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历史课堂开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31
/ 2

中职学校历史课堂开展研究

魏其昌

浙江省绍兴财经旅游学校 312000

摘要:历史学科是一门承载着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学科,它是中等职业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门学科,是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职教育相对于高中教育来说其教育的目的性更加清晰,目的就是为社会大批应用性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并且是具备基本文化素养的。本文就中职教育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中职学校历史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 历史 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成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这些具有高素质和高能力的中等专门人才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且必须要掌握基础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够硬的专业的职业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要能够适应社会的急速变化。历史学科的开展是为了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基本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事实,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也更能够给学生一定的启示,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之中对自己的一生得到一些有用的启示。本文将从中职学校开展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职学校历史教学的策略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1. 中职学校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的中职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只学习技术了,中职教育也要求全面发展的人才,正如“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学科的学习是一个健全的人所必不可少的,现如今的中职教育的基本的目标是培养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有文化、有素质、有能力的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教育改革的实施也使得中职教育正在向以人为本的方向转化,人的培养和建设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中职教育必须重视的议题。

中职教育面临的是十六岁到十八岁阶段的学生,也就相当于读高中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青年时期,正处于建立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如果不能够建立起健全的三观,将对其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虽然他们的智力已经接近于成熟,但是在心智上还不能够完全的应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此时,开展历史这一门学科是非常必要的,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辩证思维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他们的道德感、职业观都处于初建时期,由于中职学生入学之初就要为就业做准备,所以开展历史这门课程的一部分也在为建立一个恰当的职业观做准备。在开展历史教育的过程之中,德、义、礼、智、信是不可避开的内容,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个职业人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对于这些美好品质的敬仰,从而使学生自身也具备这种品质。

  1. 中职学校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些传统的观念问题,中职教育通常被家长看作是高考的第二选择,很多人是由于没有能力参与选拔性考试才选择中职教育这一条路,实际上这是对于中职教育的偏见,社会需要知识型人才的同时,对职业型人才也是有极大的需求的,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纠正一下自己错误的观念。但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这就使得中职学校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而在新时代的今天,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文化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造成了极大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就需要把着眼点放置于中职学校的文化教育上。

在中职学校中,历史课堂的开展通常是不被重视,课时较少通常使得历史教师有一堆知识想要讲却无奈于没有合适的时间开口。所以要想提高中职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对于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要告诉学生重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综合学科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中等职业教育所用的教科书《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两本书的编写对于现代社会的要求来说还是较为落后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给学生补充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中职学校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一)注重历史文化内涵 培养健全人格

中职学校的教育对于人格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教给学生的是科学的知识以及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的培育渗透在各个学科的各个方面,在历史学科上也是如此。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些事件和人物都是可以给人以启示的,历史学科有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当在历史课堂中学习到那些有道德、有情怀、勇于探索、勇于对抗封建、对抗权贵的历史人物时,学生可以从其中学到许多,这些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不断地影响和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这对于培养中职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认同感,鼓励学生说出对于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自己独到的看法,教师不能够只是站在讲台上说教,这种方式只会让学生更加反感,从而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教学策略 优化课堂结构

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方式是分不开的,历史学科更是如此,教师应该将历史学科的教学融入于一个情景之中,并且适当的穿插情怀的升级,以塑造学生的人格为目标,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勇于实践,将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感悟和启示应用于生活当中,培养起“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型人才。教师在开展历史学科教育之前要注重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在讲述一些历史事件时用电影、音乐、评书等方式为同学们展现出来,一些纪录片,例如《抗美援朝》《建国大业》等等,这都是切合历史事件的,教师可以以此作为摄入点,开展课堂的教学,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职学校的历史老师身上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同时承担着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全方位发展的职业型人才的巨大责任。所以,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历史老师,应该不断地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探索和实践更加有效的课堂开展方式,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职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昕.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20.

[2]胡常海. 新课标视域下中职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探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17-21.

[3]张春玉. 中职学校历史教育的缺失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