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31
/ 2

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刘丽莉

甘肃省静宁县中医院手术室 甘肃 平凉 743400

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后,患者躁动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全麻苏醒期患者共9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6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躁动发生率。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躁动发生率,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苏醒期躁动

苏醒期躁动是全身麻醉后的一种“特殊”并发症,是患者苏醒前意识障碍的一种表现,多为自限性,持续时间不等,一般在患者意识完全恢复后可自行缓解。通常可表现为躯体和精神两方面的症状,即粗暴的动作和强烈或激动的情绪。该症尽管多为自限性,但在躁动过程中出现的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强烈的肢体动作以及无意识地拔除气管导管、导尿管以及引流管等仍可造成严重的呼吸循环并发症以及躯体的严重伤害因而必须及时予以处理并加以保护。我院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入院接受治疗的92例全麻苏醒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全麻苏醒期患者共9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研究组46例患者年龄分布居于26-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9±1.86)岁;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参照组46例患者年龄分布居于27-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7±1.78)岁;对比两组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发生率。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组和参照组在手术治疗前均接受手术相关检查。

参照组 全麻苏醒期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后密切监测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行营养支持干预,基础护理等。

研究组 全麻苏醒期患者接受手术室综合护理。(1)术前:护理人员在手术前查房时将手术治疗机制、手术成熟性及手术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术前指导患者做好胃肠道准备,在术前访视时会明确告诉患者,在手术前必须不能吃、不能喝。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患者安全。当病人在接受深度镇静或全身麻醉后,其保护性的呛咳反射和吞咽反射也会减弱或消失,胃内容物容易反流误吸引起呼吸道梗阻和吸入性肺炎,甚至是窒息死亡。确保患者手术治疗时身体状态合适,另外将全麻干预的必要性和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叮嘱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不要过于紧张。(2)术中: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前要准备好手术器械和手术用品,确保手术仪器运行正常,积极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在患者全麻干预时,关注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等,在麻醉起效后,配合主治医师开展手术,做好手术配合。(3)术后:术后护理人员在患者恢复意识后要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减少患者担忧,同时加强患者体征监测,为患者做好保暖措施,为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询问患者感受,对于疼痛感强烈的可以为患者行止痛干预,告知患者术后麻醉药物残留可能引起躁动,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躁动发生率。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躁动发生率

干预完成后,研究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对比

组别

n

0分

1分

2分

3分

发生率(%)

研究组

46

43(93.48%)

2(4.35%)

1(2.17%)

0(0%)

3(6.52%)

参照组

46

33(71.74%)

6(13.04%)

5(10.87%)

2(4.35%)

13(28.26%)

X2

/

8.7992

3.2871

4.2665

2.3981

8.7992

P

/

0.0000

0.0000

0.0000

0.0431

0.0000

3讨论

全麻苏醒器躁动具有自限性[1],但是会导致自伤行为、手术切口裂开和静脉导管拔除、撕裂纱布与敷贴等[2],在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给护理造成一定困难。此外[3],合并躁动的患者在术后1周内更易出现分离焦虑、饮食和睡眠障碍等行为改变。躁动的发生对于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稳定甚至原发疾病的恢复都是不利的[4],其他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非计划拔管、坠床的危险、住院时间延长以及过多的医疗费用。有研究报道[5]躁动可导致成人患者伴随长期的神经认知损害。因此,对于全麻手术麻醉患者,必须充分警惕苏醒期躁动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争取达到满意的复苏效果[6]。围术期焦虑是躁动发生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术前一天可以通过和患者以及他们的父母进行谈话,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接受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对比干预后的躁动发生率,研究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效果显著,有学者[7]选取全麻苏醒期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可见,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效果较好,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针对全麻苏醒期患者采取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患者躁动发生率显著改善,适于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潘丽莹, 刘梅芳, 张丽雅,等.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改善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降低躁动发生率中的作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19):3,9.

[2]孙宁琳.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 v.18;No.465(25):99-101.

[3]龙艳娟.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心情烦躁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 2020, 033(002):459-461.

[4]熊梦婷. 全麻苏醒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 饮食科学, 2019, No.424(08):170-170.

[5]张梅兰. 探讨全麻苏醒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20, 007(001):158-159.

[6]罗金. 探讨全麻苏醒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效果[J]. 健康必读, 2020, 000(005):14.

[7]孙军霞. 全麻苏醒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探讨[J]. 健康必读, 2019, 000(00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