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坪管制移交的思考与启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机坪管制移交的思考与启发

陈赟

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空管中心塔台管制室   100621,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促使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民用航空事业在不断加大发展力度,各地区机场航班量随之增加,机坪管制移交成功成为新阶段民航局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要根据机坪管制移交后的工作内容以及积极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基于此,本文积极分析机坪管制移交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在机评管制移交过程中以及移交工作完成后所需注意的要点内容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机坪管制移交;思考;启发

引言

中国航空始终保持了稳速增长的趋势,航班量在原有阶段上快速提高,网络航空安全系数也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稳步提升促使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保障,对外开放力度随之扩大。在现阶段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机场服务保障能力成为支撑民航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机坪运行模式,因此要重视机评管制移交的各项工作,提高机场场面运行效率。

1机坪移交的积极意义

1.1提升航空器靠桥率

当旅客使用廊桥登机下机和乘坐摆渡车登机下机的体验之间有着明显差异,因此航空器靠桥率是衡量机场运行服务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现阶段中国大型机场在航空靠桥率的数据上表现得十分差强人意,无法保障靠桥率的准确性,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机场跑滑结构以及进行设计布局不合理不恰当,这成为了主要性质因素,因此要加大现阶段已有资源的运用力度。除此之外,在当前机场廊桥资源有限情况下,确保廊桥使用率最大化,防止出现廊桥空缺或航空器长时间占用机场资源的现象,通过航空器拖拽将靠廊桥暂停时间较长的航空器转移远机位,释放廊桥资源,这是新阶段在机场内最关键的资源利用手段之一。然而空管和机场职能划分的考核机制直接所存在的差距致使该项工作的制约性,在移交后,机场作为机坪内有独一无二的直接资源支配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随时随地进行调节和地面管制。

1.2地面保障体系安全系数提高

在机坪管制移交之后,站在机场的角度上会在综合性方面下功夫,将机坪管制与机场运行体系进行深度融合,这是现阶段机场的主要工作任务。而对于将机坪管制移交出去的一方来说,工作量有所减轻,工作效率随之提升,确保机坪管制工作在机场航空器运行保障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从而促使运行机制的有效融合。除此之外,机坪管制移交能够促使机场信息系统的有效融合,通过机坪管制平台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基本管制是在专业管制设备起作用的同时配备专业的生产与运行系统,由各板块里的信息数据提供支撑,掌握机场实时运行状况,与空管部门进行良好协调沟通,确保航班正常有序运行。

2机坪管制移交前后的模式对比

2.1流程对比

从管制指挥各流程进行对比的角度出发,通过航班生命周期在机场范围内包含各关键时间点,从而区分出港航班和进港航班的差别。出港的主要流程包含收到领航报、发布放行许可、准备、推出、开车、滑行等各流程;而进港流程则主要包括取得联系、落地许可、滑行、进机位等各环节。在出港航班指挥流程过程中,在机坪管制移交之前塔台管制员是负责各环节有效落实的关键,在机坪管制移交之后发布许可等仍由塔台管制负责,而推出至滑行阶段则交由机坪指挥台,减轻原有塔台管制员的自身工作量,促使后续环节能够更好落实,在指定位置和状态后再将移交指挥权交回塔台。而对于进港航班指挥流程来说,在完成机坪管制移交工作之前基本全权由塔台负责指挥到,接近停机位位置再与飞行员对接。而在实施机坪管制移交工作之后,当航班脱离跑道后则交由机坪指挥接管,指挥权也无需再次交回于塔台。

2.2核心移交模式

在进行机坪管制移交过程中主要应用的移交模式有跑道头移交模式、混合移交模式和停机位移交模式。首先跑道头移交模式是由机坪管制完成推出开车各环节后,指挥到跑道头,随后交由空管塔台特定席位的有效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移交目标席位仅取决于跑道号所属的塔台席位。其次,停机位移交模式是指挥机坪完成推出开车环节后立刻交给空管指挥,在停机位移交模式下移交目标席位取决于停机位所属区域所对应的空管塔台地面管制席位。而混合移交点模式则与前两种移交模式相比较起来更为复杂,航空器移交关系是二元组对应标准进行路径决定标准,滑行路径所经过的管辖区边界定义为移交点,双方在进行移交时需根据移交点进行判断,混合移交模式在各地场内的应用频率更高,正是由于这一移交模式的适用范围更广,能够在各复杂机场中有效应用,但不足之处便是移交点较多,容易在移交过程中出现遗失错漏的问题。

3机坪管制移交的思考与启发

3.1缩减塔台管制员压力

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中,空管塔台不仅负责航空器的起降,同时还需对机坪内航空器进行运行负责,与机坪内车辆人员进行对接,以防在地面中发出碰撞问题。而机坪内保障车辆的人员纷繁复杂、数量庞大,在统筹管理上较为困难。再加上他们大多属于机场公司和航空公司人员,对机坪内的管控难度系数较大,即便能够实时管控也无法进行全方位覆盖。机坪塔台的成立只是将空管塔台地面以席位移交给机场,但更深层的意义便是机坪内权责的转移,在进行转移之后空管塔台便可改变以往疲惫的工作状况,尽可能不再应付机坪内航空器车辆人员之间的矛盾,将有限精力放置于机动区航空器管制工作中,减轻塔台管制员工作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机动区内的安全质量水平。除此之外,机坪移交能够减少空管塔台席位设置,释放人力资源,提高应用效率,同时也在此基础上减少空管塔台与外单位的协调,防止信息的无效传递以及无效通话资源所占据的时间。

3.2提升双方管制人员业务交流效率

机坪管制移交工作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塔台管制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其能够将有限精力放在机动区航空器管制工作中,但塔台管制员仍然免不了要与机坪管制移交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航空器的管制指挥本就是一个闭合整体,需要依据航空器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管制单位的有效作用。作为管制指挥人员,他们对于航空器的整体运行流程十分熟悉,在实施各项管制工作时能从综合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考虑,这意味着在做出管制决策时与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更高。在进行机坪移交之前,地面管制人员对空管系统,特别是空管塔台各席位工作流程十分熟悉,可根据实际状况作出相应决策,保障管制工作与下一管制席位工作进行有效衔接,而机坪移交之后,初期由于交叉培训和人员调动的问题,双方的联系十分紧密,后期其随着双方业务独立程度变高,适应现有模式,借调人员回岗且双方的业务培训结束后便会在原有程度上出现减弱。其中,新技术人员对非己方管辖范围工作制度程序不熟悉,导致管制决策的有效性和流畅性随之下降,造成航空器地面运行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要加强双方单位的工作人员交流效率,提高交流频率,做好各项工作的有效对接。

3.3管制移交方案制定的重要性

在进行集成管制移交的初始阶段,机场和空港方面会从安全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以确保运行工作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从而制定严格机坪管制移交协议。在协议内会将出港航班的管制移交限定在约定区域内,而该区域则占据机场已有滑行道口的小部分,大多数道口资源都会受到移交方案的制约,导致双方都无法对有效资源进行灵活运用,致使运行效率在原有基础上大大降低。随着现阶段机坪塔台的成长步伐不断加快,机坪塔台和空管塔台之间的配合越发默契,管制移交工作的进展更加熟练,使得机坪运行的安全程度更高,因此机坪塔台要与空管塔台进行有效协商,从而促使以移交方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开放数量更多的移交道口。或根据双方现场沟通使用高效灵活的机型和滑行道,提高资源运行效率,这意味着在进行机坪管制移交之后必须设定与之相匹配且更加成熟有效的机坪管制移交方案,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使双方能够付诸更加密切的配合工作,只有双方管职人员做到紧密沟通、无缝衔接,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机坪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从而提高机动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达到减轻塔台管制员自身工作压力、提高机场运行效率、保障资源高效调动的根本目的。

结语

现阶段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促使航班量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在机场内进行机坪管制移交已成为航空事业发展的根本趋势,机场场面管制移交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因此需设定有效移交方案,加强双方沟通,有效利用各方资源,促使工作效率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韩艳青. 机坪管制移交程序构建理论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6.

[2]姜阳奇. 航空器机坪运行管理移交给机场带来新机遇[N]. 中国民航报,2017-04-06(001).

[3]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肖志成 张秋. 解析机坪管制带来的效率提升[N]. 中国民航报,2019-04-18(007).

[4]本报评论员 韩磊. 机坪移交如何交出优异答卷[N]. 中国民航报,2019-08-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