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花之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1
/ 2

陶艺《花之巣》

宋英

四川省成都市奕聪童学院 610500

摘要:随着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现代陶艺作品的造型设计形式新颖、内涵丰富、视觉感美。“抽象”创作是现代陶艺创作的重要方面,作品《花之巢》的造型经过黏贴组装、夸张变形,使作品更具“形式美”、“抽象美”,再者从造型、装饰、火艺与其他材料的结合到展览过程,结合本人创作观念、造型和装饰方面充满了一定的趣味性,这样能使作品复现出自身魅力和张力,同时也突显了人性化。

关键词:观念;现代陶艺;创作;造型;抽象



一、创作立意

作品《花之巢》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几何花器立体造型,我一直以来对简单的几何造型很感兴趣,笔者想将生活中的半球体、长方体、圆台等几何立体造型通过夸张变形的方式使花器变“具象”为“抽象”,变规则为不规则,采用模具成型的方法印坯完成,创作一组现代陶艺作品。

二、创作过程

(一) 造型设计

笔者一直想尝试抽象陶艺的制作,即便知道抽象陶艺比具象陶艺难度更大,更需要对造型的把控力,更考验艺术家的制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但仍想尝试与学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对陶艺经验缺乏,所以不知道抽象风格的造型如何,最终笔者做五个基本型:圆柱体、半球体、长方体、圆台、正方体,并对其进行形夸张,从而选了五个立体几何素材作创作基本型。

(二) 泥稿制作

黏土作为一种特殊的制作材料, 表现的方式丰富多彩, 也因为陶瓷黏土本身的可塑性很强,陶瓷作品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关于《花之巢》瓷器作品的创造, 笔者采用翻模的方式进行初期成型,在做模具的过程中,也体验了陶艺制作的不易性。在创作初期,笔者花费了四天时间进行五个模种造型塑性工作,过程中获益良多,不仅学到新技法,更重要是学到模具造型的方法。制作模种主要采用废弃的材料: 砖头、废泥料、废木板等, 此做法是为了节省材料, 并能更好的起到塑形的效果。一开始用砖头、废泥等做出大概造型,紧接着再在砖头周围堆放废泥,或干或湿,最后再糊上湿泥以便塑形,以上步骤完成后,等到瓷泥有一定硬度后,用泥拍子拍出基本型,再用刮片修整,力求平整、光滑,最后在需要填补的地方进行补漏, 便完成初期的塑形工作。

( 三) 制作石膏模具

泥塑模具完成后, 紧接着是制作石膏模具, 这个过程是重中之重, 也是异常辛苦的。石膏模具的制作不算复杂,分别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分析作品主要倒模部分并划分正确的倒模线。( 2)用费泥将模具的一面垫平,形成四边体,量好作品长宽高尺寸后裁剪 KT 板将模种围起来,注意 KT 板的长宽要比模种的尺寸多出 5 公分, 高度要多于原尺寸 10 公分, 为石膏浆注入时留出一定厚度, 以更好地形成石膏模具。( 3) 在 KT板与桌面直接接触的那一面使用半干半湿的黏土将桌面与 KT 板间的缝隙进行填补, 黏土尽量多, 目的是为防止在倒入石膏粉时因压强大而冲出 KT 板外, 造成石膏粉浪费。( 4) 在两瓣模具的粘接处, 切记要涂上隔离剂, 并使用工具打 2— 3 个小孔, 以便两瓣石膏模具更好的稳合。

石膏模具制作方式如图五至图八的创作顺序:正面→背面→底面三部分模具制作,在制作石膏模具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有不如意之处,大多时候也会因为石膏粉调试的稀稠度或者模具周围黏土围的多少,造成石膏灌进去后因压强大小造成石膏浆漏出,所以在制作石膏浆时最好稠度相同,并在围起的 KT 板周围砌多点黏土,因体积较大,此过程最好由 2— 3 个人共同辅助完成,有利于提高制作石膏模具的效率还能有效较少石膏浪费。

(四) 做泥浆

完成石膏模具后, 便进入制作泥浆过程。首先, 要准备较多的特白泥, 并将其掰成小块进行晾晒, 待全部晒干后碾成粉状, 接着加水进行搅拌, 然后用专用泥筛过滤至泥浆均匀无大颗粒, 为控制沉渣效果, 调节浆液的 PH 值, 还要加入适量小苏打进行调和, 最后将泥浆静置 8— 10 小时使其更均匀细腻。

(五) 注浆

在注浆前,需要先把石膏晾干,再将石膏模具紧紧捆绑,不可有缝隙,然后将调好的泥浆缓缓注入模具中,因石膏模具具有吸水性,所以泥浆在注入过程中会缓缓下降(泥浆会被吸附在石膏壁上, 时间越长, 吸附越厚),这时再慢慢添加泥浆,以作品厚度所需, 待 5 分钟左右, 将模具内多余的泥浆倒出后,倒架于放有木条的泥浆桶之上,最后至泥浆成型并与模具间自然分离后,进行石膏模具拆分,小心取出泥坯作品,待半干后,将不平整处进行填补并将表面擦拭平整, 尽量无明显的凹凸之感。

(六) 泥板黏贴成型

《花之巢》在翻模的基础上,利用石膏模具的现有造型,通过泥板切割、黏贴等方式成型。首先将压泥机调整厚度,将特白泥压成泥板状,然后用美工刀将泥板切割成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形状,按照一定秩序黏贴至石膏模具内壁先将泥条与泥条之间小部分重叠黏贴,黏贴处用钢丝刷刷出纹理( 钢丝刷能使泥片间更好的稳固贴合), 紧接着用泥浆( 泥浆如胶水般有黏贴之效) 将两片泥条进行粘贴,制作过程由底部到顶部的顺序进行黏贴,直至贴满石膏模具。待石膏模具内泥板与模具自然脱离,并具有一定硬度时,便可进行拆分并小心搬离模具,注意在作品风干的过程中,不可暴晒,也不可用风扇直接进行吹干,以免开裂, 采用自然风干的方式最为恰当。

(七) 素烧

待作品完全风干后,将作品放置到素烧电窑中将电窑素烧温度调至 800 度左右,待烧窑温度达到标准 800 度时便会自动停止,待窑内温度自然降至 300 度以下时,电窑方可打开一条缝隙进行快速降温,直至温度降到 60 度以下方可将坯体搬离电窑, 整个素烧过程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 素烧后的作品吸水与硬度强度增大,利于施釉、装窑等操作并提高成品质量,减少打磨时破损概率,素烧结束后,将作品拿出,并用砂纸进行打磨,使作品的造型更加精细。

(八) 喷釉料

将打磨好的素烧坯体进行补水( 擦掉表面粉尘)后,便进入到喷釉环节, 作品《花之巢》以喷白色化妆土为主, 具体操作如下:

1、将特白泥粉与黑釉粉按需要以一定比例进行调和,用筛网将浆液筛均匀。2、 将调好的釉料倒入喷釉壶中, 把喷釉气泵与喷壶之间相连接。3、 将作品放置专门喷釉区域, 喷釉壶对准作品并隔开一定距离, 除作品底部外按实际需要倾斜喷釉角度进行喷釉。4、作品均匀喷完后, 将作品底部附有釉料的区域擦拭干净, 静置几分钟便可搬离。


(九) 作品烧成

60a7602a8108e_html_735c555a36b1609e.jpg60a7602a8108e_html_9b705ec13e3cfce4.jpg 喷釉完成后,将作品装入釉烧窑炉进行烧成,将温度调至 1200 度左右, 降温过程与素烧时相似。待温度降至 100 度左右方可完全打开, 取出作品。



创作心得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 本人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在艺术审美方面得到了很大的熏陶。现代陶艺一方面需要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另一方面还需要有自我精神生活的感悟,应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