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民间资本教育投入规范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5
/ 3

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民间资本教育投入规范发展

张志泽

天津商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天津    300134

摘 要:我国民间资本教育投入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包括面临外部体制机制羁绊制约发展;组织管理机制混乱;公共性与自利性之困;生存发展空间狭小驱动不足等。应当理顺体制机制提质增效;规范民间资本教育投入的组织管理;科学引导强化监督考核;进一步放开盘活服务好民间资本发展。只有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才能为民间资本教育投入提供顺畅的体制机制及宽松发展环境,助力教育人才强国目标实现,繁荣文化竞争力创新。

关键词:放管服;民间资本;教育投入;教育强国;治理现代化

一、当前民间资本教育投入办学现状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9.15万所,比上年增加8052所,占全国比重36.13%;招生1774.33万人,比上年减少5.42万人,下降0.30%;各类教育在校生5616.61万人,比上年增加238.40万人,增长4.43%。其中:民办幼儿园17.32万所,比上年增加7457所,增长4.50%;入园儿童904.68万人;在园幼儿2649.44万人,比上年增加9.66万人,增长0.37%。民办普通小学6228所,比上年增加49所,增长0.79%;招生159.04万人,比上年增加3.74万人,增长2.41%;在校生944.91万人,比上年增加60.33万人,增长6.82%。民办初中5793所,比上年增加331所,增长6.06%;招生243.11万人,比上年增加12.64万人,增长5.48%;在校生687.40万人,比上年增加51.10万人,增长8.03%。民办普通高中3427所,比上年增加211所,增长6.56%;招生135.86万人,比上年增加18.91万人,增长16.17%;在校生359.68万人,比上年增加31.41万人,增长9.57%。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985所,比上年减少8所,下降0.40%;招生89.99万人,比上年增加8.76万人,增长10.79%;在校生224.37万人,比上年增加14.67万人,增长6.99%。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民间资本教育产业已经形成了覆盖幼儿、中小学、职业教育、大学学历教育的系统体系,已经能够完整覆盖各年龄阶段群组,民间资本教育投入支教体系完备。另外,从民间资本教育投入覆盖的人口规模来看,也呈现出逐年增加,渐次向好的发展势头。从民间资本教育产业投入覆盖人群规模看,全国范围内接受民办教育的人数已超过5600多万人,民间资本教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资本教育投入形式,也已经成为继公办教育主体投入之后的主要教育投入载体,充实丰富了教育产业结构整体布局,体量和质量均不断提高。

  二、当前民间资本教育投入面临的主要问题

民间资本教育投入经历了长期的演化发展之后,总体上使教育办学机构的数量、规模、水平和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壮大提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既有宏观层面的总体规模有限,又有微观层面的结构性失衡。

  1.面临外部体制机制羁绊制约发展

  民间资本教育投入尽管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从现实的发展状态水平看,仍然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尤其是体制机制因素羁绊。教育人才强国目标对推进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层次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就民间资本教育投入的环境而言,有些领域体制机制羁绊滞后性影响仍然存在。诸如经费筹措主要靠民资,民办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歧视,民办高校教师面临的身份歧视困境等等,在短期内还不会彻底消失。

  2.民间资本教育组织管理机制混乱

  民间资本教育投入兴办的教育机构其运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和吸收了公办教育机构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尽管私立民办教育机构尽量按照公办教育机构的体系规范来配置,运行也尽量的参照借鉴公立运行,但由于民间资本教育投入主体千差万别,各有各的发展经历和具体管理机制。私立民办教育机构的兴办,或多或少是想营利,非营利性的民办教育机构非常少,几乎没有。所以从利润追求的角度来说,或多或少的会对教师从业、教师绩效考核等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导致内部配置错乱失序,守好意识形态的民办教育机构阵地同样刻不容缓。

  3.民间资本教育投入的公共性与自利性之困

  教育具有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从而也就决定了教育事业教育产业同样具有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的属性。由此决定了,教育产出结果具有外溢性[1]。民间资本教育投资兴办的私立民办教育机构同样应该至少在宗旨原则上秉持公共性原则,服务公共利益优先。公共性是教育的前置条件,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则是民间资本教育投入形式上又具有一定的自利性,希望通过某种形式获取回报,这种回报可能是物质财富回报,也可能是精神嘉奖荣誉回报。如何妥善处理民间资本教育投入的公共性与自利性,以及由此形成生发出来教育培训企业公司逐利诱致的负面影响,影响着今后的发展。民办教育通过收费部分抵消运行成本的制度设计,在客观上成为阻碍教育公共性价值实现的因素。

  4.生存发展空间狭小驱动不足

  尽管我国的民间资本教育投入,经过国家宏观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强调和壮大民间资本教育投入作用,实时为民间资本教育投入“松绑”护航。但总体来看,民间资本教育投入兴办私立教育事业产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仍显狭小,民间资本的先天性不足加上后天发育发展的不利地位,以及就业市场遭受到的歧视等更加剧了这种状况,民间资本教育投入后续驱动力也显得不足。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尤其是“放管服”改革深化持续发力背景下,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等,无不宣示教育地位重要。如果单纯统计数量我国是论文、专利产出头号大国,但关键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排名我们却距离头号大国还很远,在关键技术领域不得不长期依赖发达国家进口,从这个现实来看要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支撑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民间资本教育投入规范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间资本教育投入整体上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促进和提升作用日益明显,增加社会人口受教育机会的同时有力的支撑了受教育者收入增长[2]。伴随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的调整,民间社会资本教育投入形式途径渐趋增多,社会化办学多元共举,民间资本教育投入兴办参与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环境逐步改善。

  1.理顺体制机制提质增效

  针对民间资本教育投入体制机制不顺,应当通过健全法律法规理顺体制机制梗阻,为民间资本教育投入畅通脉络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七条明确指出,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同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并且鼓励各级政府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引导规范激励。这样扩充丰富了教育办学主体及形式,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受教育机会[3]。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在“放管服”改革推进中深化,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目标要求出发,无疑“放管服”改革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思考和创新民间资本教育投入优化问题的契机和抓手。

2.规范民间资本教育投入的组织管理

针对民间资本教育组织管理不规范,应当进一步促进民间资本教育投入规范化,确保民间资本教育投入兴办或者参与的教育机构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创新[4]。为了更好的规范引导民间资本教育投入, 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办学条例》;2002年修改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获取合理的利润回报,从法律规范方面保障社会闲置资本进等教育发展领域;2003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促进了民间资本全面参与教育事业教育产业中来。非财政性的民间社会力量民营资本教育经费规模的比重不断攀升,教育经费筹措与投入日益多元化发展。民间资本能够参与到教育事业教育产业中来的途径和渠道越来越广泛,除了常见的资金财力投入之外,其他如专利、产学研合作、实践实训合作、管理人才、交流培训等形式日渐兴起。国家也不断出台鼓励校企合作、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为了有效规范民间资本教育投入配置,《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通知》坚持新发展理念,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统筹协调、共同推进,服务需求、优化结构,用10年左右时间,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完善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运行机制,带动学校强化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此外,严格教学组织管理,诸如专业课程设置、马工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质量标准、招生人数规模、师资队伍规模质量等应当与实际能力需求相符,流程上进行合理的成本收益审核评估,确保起点配置科学合理,监管过程全面,考核评价严谨,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职能协同、多维绩效评价的合力,确保民间资本教育投入管理规范,组织有力。

  3.科学引导强化监督考核

  民间资本教育投入产出的公共溢出效应,使得科学引导成为必然[5]。针对民间资本教育投入中存在的公共性与自利性困局,应当通过科学引导,强化监督考核的方式确保公共性价值优先实现,确保民办教育的社会主义属性,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关于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与党组织建设,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党组织建设,把党组织建设有关内容纳入章程,在事关学校办学方向、师生重大利益的重要决策中发挥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对民办教育机构成立和管理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民办学校取得办学许可证后,进行法人登记,登记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办理;完善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应当深化对考核监督结果的运用,确保引导监管的成效,督促民间资本教育投入健康高质量发展。

4.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放开盘活服务好民间资本发展

针对民间资本教育投入生存发展空间局促,且驱动力不足问题,应当通过积极的政策调整来放开盘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资本教育投入良性持续发展。国家消除贫困人口的倡议为民间资本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放管服”改革深化进一步优化了民间资本教育投入的外部环境

[6]。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规范。使准入条件透明化、简化流程、优化服务,依法依规改进办学准入条件和审批环节,为民间资本教育投入营造更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放开盘活服务好教育事业产业发展。

伴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教育产业市场已经向社会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领域,允许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教育事业发展中来,既可以以民间资本形式直接投入教育事业发展,将民间财富盘活用于促进和推动教育发展,也可以通过成立专门教育机构法人、公益性教育捐助等参与到教育事业发展中来。今后,应当更加努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深化,促进推动民间资本教育投入健康有序发展,形成投融资多元化发展协同共进态势,繁荣我国教育事业产业,有力保障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提出的教育人才强国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孟望生,徐进.财政教育投入的经济增长外溢性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0(13):129-133.

[2]肖伟,李春之,赵国昌.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对农村青年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20(03):18-28.

[3]李昕,关会娟,谭莹.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各级教育投入与行业收入差距[J].南开经济研究,2019(06):86-107.

[4]商海岩,秦磊.城市化中的教育消费:差异、属性与影响因素[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06):67-74.

[5]孙凤,张浩凌,罗振男.教育部门的投入溢出效应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法的计算[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05):38-47.

[6]刘晓红.教育扶贫的多元投入机制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12):220-2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加强民间资本对教育投入的引导和监督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E3025。

作者简介:张志泽(1980-),男,山东临清人,政治学博士,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社会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