前面施工的坡面上,严格控制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间歇时间,不可超过规定间隔时间。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输送泵出口配置1-2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混凝土的振捣时要“快插慢拔”。“快插”可以避免表面混凝土和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或者离析现象。“慢拔”目的是让混凝土可以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形成的空洞。对于半硬性混凝土的振捣,还需要在振动棒抽出的空洞附件,重新插入混凝土振捣才能填满空洞。在振捣操作过程中,为实现混凝土施工要求的振捣效果,振动棒需要进行直上直下地抽动[2]。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后采取二次抹压措施。对施工中采用的每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留置标准养护试块1组;梁、板、楼梯等留置拆模试块、同条件养护试块以及标准养护试块各1组。同条件试块的放置要求:地下室试块放置在地下室;其余的试块放置在一层的楼梯旁或放置在钢筋笼内,做好标志,以便拆模前试压的需要;抗渗试块根据规范要求制作留设。

2.3裂缝控制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凝固时间和凝固程度的施工控制是本工程中非常关键环节,尤其要关注混凝土的凝固时间。混凝土表面容易发生变形需要进行第二次振捣或抹压施工,混凝土表面效果达到平整无气泡或者裂缝。为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需要对混凝土的水化升温严格控制,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度变化,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温度对施工影响的约束条件。明确工程混凝土使用量,保证混凝土不间断地运输,实现混凝土浇筑连续施工。按照设计图纸把施工区域划分多个施工小单元,逐个连续浇筑,浇筑和振捣同时进行作业,施工质量控制达到混凝土表面不存在翻浆和气泡现象。刮浆找平施工控制表体碎石厚度不高于20mm,重量30kg左右,先采用铁辊滚压后再进行铁抹子二次压头。为保证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和裂缝控制,在高温季节施工时,尽量避免混凝土在硬化初期水分蒸发过快,并尽早获强度

[3]。浇筑后立即采取养护措施,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表面,进行必要的保湿措施,保护混凝土表层的水分,保证足够有效的养护时间。

2.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的早期湿润养护非常重要,在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并及时洒水养护。混凝土标准养护条件是温度20℃±2℃,湿度95%以上。浇筑完成10h后开始进行后期养护,持续养护28d,如果特殊需要的施工部分可以延长养护时间。因为混凝土在水分足够的条件下,其内部水分蒸发缓慢,不会早期失水,特别是浇筑后的前14d的养护非常关键。前14d的水泥硬化速度和强度增长是28d时的80%,水泥石结晶致密,混凝土施工的强度和抗渗性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浇筑14d之后,其水化速度和强度增长逐渐缓慢,继续进行养护工作仍有可提高,但对整体质量的影响比早期小很多,所以需要十分重视前14d的养护工作。夏季混凝土施工效果受天气和温度影响较大,温度促使水泥水化作用加速,内部水分容易蒸发,混凝土硬化过快,造成混凝土内形成干缩裂缝,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因此,养护工作需要做好混凝土的保湿、保温保护,减少水分流失和昼夜温差造成的混凝土裂缝[4]。另外,加强混凝土试块养护管理,试块编号并送入标本室养护或者指定地点进行同条件养护。明确专门工作人员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落实岗位职责,保护混凝土表层不被破坏,定时观察检测混凝土表层湿度,及时补水保湿,发现混凝土表层出现异样尽快上报申请专业人员修补,确保养护措施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结束语:

总之,我国现代建筑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很多新型巨型建筑拔地而起。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大型建筑工程施工十分关键的技术环节,在很多的现代建筑施工中广泛推广应用。探讨研究施工中的科学应用策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核心技术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武建国.土建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量与裂缝控制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9(11):26.

[2]温宏平.关于机制砂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9(10):127.

[3]郭一男.公路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要点[J].交通世界,2018(31):118-119.

[4]任军,李严格.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施工技术应用[J].施工技术,2018,47(S1):1362-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