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学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中医科学吗

周自立

营山县中医医院      637700

在中医近代史上,不时有人叫嚣废止中医,甚至立法废除中医,更有一批所谓的科学家如方舟子、何祚庥之流,利用现代西医标准抓住中医学尚未探明的病理药理难点,以点带面否定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网络上出现了以中医学专业学生的面貌自我质疑中医理法方药的科学性,从而否定中医药,认为中医是伪科学。仅就个人观点,谈谈中医的科学性。

一、从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看,中国医学是科学的,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  中医学对疾病认识的初期阶段--殷、商时代殷墟甲骨文可见有关疾病“60b71f4fb99c0_html_5e7b78494a89221c.gif ”等记载,周代既有“疾医”“疡医”“食医”……等记载。

2.战国--秦汉时代,中医理论奠定和形成时期,《黄帝内经》一书的出现,它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和治疗经验,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即“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五远六气学说”“病因学说”“辨证论治”等理论,其理论形成都经历了实践---认识---总结(理论)再实践—再认识,这一漫长过程,且与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即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在古代鬼神统治一切的天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阴阳二气),气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即体现了物质的第一性,(精神)意识第二性,阴阳的对立、互根,转化,即是事物的矛盾性、运动性,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无疑是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先进性,这也为中医的后续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如果我们以现代认知观点去要求古人,苛求先贤,说他们的认识简单、不全面这就科学吗?

3.成书于汉代的《神龙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记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其中所载黄连治痢、常山治疟、海藻治瘿、麻黄平喘、水银治疥疾等至今尚有疗效。后世医家如孙思邈、李时珍等不断总结,丰富了药物学的内容,古代的认识有限,甚至有可能出现错误,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他们勇于纠正前人错误,批判中医本草学的无稽,科学的发展、进步不就是这样吗?有谁能证明我们的药物学宝库是不科学的?是伪科学?在后世医家总结的中药处方中也是被他们指责中医是伪科学的攻击点—被他们称为最奇葩、最恶心的中药处方如黄龙汤治腹泻,老尿桶板熬水治脚气,尿蛋治咳踹等在当时都是非常有疗效的,笔者学的是西医临床专业,也曾对这样的处方感到困惑,但究其实质黄金汁不是现代医学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良药吗?老尿桶板熬水治脚气是利用了尿中氨的成分,尿蛋治咳踹疑是用了氨的作用及酶的作用。笔者在收集整理清末川东北名医杨八味医案医话时,曾将一治胃病的处方因中药处方含有(蟑螂)等数位恶心中药,认为不科学,遂将中药处方弃之不用,后遗失该方,现在一中成药《康复新液》其主要成分是蟑螂提取物,研究发现对胃溃疡疗效奇佳,才知原处方弃之不用实在可惜,悔之晚矣。所以对中药处方继承研究应当是去粗取精,去伪成真,盲目舍去那才是不科学的,清蒿素治疟疾,屠幼幼不就是在古方的启发下而成功的吗,“三氧化二砷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和晚期原发性肝癌不也是中医传统处方上而研发成功的吗?

4、脏象学说:中医脏象学说是古人研究人体和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以及脏腑组织器官与外界相互关系的学说。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古代的解剖知识,《灵枢》经云:“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尖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二是长期以来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三是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果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脏象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五中心的有机整体,五脏各有外候,与形体诸窍各有特定的器官联络,人与自然侧存在协调依存的关系,中医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是现代西医的一个单纯解剖概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它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学概念。突出了整体观念。利用现代西医的局部解剖标准来解释中医的脏腑功能难道就全面吗?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唯物辩证观

1.中医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即阴阳二气,气是运动作的物质实体,《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善言气者,必章于物”,阴阳的变化促使万物的生长变化,《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刚记,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阴生阳长,阳杀阴藏,阴阳相贯,变生万物,这与现代唯物主义哲学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以及矛盾论的观点不是一致的吗?

2.中医学认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和固有属性:世界上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恒的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不生不化,静之期也”《素问.六微指大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矣”“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人体的生理活动功能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结果

3.病理学中的辩证观:《素问.调经论》云:“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素问遗篇.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学认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是是致病的外因,但根本的是人体正气强弱与否,即外因通过内因变化而起作用,内因为根本,外因是条件。

4.治疗学中的辩证观: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即治疗疾病要要有轻重缓急之分,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要有辩证的眼光。

注意:“辨证论治”中的“辨证”,则是指辨识认清疾病症状症候的本质,是治疗方法上的具体应用,而非治疗学中的“辩证观”,这也是他们望文生义,说中医是“假辩证观”的攻击点,实则是他们误解了中医学“辩证观”和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

纵观中医发展史,中医的每一项进步和发展,都结合了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指导思想,如将古代的阴阳五行哲学观点引入中医基本理论,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加速了针刺工具的进步,后来统治阶级将中医与科学技术相隔离,如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割裂,为什么现代科学技术就不能为中医所用,为中医服务呢?,现代西药很多都是从植物、矿物中提炼而来,但中药就只能煎熬?,就是煎熬,古法炮制也是科学的,不同的煎熬炮制方法,其药效成分会有很大的差别,青蒿素的提取就说明了这点,又如将几种金属一起合炼可能会生成优于原有性能的合金,几种不同的中药一起煎熬,或会发生洛合反应生成明显优于单一中药功效的洛合物也未可知,因此以单一中药的实验室研究而否定该药的功效也是不全面的。我们应该用中医的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中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扬光大祖国的传统医学,为中医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