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鬼神观念对西汉王朝正统建立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6
/ 2

浅论鬼神观念对西汉王朝正统建立的作用

杨澄澄 武亚轩

西北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127

:在西汉建立初期,统治未稳,叛乱迭生,统治者亟需证明王朝建立的合法性。“天”被赋予伦理属性与道德特性,而“天命”“应验”的象征即是鬼神现象的出现。西汉王朝通过天命所授,通于鬼神,逐步建立起正统地位。鬼神观念的深入人心,强化了君权神授思想,肯定了西汉王朝的存在权威,使西汉的存在得到“天命”的伦理化认证。

鬼神观念;天命观;天人学说;西汉;正统


先秦鬼神观念略述

原始社会的“万物有灵”观念是鬼神观念产生的源头,人们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生命,有感知,能知觉。阶级社会时,随着人文理性的出现,万物有灵逐渐分化为对自然灵和亡灵的崇拜。而对亡灵的崇拜,正是鬼神观念产生的渊薮。这一时期鬼神信仰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相信人死以后灵魂不灭。直到商代,甲骨文中出现“鬼”字,根据卜辞中“鬼”字的使用,可见商代的“鬼,”已具备超人的神性。甲骨文中虽未出现“神”字,但其中自然神和四方神的观念已经相当完备。在商代,人们已开始试图构建具有等级性的神灵体系。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鬼神观念仍依附于万物有灵观念,还处于萌芽阶段。

周人鬼神观念主要体现在天命观上。周人的天命观围绕天人关系展开,有浓厚的政治和伦理色彩。周人认可和崇拜意志之天,并认为天帝具备赏善罚恶的职能,为“天命”引入了“敬德”“保民”的功能。同时提出受天命的观念和“以德配天”的思想,认为天命可以转移。这样的认知奠定了鬼神观念开始具备道德约束特质的基础。春秋时期,“万物有灵”观念进一步发展,活人之灵和死人之灵开始区别开来,“魄”的概念产生,人们认为“魄”存在于人体内,可以决定人的生死。春秋晚期,“魄”观念与“魂”观念相结合,主要指代人的精神和意识。而且人们对鬼神的认知也更加明晰。鬼这个概念的内涵得到确立,明确提出人所归为鬼,其次鬼的外延得到扩大,不仅异物精怪为鬼,祖先也可称为鬼。同时,随着人文理性的增强,对神的信仰也由自然神转变到祖先神。“鬼”和“神”在指代已故祖先时,二者可以通用。到战国时期,由于阴阳五行论的影响,魂魄观念具有二元性特质,如“魂”指精气,“魄”指形体。人们对“鬼”的认识更加世俗化,表现在“鬼”类型的多样化和驱鬼术的流行,“鬼”开始具备更多的人格特征。由此“鬼”和“神”分化,“鬼”作为“人鬼”的地位开始下降。“神”则在诸子颇具思辨性的解读下,有了新的含义,“神”不仅是宗教意义中的“神”,精气、道理也可以称之为“神”。事实上,正是这一阶段“神”观念的新特点,为其后神仙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战国时期,由于不死观念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使得“精神”被认为是人存在的根本,神仙观念在此时也应世产生。值得注意的是,“神”在当时比“鬼”缺少通于祖先,道德约束等人本功能,“鬼”的人格化特征突出。限于本文篇幅,这里便不再赘述。

感生神话与天人学说

鬼神观念的产生流行奠定了天人学说作为统治工具的基础。充溢鬼神观念的文化环境与文化活动是天人学说滋长的土壤。西汉的开国君主刘邦以平民的身份结束了中国的贵族社会,因此西汉尤为重视对汉天子、对王朝正统地位的论证。于是,关于刘邦的许多感生神话被创造出来。为了肯定西汉的建立是受命于天,刘邦被描绘成一个出生就伴随着天地异象的神人。《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刘邦的母亲到河边休息睡着了,梦到自己与神仙相遇。这时雷电交加,刘邦父亲担心妻子,沿河寻找,结果发现了睡在河边的妻子,身上还趴着一条龙。后来刘邦的母亲就怀了刘邦。于是后世人就说,刘邦是天降龙种。而且刘邦出生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甚至有蛟龙破窗而入。他本人也是生而异相,隆准龙颜,左股七十二黑子。这些感生神话不仅是对先秦时期的继承亦有创新,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圣王感生物具有一定的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今古文经学的折中调和。还有吕后望云而知刘邦所处,秦末起义时剑斩白蛇,入关时五星汇聚等等异象的发生无不昭示给民众,刘邦就是天命所托的天选之人。上述的祥瑞征兆讲刘邦神化,为汉王朝受命于天的合法性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史记·项羽本纪》载,垓下之战之战项羽被包围时曾言:“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淮阴侯列传》也记载韩信与刘邦的对话,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刘邦临死时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张良初见刘邦时也说:“沛公殆乃天授。”由此可见,当时世人已普遍认为,刘邦得天下建立汉王朝乃天命所归。

天赋皇权,天是天子权力的渊薮,天命是皇权的根据。皇帝需要不断地向民众展示自己是受命之君,是“皇天上帝”的“元子”,也正是上述所述感生神话被创造的意义,只有一个被神化的皇帝,即天选之子,才能获得“代天牧民”的权力,这种公权力的获得亦是皇帝“私权力”的来源。所以,西汉创立初期,刘邦不遗余力地塑造他被神选中的奇异现象,就是利用百姓对于“天”的天然崇敬与信任,来印证王朝建立的合法性。

泰山封禅

西汉王朝的受天命正统合理化从高祖刘邦开始,经过文帝、景帝,到武帝时正式宣告完成,其象征就是武帝封禅。“封禅”实际是“封”和“禅”两种祭祀的合称。按《史记.封禅书.正义》的解释,“封”即“秦山上筑土为坛以又祭天,报天之功”;“禅”即“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可见“封”与“禅”是两个单字,各自表示意义不相同。“封”是祭天的仪式,“禅”祭地的仪式。但封禅大典并非可以轻易举行,而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据《史记·封禅书·正义》所引《五经音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由此可见封禅大典实际上是改朝换代之后,统治稳固,得到普遍承认的一种宣告。武帝即位时,经长期的与民休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西汉王朝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除了匈奴不时滋扰外,国内基本安定;更重要的是西汉王朝的统治得到普遍的拥护和承认,《汉书·效祀式》云:“天下艾安,缙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

本文以鬼神观念为主线,从感生神话、政治斗争中的天命观和泰山封禅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鬼神观念对于构建西汉天子正统地位的作用及影响。笔者才疏学浅,如有错漏还望大家斧正。

参考文献

田延峰:《论西汉王朝的正统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张强:《汉前“天人合一”观的历史嬗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年01期

程勇真:《鬼文化先秦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胡兆东:《殷周之际天命思想的重新建构与历史化演变》.[J].太原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04期

黄剑华:《秦汉以来的鬼神信仰与仙话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2016年01期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C].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2010年

李勉:《天人学说与西汉天子正统地位之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02期

邵宗波:《贾谊与西汉封建正统文化的建构》.[D].郑州大学,2007年04期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年

田天:《秦汉国家祭祀史稿》.[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


西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项目20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