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河西走廊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31
/ 3

基于河西走廊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优化研究

卜新春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划研究院西北分院 730030

摘要:河西走廊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新兴热点地区,历年接待游客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呈现了持续增长的态势。本研究选取交通网络评价指标,总结河西走廊交通网络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确定交通网络优化方案,以促进河西走廊的旅游交通网络优化,推进河西走廊交旅融合建设。

关键词:河西走廊;旅游;交通网络评价;交通网络优化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对于旅游消费的追求也日益增强。而交通运输是旅游业的重要一环,是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能够积极促进当地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现有对交旅融合的研究主要以公路沿线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及景区周围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为主[3-4],对区域旅游交通网络优化的研究较少。河西走廊地处丝绸之路黄金通道,是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交旅融合的通道,长期承担着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复兴基地、安全战略屏障和对外交往的枢纽等功能。对新时代甘肃交通运输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积极促进河西走廊的交通网络优化研究,推进河西走廊交旅融合建设,促进河西走廊社会经济发展,打造交旅融合的标杆示范。

1. 河西走廊概况

河西走廊包括河西地区5市+大兰州都市圈中心城市兰州市,即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兰州市,共6个市(本研究统称为“河西走廊”),面积29.174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70.74万人。

60b443533f867_html_365de78e58034c16.png

图1 河西走廊经济带范围示意图

河西走廊资源价值概括为“世界文化交汇融合走廊、中华历史文明走廊、中华民族精神走廊、世界生态奇观走廊、交通旅游融合走廊”。近年来,6个市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新兴热点地区,历年接待游客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呈现了持续增长的态势。2019年,旅游接待人数达20502.37万人次,同比增长26.64%;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706.8亿元,同比增长30.54%。

2. 河西走廊交通网络现状

2.1 公路交通网络

连霍、青兰、定武、京新等国家高速甘肃境内路段全线贯通,建成了瓜州至敦煌、酒泉至河东里等高速通道,区域市州政府驻地全部以高速公路贯通、所有县区政府驻地以二级及以上公路贯通、所有乡镇和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截至2019年底,6个市高速公路里程2445公里,县通高速比例86%。

(1)评价指标选取[5]

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从技术因素方面分析网络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以验证方案的合理性,为优化和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1. 运输网密度

衡量一个地区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一般按照国土面积或者常住人口计算运输网密度。公路网和铁路网可用此指标进行评价。

60b443533f867_html_14bd9d54ccb2747f.gif (1)

式中:60b443533f867_html_a8d3b5d0cb332f29.gif 为平均运输网密度(km/100km2);60b443533f867_html_cb17a990a52acc5f.gif 为平均运输网密度(km/万人);60b443533f867_html_d080d63997c5ae9c.gif 为运输网长度(km);60b443533f867_html_36f8bec4a33d4fc9.gif 为国土面积(100km2);60b443533f867_html_8ba2b78e57636dc8.gif 为常住人口数(万人)。

由于不同地区的面积及人口差异较大,还可采用综合密度来衡量。

60b443533f867_html_a5b29e174909a920.gif (2)

式中:60b443533f867_html_96bceaa8ac545b6f.gif 为平均运输网密度。

  1. 路网连通度

路网的连通性反映了道路网的连通状况,分别有α指数、β指数、γ指数。

α指数是路网的实际回路数与可能存在的最大回路数之比,它是度量网络回路性的指标,其值在0-1之间。

60b443533f867_html_6799ecc52d73495c.gif (3)

路网内每一个节点所临近边的平均数,称路网的β指数,它反映了路网内各节点与其它节点联系的难易程度。

60b443533f867_html_61b94c1955b0daa3.gif (4)

γ指数是路网的实际边数与它可能存在的最大边数之比。

60b443533f867_html_1377aea40f7a97bc.gif (5)

式中:e为路网的边数;n为路网的节点数。

  1. 运输网可达性

运输网可达性是指区域内某一点出发抵达任一目的地的行程距离、行程时间或者费用的大小。用矩阵法衡量某一城市的通达性。

60b443533f867_html_2134ae708353c17f.gif (6)

60b443533f867_html_b8d21c08e0b49bc0.gif (7)

式中:60b443533f867_html_1fe0df9543ebfb66.gif 为运输网络中所有结点的平均行程时间;60b443533f867_html_32567cdfb12f31e3.gif 为运输网络中所有结点的平均距离;60b443533f867_html_d84f7dc42945a2f4.gif 为第i个结点至其它结点的平均行程时间;60b443533f867_html_6b0b634fc31374d.gif 为第i个结点至其它结点的平均距离;60b443533f867_html_4f8e145b6cac4c1d.gif 为网络中由结点i到结点j的最短平均行程时间;60b443533f867_html_2df20fe5e2cf4168.gif 为网络中由结点i到结点j的最短平均距离。

(2)现状评价

由式(1)-式(7)计算可得河西走廊公路交通网络评价指标统计表,见表1。

表1 河西走廊公路网络化指标统计表

地区

路网密度

路网连通性

路网可达性

60b443533f867_html_a8d3b5d0cb332f29.gif

60b443533f867_html_cb17a990a52acc5f.gif

60b443533f867_html_96bceaa8ac545b6f.gif

α

β

γ

T

D

兰州

59.97

20.91

35.41

0.0000

1.9333

0.3452

331

515.94

武威

39.77

71.79

53.43

0.0779

2.3415

0.4103

203.4

303.48

金昌

31.43

64.33

44.96

0.0000

1.4000

0.2917

205.8

310.3

张掖

26.69

88.44

48.59

0.0476

2.2353

0.3958

182.6

278.74

酒泉

8.98

152.96

37.06

0.0633

2.2857

0.4000

231.6

362.06

嘉峪关

33.68

39.23

36.35

0.0000

1.6471

0.3111

235.6

375.64

河西走廊

33.42

72.94

42.63

0.0315

1.9738

0.3590

231.7

357.7

河西走廊公路网畅通,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沿线旅游景点众多,为建设风景廊道和发展自驾游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各市积极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工作,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公路取得新进展,已经建成的有玉门红色旅游公路、嘉峪关长城旅游公路、兰州红古区乡村旅游公路、双石旅游公路等;已规划有酒泉路衍交旅融合项目,交通基础设施的提升进一步带动了旅游经济发展。

2.2 铁路交通网络

兰渝铁路、兰新高铁、宝兰高铁等建成运营,形成了以兰州枢纽为中心,以陇海线、兰新线为主轴的铁路网结构;中兰高铁、兰张高铁、酒额铁路等开工建设,建成后未来河西走廊的大交通条件将得到较大的提升和改善。截至2019年底,6个市铁路运营里程3550公里,高速铁路营业里程912公里,高速铁路市州覆盖率67%。

河西走廊铁路助推交旅融合建设贡献突出,在品牌打造、旅游专列运营、服务细化、产品销售等方面实现了模式创新。兰新铁路从河西走廊全境穿过,兰州到敦煌动车已经开通,对促进河西走廊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2.3 航空交通网络

区域内共有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敦煌莫高国际机场、嘉峪关机场、张掖甘州机场、金昌金川机场5座民用运输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总量为1688万人次,有张掖丹霞、敦煌鸣沙山2座已取证的通用机场。

机场建设在交旅融合上发挥了重要的引擎作用,改建后的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为设施设备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花园式航空港,交通功能将进一步带动甘肃旅游发展,自身观赏游憩价值将使其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敦煌莫高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旅游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河西走廊区域内各市正积极推进低空飞行旅游产品的建设,区域内规划有5个一类通用机场,2个二类通用机场,3个三类通用机场,为河西走廊发展低空旅游产品奠定了基础。

3. 河西走廊区域交通网络存在的问题

1)公路网有效衔接不足,尚未形成景城互动、景景互动格局。河西走廊“瓶颈路”“断头路”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景区可进入性需进一步提升。

①景城交通发展各自一体,现有路网无法满足景区发展需要。

②景景相互联通不便捷,大景区间未实现交通直连,游客不能快速实现空间位置转移。

③乡村公路需进一步畅通。

2)旅游交通无障碍衔接能力不足,交通枢纽、集散中心、旅游景区间的无缝接驳网络尚未形成。目前高铁站、机场、公共交通、旅游专线等运输方式间衔接不够,缺少综合客运枢纽,空间资源集约利用效率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交通枢纽与城市、景区间的客运服务较为单一,景区与景区间旅游专线不足,大景区缺少接驳服务点。城际轻轨、落地自驾、直通车等多元客运服务不丰富,旅游交通标识、引导标识尚不完善。

4. 河西走廊区域交通网络优化方案

4.1 交通网络布局原则

(1)适应区域国土空间发展规划,统筹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趋势,并适度超前;

(2)根据客货运需求规划交通网,衔接优化各种运输方式;

(3)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交通运输方式;

(4)强化枢纽衔接,促进综合交通体系的形成。

4.2 交通网络优化方案

(1)公路交通网络优化

完善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网络,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普通国省道为干线、农村公路为基础,对外畅达其他市县和周边省区,对内连通节点城镇与景区的树枝状公路网布局体系,构建廊外本省其他市县和邻近省区以高速公路速进、廊内以二级及以上国省道快达、景区和周边主要以三级及以下主题化、生态旅游公路慢游的公路旅游交通网络。

(2)铁路交通网络优化

按照高铁突破、普铁提升、路网优化的思路,加快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融合发展,构建以兰新线为主轴,对外放射、对内成网的河西走廊铁路网络布局体系,形成完善的“高铁速进、普铁轨道快达、专线慢游”铁路旅游交通网络。

(3)航空交通网络优化

围绕交通强国“123出行交通圈”战略目标,规划建设“1+2+5+N”的“兰州中川国家区域枢纽机场+敦煌、嘉峪关省级干线机场+张掖、金昌、武威、榆中夏官营省级支线机场+通用机场”的区域航空机场布局体系,打造衔接高效的多层次航空运输网络,优化丝路旅游航线。

(4)综合交通网络优化

建立综合交通枢纽,衔接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促进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机衔接,尽可能实现同站换乘,优化换乘流程,缩短换乘距离,提高交通运输枢纽集散衔接效率,加快构建方便快捷的客运集疏运网络。

5.结语

河西走廊地处丝绸之路黄金通道,是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交旅融合的通道,长期承担着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复兴基地、安全战略屏障和对外交往的枢纽等功能。本研究选取交通网络评价指标,着重评价河西走廊的公路交通网络连通度等指标,其次对河西走廊铁路和航空交通网络进行评价;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确定交通网络优化方案,以提升河西走廊交通强国建设,促进交通运输和旅游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成. 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研究论述[J]. 全国流通经济, 2017, 000(033):P.43-44.

  2. 黄曼雪. 交旅融合背景下的公路景观设计研究——以德昌至会理高速公路为例[J]. 工程技术研究, 2019(9):204-204.

  3. 张宁. 基于"交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高速公路策划方案浅析——以信阳明港至鸡公山高速公路为例[J].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9, v.15;No.74(06):102-104.

  4. 汤铭. 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公路概念规划探析——以铜锣坝旅游公路为例[J]. 安徽建筑, 2020(10).

  5. 张译丹. 区域综合交通网合理性评价研究[D]. 长安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