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8
/ 2

浅谈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罗健

湖北省 利川市忠路镇民族小学 445403

摘要:有效课堂是指: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效学习的质量和个体学习能否实现最大化的知识收益,而不是指的教师课堂授课效率和授课容量的大小。有效课堂必然是建立在“知识的及时教化”基础上,是必须实现“师生双边的知识互动”上,只有当学生拥有浓厚的数学兴趣和主观能动的学习意识,教师课堂发射的知识讯号学生才能有效捕捉并给予教师有效的反馈,进而教师才能更好地加强或调整实时课堂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而这个过程建立并非朝夕而至,它更像一个系统化的教育工程,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化参与,在师生教与学的不断交互中形成的一种理想状态,从而既实现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也达成不同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成、都有所获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数学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学习的需求,所以就必须要立足于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及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科学地更新教学手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问题的内容进行深度感知和学习,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教学。

一、构建有创意的学习氛围

有创意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平台,也是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这是考量一堂课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比如,教师为学生创造民主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摆脱传统应试教育中满堂灌和一言堂的学习局面,使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知识,而是能够大胆的对知识进行主动学习、敢于质疑、敢于提问、乐于探索,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所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够得到发挥,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也得以体现,在如此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可以和学生之间组成合作讨论伙伴,探寻各种各样的区别于数学上常规的解题方法和实践方式,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求得数学答案,认知数学知识,学生就会迸发出各种各样的新奇的思想和实践方法,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比如,在教学“退位减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探究,如题目“15-7=?”,教师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就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还可以去看别的同学的解决方法,如有的学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15-10=5,5+3=8;有些学生则列出了10-7=3,3+5=8;还有的学生列出了7+8=15,然后得出15-7=8。在这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当中虽然形式不同,优劣不一,但是这都是学生不同思维方法的体现,其中不乏有许多创新的成分和思维在里面。教师对于学生这些不同的计算方法,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在学生的心目当中埋下创新的种子,实现有效教学。

二、穿插游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有研究报道: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平均为15分钟左右,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平均为2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小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时间平均达不到半节课,再加上数学枯燥乏味,学生对刻板的公式、定义和数学题兴趣不浓,上课更容易走神。如果在教学课程中加入游戏活动,让学生互动,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起来。此外,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差,很容易被学习之外的事物吸引,上课三心二意。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灵活多变的游戏,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游戏中,消除对学习的反感,认为学习就是游戏,激发学习乐趣,注意力就会长期稳定地集中到学习中。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5的分解”时,课前就让学生准备不同的水果。课堂上,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5个苹果、5个橘子、5颗大枣、5个鸭梨、5根香蕉,我让他们把这5种水果分成两部分,有的说分成1和4,有的说分成2和3,我根据学生说的,将5的分解写在黑板上,再读一遍,学生立刻理解了5的分解。他们还会说,5还可以分成3和2,4和1。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小游戏,使我们的教学变得简单、易懂而且学生也乐学。另外,在认识“第几和几个时”,我让6个学生走上讲台,排队报数,然后说口令,从左数第4个学生举手,右数5个学生抱成团,台上学生在动脑筋,台下的学生也在动脑筋,这种落到实处的游戏,让学生直观地区分了“第几”和“几个”,第几是表示顺序的,几个是表示数量的,直观又易懂。

三、构建趣味教学情景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使用趣味教学法来开展教学活动时可通过构建趣味教学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他们始终紧跟数学教师的教学思路、牢记数学知识和加深数学印象。

例如,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十以内加减法”知识时,以讲故事的方式来积极推动趣味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并且他们也愿意去听故事,所以数学教师就将数学知识编成故事如《小猴子掰玉米》:“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游玩,发现山脚下有一片玉米地,心里想我掰一些玉米回去与其他的小猴子一起分享,这只小猴子就走进了玉米地里开始掰玉米,小猴子先掰了两个,又掰了一个,走着走着突然掉了两个,小猴子又把这两个玉米捡起来,请问小猴子最后手里面有几根玉米?”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将“十以内加减法”的相关知识以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教授,既满足了学生听故事的好奇心理,又让学生在演算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了加减法的主要内容,整个过程既具有趣味性又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相关教学工作者必须要通过营造有创意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式方法,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满足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郭霞.浅谈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界,2020(22):47-48.

[2]徐艳红.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1):86.

[3]吴党琴.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2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