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7
/ 2

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运用研究

王金丽

泉州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摘要:开展小学美术手工课程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得到培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制作精美的手工制品,能够促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中展开纸材拓展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纸材拓展

在美术课堂中利用纸材,能够达到方便快捷、取材容易的效果,同时也是开展小学美术手工课程的重要辅助工具。现如今,美术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思想,利用自身的创新能力来充分发挥纸材的运用价值,进一步拓展纸材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运用方式。

  1. 在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应用纸材的原因

首先,在展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时,纸材是教师会经常性应用到的教学工具,小学生利用纸材能够创造出精美的美术作品,目前纸材在质量、颜色、软硬程度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因此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作品的纸材。纸材的多样性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其次,纸材具有利用、回收、再处理、继续利用的循环特点,比那些一次性的手工制作材料更加环保,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将绿色理念践行到实处,进而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成为一个真正勤俭节约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教师都普遍把纸材当做手工制作工具进行美术教学的原因。最后,纸材价格比较便宜,在学生的经济范围之内,完全能够支付的起,不会成为学生和家长的经济压力,而且还具有容易得到的特点,学生随便去一个小卖部或者文具店都可以购买成功,所以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便捷的。

二、纸材拓展运用的具体策略

(一)注重空间作品课程设计

空间形态,通常是在开展美术手工课程时经常接触到的概念,是人工揉、捏、粘、合等方式来操作平面纸张所形成的,最终的形态有球体、柱体、不规则几何等等。当小学生学会了相关的手工制作技巧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身边的简单物品来制作手工制品。其中报纸就是再合适不过的制作材料,具有随时可见、容易获取的特点。它的质地也相对于来说比较柔软,容易制作,是制作具有空间形态作品的不二选择。在进行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时开展制作具有空间形态作品的活动时,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还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例如,教师在教学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秦陵兵马俑》时,先让学生观察多媒体设备中所播放的兵马俑图片,并同步介绍兵马俑的主要构造,让学生对兵马俑有整体的认知,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操作步骤用提前准备好的纸材先制作兵马俑的各个部件,再利用准备好的胶带、小木棍等工具将各个部件组装起来,最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兵马俑涂上颜色。

(二)注重折纸剪纸课程设计

关于传统的美术手工课程教学,教师一般会引导学生通过折纸鹤、折纸船、折星星的方式来对折纸制作进行拓展,因此,美术教师就可以以传统教学方式为基础点,进一步突破、深化纸材的拓展运用,运用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对原来的纸材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使折纸和剪纸文化进行充分结合,举行关于折纸与剪纸的美术手工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各种纸张之间的不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折出来的作品与剪出来的作品进行结合,从而使结合后的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真正展开手工制作教学活动时,引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且符合本节课程主题的故事。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制作纸材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原来看似平淡无奇的纸材也是可以变成更加生动形象的折纸作品的,而且这种充满趣味性的童话故事还可以营造轻松自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艺术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小园艺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花园的视频,创设童话故事教学情境,使学生继续学习剪纸的欲望得到激发,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如何折蜻蜓、蜜蜂,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裁剪出花朵、小草等周边元素,最后再指导学生将折出的百变蜻蜓和蜜蜂与裁剪出的花朵、小草进行整合。

(三)注重剪纸拓展课程设计

对学生进行剪纸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抽象审美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够使自身的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剪纸作品,有些学生还进行了简单的学习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剪裁,但是这些学生并没有对剪纸方面的知识进行详细的了解。因此,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剪纸产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剪纸教学更有意义。俗话说,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的欲望。教师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时,可以先为学生做一个示范,为学生展示真正的剪纸流程,并利用精致的剪纸艺术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利用与剪纸相关的拓展资料,让学生对剪纸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生成深入探究剪纸文化的想法。当教师制作出精美的剪纸作品时,学生会发出感叹,甚至能够感受到剪纸文化当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在真正展开剪纸教学活动时,可以先引入“对称轴”的概念,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对称图形,如花瓶、花朵等物品,并利用课件来展示物品的对称美,然后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对称剪纸创作,并经常性的开展剪纸训练活动,使学生对实际的操作技巧掌握的更好,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四)注重纸材拓展课程设计

现如今,人们已经步入新时代,教师应该在开展小学美术手工教学课程时,对培养学生感受纸艺作品艺术性的能力引起一定的重视,从而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在创意、纸材、手法等方面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因此,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应该强化对纸材的拓展应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贴近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深入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创造出充满生活气息且具有趣味性的纸质作品。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手工课程时就可以先让他们欣赏一些纸质艺术作品,如窗花、纸塑、剪纸拼花等,培养学生对图片的欣赏能力,从而使学生对纸质艺术作品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地提升,然后教师再从某张具体的图片入手,对其作者所使用的制作手法进行详细的讲解。例如,教师在教学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纸花篮》这一课时时,就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有关花篮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花篮的由来,为接下来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做好充足的前提基础,然后再带领学生欣赏实际的纸质作品,同时讲解详细的制作手法,让学生们对纸材从简单平面到复杂立体、从普通到精致这个艺术过程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最后再鼓励学生模仿展示作品、制作崭新的花篮艺术品,同时体会到通过折纸可以带给他们不一样的快乐。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进行创作新作品的过程当中,引导他们对纸材拓展进行深度思考,看看可不可以用其他纸材也能够制作出相同的艺术作品、这种纸材还能够制作出什么样的艺术作品等等内容,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主动开展实践探索活动。

结束语

总之,要想让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教学效率得到高效能的呈现,教学质量得到高质量的呈现,教师就必须在实际展开教学过程中拓展纸材的应用方式,在美术课堂上,引导学生整合不同纸材的综合使用和纸材的不同制作手法来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为学生之后的美术学习以及实际生活当中的审美做好充足的前提准备,以为更好的融入现代社会。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手工课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 李炜.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7(04)

[2]与生活融合,共建多彩小学美术手工课[J]. 秦娜. 考试与评价. 2021(01)

[3]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培养[J]. 周丽. 科普童话.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