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动态监测中遥感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8
/ 2


土地动态监测中遥感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初探

1. 霍美凤 2. 王迪

1. 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2.北京数慧时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成像,快速提取土地的地质构造、地形等。在土地资源管理时遥感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土地动态监测;遥感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初探

引言

保护土地资源与科学应用是中国国内最基本的国策,土地资源是生态环境体系中关键、敏感的因素,其在自然地理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工作人员利用地理信息体系与遥感信息技术,对中国土地资源进行动态监督,可以较好地预测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较好地研究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变化走向,进而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良好发展。探索了地理信息体系与遥感信息技术在土地动态监测过程中的运用,给相关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遥感监测工作流程

1.1数据订购

数据订购尤为重要,大部分的数据源主要来自法国的SPOT卫星数据信息,对土地的使用状况进行数据影像的采集。如,对耕地的使用状况进行考察时,卫星会选取9-10月份之间的数据影像作为数据来源。

1.2几何精校正

采集后的数据影像要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几何校正,大部分选择ERDAS或者是PCI进行影像的处理。每个数据影像中选取15-30个控制点,在校正的过程中针对随机因素导致的畸变,利用地面控制点使用GCPs进行精确校正,确保畸变空间与校正空间的对应关系。实际操作过程中,在相同区域内校正后的数据影像选取GCPs,并且读出坐标,然后使用ERDAS软件精确的校正影像,保障遥感影像的准确度,影响的误差要小于一个像素。

1.3影像的融合

遥感监测技术在工作时,为了提取影像中更多信息,需要对影像进行镶嵌或者是加强处理。已经监测到的影像与前一年度的影像叠加处理,分析土地利用状况、该区域的土地结构变化等,提取出所需信息。

2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中相关技术的基本论述

2.1遥感信息技术

遥感信息技术主要是利用遥感器装置,从空中对地面物体进行勘探,鉴于不同物体对波谱的不同响应原理,辨别与区分地面上不同的物体,遥远感知事物,详细来说,遥感信息技术就是运用遥感器装置对地面物体自己本身的电磁波、红外线以及可见光等目标物体,实行监控与辨别,其主要是通过对遥感信息的采集、输送、处理以及储存,完成远距离感知的目标。遥感信息技术运用装配包含合成孔径雷达、多光谱扫描仪、照相机、电视摄像机等,遥感信息技术能够广泛运用在军用与民用行业方面,能够大大提高遥感器的分辨率,完成全天候工作,在非常强大的抗干扰情况下运用遥感技术。

2.2地理信息体系

地理信息体系也叫GIS体系,其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对地理分布数据完成有效储存、计算、剖析与显示等,其主要的装置机器设备有数据采集装置、图形输出装置、数据存储装置、中央处理装置等,地理信息体系常常运用在房地产、物流、景观建设、军事及公共卫生等行业,而且在和移动电子装置重组的基础下,具备非常广泛的发展前途。

2.3有关GPS全球定位系统

GPS全球定位体系性能非常强大,不论是在平常生活还是企业单位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现阶段,GPS全球定位系统的运用非常广泛,其还是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一项技术支撑,GPS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非常多的性能运用,而且GPS全球定位系统具备定位导航功能。因此,在土地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可对土地进行全面、快速检查,有关土地资源的管理设计、导航以及速度等方面,GPS全球定位系统能够比较合理、科学地创建3D土地坐标,使所获得的数据更加精准,还可以预防没必要的失误。

3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特征

土地利用情况不会一成不变,除非是土地利用类型及面积大小出现变化,存在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互换状况。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其间会发生转化和转变两种模式,转变主要指利用目的的改变,使得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成其他形式的类型,常见的有毁林造田,或毁林造地,或者毁坏草地,或开垦草地转化为耕地,或将耕地荒芜从而转变为草地等。转化的意思是指土地利用目的依然保持原有利用状态,仅停留在土地利用内部类型转化情况,常见的事例如水田作为旱地耕种、将林地变成灌木林、优质草地转化为劣质草地等。土地利用面积转化真实地反映出土地利用实际情况,也反映出其变化的规律,也是其评估土地转化的关键性指标之一,正确地表达土地利用类型转移规律,其转移规律反映出土地利用类型内部面积变化情况,也表达出其土地利用类型情况,也体现出土地利用转型的类型。一般用转移矩阵表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转出的土地利用类型用行表示,转入的土地利用类型用列表示,行列一起可以用来显示转入的土地利用类型净面积。转移矩阵同时能够清析地反映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减,还能够清晰地追踪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轨迹。

4发展趋势

土地资源遥感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最新的遥感监测技术,所以加大力度研究遥感监测设备以及遥感监测的最新理论。一方面加大遥感监测方面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素质。另一方面,在遥感监测设备方面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遥感设备,对新型设备不断地研究,分析设备的特征,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从而提高土地资源遥感监测时的效率与质量。遥感监测技术与航空航天工程结合。由于社会的发展遥感数据需要满足更多领域的需求,航空航天技术与遥感监测技术的结合,可以灵活监测土地利用信息,拓宽数据信息的收集渠道。数字航空摄像以及机载光谱成像仪等设备的使用可以更加灵活地搜集数据,提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的途径。航空航天采集的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较高、光谱分辨率也高,所以在土地资源调查时能够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如城市土地综合指标测评等,包括了土壤状况、城市内部的水质情况等内容。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遥感监测技术。国家要加强对遥感监测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培养更多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人才。推进遥感监测技术的各方面发展,包括雷达干涉、3S系统等内容的研究,不断地创新优化理论体系与监测设备。拓展遥感监测在土地资源中应用的渠道,不仅要在土地的利用状况、地质灾害等方面应用遥感监测技术,而且随着遥感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还可以在海洋领域、地质矿产领域等方面广泛应用。

结语

总的来说,现阶段的土地动态监管主要是把遥感信息技术、地理信息体系以及全球信息定位系统三者结合在一起整合使用,体现技术大规模化的优点,整合运用时可以提供多波段与多时效的信息数据来源,提升遥感信息技术的精准度,提升地理信息体系数据剖析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有助于建立一体化的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土地动态监管作业的成效。工作人员可以结合遥感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体系技术实行土地动态监管,不仅发挥出遥感时间周期少、速度快以及经济实用的优点,还可以运用地理信息体系数字化与信息化的优势,更深入完善土地动态监管的工作手法,是运用高新先进技术给中国经济部门服务的成功措施,为实行土地动态监管提供了合理的科学决策,具备非常高的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穆超,孟鹏燕,彭艳鹏.自然资源遥感监测成果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研究[J].地矿测绘,2019,35(002):10-13.

[2]向杰,陈建平,李诗,等.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北京首云铁矿储量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土地资源遥感,2018,30(003):224-229.

[3]刘彦,邓潇潇,吴安.基于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土地调查监测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007):9-11.

[4]董文全,蒙继华.遥感数据时空融合研究进展及展望[J].土地资源遥感,2018,30(0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