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课堂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31
/ 2


培养 课堂兴趣 激发 学习 热情

杨昊鹏

陕西省长武县 亭口镇 中心小学

每个人都会期望获得成功,老师如此,学生更是如此。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主动追求和探索的欲望,关键是教师如何去激发和调动这种欲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乐于充当学习的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从幼儿园到小学,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它包含着一系列的重大转变和知识层次的更新。学习形式上从游戏转变为每天五节左右的上课学习。游戏时间的缩短,上课学习时间的骤然增加,使得儿童精神疲劳,学习兴趣减少。教学环境小学教室也不像幼儿园时那样布置美观富有情趣,小学教室美观大方完全受教师支配,对儿童缺乏吸引力。而且考试形式也由游戏转变为一张试卷,并且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容易引起儿童情绪上的恐惧和紧张。还有师生关系,教学方法都大不一样了。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幼儿真正适应小学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观。

  ()端正的学习态度

  许多到入学年龄的儿童,都有入学学习的要求和愿望,向往成为一名小学生,但这并不说明在学习态度方面做好了准备。他们只是充满着新鲜感,还没形成坚持学习的动机,因此,出现了有的儿童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做功课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上课玩铅笔,橡皮,在作业本上乱画等等。为了培养儿童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教师应该时常教育孩子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告诉他们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逃学、不旷课、不早退、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复习考试不作弊等。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如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就进教室,拿出课本和铅笔盒,准备好课堂学习用具,等待老师上课等现象。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首先要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如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该动的时候可以自由行动,该说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该静的时候就必须安静。做好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及时完成作业等。

  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真理与获取知识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会以主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进行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发掘教材孕育的智力因素,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生活情境、活动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鼓励大胆猜想和尝试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通过观察、归纳、类比、联想,凭借直觉获得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以提高创造力。比如:在讲《皇帝的新装》之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想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像课文中的皇帝和大臣一样的人?”学生展开讨论,有的说:“妈妈新买的衣服,别人都说漂亮,可我一点都不觉得漂亮。”有的说:“爸爸带我去看他的朋友,他的朋友都说我长高了,越来越漂亮了,可我觉得没什么变化呀!”等等,由此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也用自己真实的语言描述了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从而产生联想,激活学生的思维。  

()变换课堂组织形式

  一堂课下来,学生已深感疲惫,大部分学生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如何提高整堂课效率、特别是最后几分钟,使学生处于振奋的状态中,教师可以想方设法变化教学方式,如拓展课堂知识,加强课堂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让学生运用生活实践,将叙事文章改编成课本剧或小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生活化语文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初儿童多于形象思维,知识结构严谨、小学的课文使刚跨进小学大门的低年级学生倍感枯燥乏味。教育实践证明,有效的语文教学应来源于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语文课堂上要注意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以学生所体验的知识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语文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中理解语文教学的意义,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给学生发言的方法和要求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全身心的主动参与。课堂发言的多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大胆说,不管对与错,只要想说,就抢着说;二是人家说他也说,叫他说却哑口无言;三是准备不足而无话可说;四是怕同学笑他不敢举手说;五是不理不睬不愿说;六是下课时谈笑风生,课堂上金口难开;七是想说,但站起来说却只能自己听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从几方面努力:

  ()教师要学会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另外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善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产生畅所欲言的欲望。

  ()培养学生自信大方的发言品质,合理评价。我要求学生语言礼貌、态度大方、充满自信、声音响亮。听者则应虚心学习,热情帮助。当发言者的错误回答得到同学的指正,教师可以引导他向同学道声"谢谢";当学生发言忸怩或小声的时候,教师要加以充分地鼓励。

  ()不能忽略榜样的作用。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应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经常表扬一些爱动脑筋,声音洪亮的小朋友。每两周我都会评一次"课堂之星"、"进步之星"。使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争当榜样,跃跃欲试。

  好学生是被夸出来的,只有经常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的积极性才会被激发。小学生刚踏入小学大门,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让他们从小就有成功的体验,进步的欲望。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锻炼,让他们重拾信心,逐步呈现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