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几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1
/ 2

基于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几点分析

苏亚洲

国网新疆营销服务中心(资金集约中心、计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17

摘要汽车不断涌现,并走入了千家万户的生活中,但汽车的大量使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温室效应问题,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电动汽车应运而生,为促进交通行业向绿色化、环保化方向不断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配套建设的充电设施。基于此,本文将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几点分析

1 新能源电动汽车相关概述

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兴能源,具有绿色环保、节约能源、经济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青睐,为促进汽车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汽车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出重要作用。因此,为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稀缺问题,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科学开发应用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促进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是技术人员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更好地推广和普及电动汽车,技术人员要充分利用新能源对其进行发电,以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为促进汽车企业的迅猛发展,提高汽车企业的生产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汽车企业在生产汽车产品的过程中要重视对汽车产品的改革和创新,而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出现和应用为促进汽车企业向绿色化、环保化方向不断发展,提高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体现出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汽车企业在应用和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过程中,通常会面临以下问题:电源消耗能力问题、充电时间段确定问题以及电池使用时间控制问题等,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充分利用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突破和解决,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2 充电系统的构成

2.1 结构构成

纯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主要由车外的充电设施及车上的车载充电两大部分组成,车外部分主要包含直、交流充电桩,充电线束,充电枪以及随车充电宝组成,而车载充电装置主要由直、交流充电口、车载充电机OBC、高压分线盒、高压线束、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接触器等组成。

2.2 充电流程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可分成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两种,常用的交流充电桩功率为3.5KW、7KW,而直流充电桩功率为高达30KW-120KW,两者的充电流程也各有所异。主正、主负继电器位于动力电池包内。预充接触器,直、交流充电接触器,主接触器位于高压电控总成箱内,它们均由BMS控制,当车辆进行快速充电时,充电电流流径:充电桩→快充口→直流充电接触器+→正极继电器→动力电池→负极接触器→直流充电接触器-→充电口→充电桩。慢充充电电流流径:充电桩→慢充口→车载充电机OBC→熔断器→正极接触器→动力电池→负极接触器→OBC→慢充口→充电桩。

2.3 电子锁机械

充电电子锁是为防止充电过程中充电枪意外松动、脱落造成触电、车辆财产安全隐患,而在充电前必须锁止的一道堡垒。电子锁主要由锁舌、锁槽、锁销几个部分构成,当进行交流

充电时,工作人员需要按下充电枪上的按钮,按钮与锁舌采用的是机械联动方式,当充电按钮被按压时锁舌将向上偏移打开,此时可以轻松将充电枪插入慢充口中,当松开手后锁舌正好落入锁槽内,同时检测到充电枪时锁止电机运转,锁销伸出压住锁舌,此时充电枪处于锁止状态,只有按下钥匙解锁键或拉动机械解锁开关时,促使锁销复位方能按压按钮取出充电枪。

2.4 充电机

充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备的运行性能是否良好直接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效果,因此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应用背景下,要根据充电机的安装位置相关标准和要求,将充电机划分为两种不同设备:一种是单相充电器设备、另一种是多相充电器设备,因此技术人员要根据电动汽车实际应用需求,选用合适的充电器设备,然后将其安装在电动汽车内部,并利用接头和电缆线对充电器设备进行科学连接。

同时,该设备在实际的运行中,技术人员可采用安装插座的方式为电动汽车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以达到对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目的。另外,为了充分利用和发挥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应用价值,技术人员还可将充电器设备安装在地面上,然后将其与电动汽车进行可靠、安全地连接,为实现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提供有力的保障。

3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具体开发应用

3.1 蓄电池充电装置

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而言,在实际的行驶中离不开蓄电池充电装置的应用,蓄电池充电装置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电动汽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能。为保证蓄电池充电装置的运行性能,技术人员要重视对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应用,通过应用该技术,可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提高电动汽车充电的快捷性和方便性。

目前,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应用背景下,蓄电池充电装置具有很强的智能性,能够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对电动汽车进行智能化充电。此外,蓄电池充电装置具有价格低廉、经济实惠等特征,能够将电动汽车的应用成本降到最低,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运行性能和运行效益。另外,通过利用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对蓄电池充电装置进行研发,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能量效率,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2 充电方式

3.2.1交流充电

交流充电作为一种常用的慢充充电方式,在具体的运用中,需采用电网连接的方式将相关电信号输入到交流充电桩中,同时还要借助多相交流电输入方式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以满足交流电的输入和输出需求。同时,通过利用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在借助交流充电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车载充电机向电动汽车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以满足电动汽车用电需求。总之,交流充电方式具有效率低、电压功率偏小等特点,因此该充电方式主要用于对小型电动汽车的充电。

3.2.2直流充电

直流充电作为一种快速充电模式能够满足大型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该充电方式在具体的运用中,需将充电桩与电网进行有效连接,然后借助三相交流电的使用特征,利用电源模块将充电桩转化为直流电,以完成对电动汽车的充电工作。直流充电方式具有电压功率偏大、充电效率高等特征,因此该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大型电动汽车如电动公交汽车等,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3.2.3无线充电

方式目前无线充电方式主要包含三种类型: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无线电波式。其中,电磁感应式在具体运用中需将电线圈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将供电线圈安装在地面上,然后将电动汽车放置在供电线圈内部,此时供电线圈会自动利用交变电流,借助电磁感应原理使得受电线圈形成一定的电压和电流,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的智能化充电。

而磁场共振式在具体的运用中与电磁感应式应用原理相同,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磁场共振式所使用的供电线圈和受电线圈在实际工作中会产生相同的共振周波,这种现象又叫做谐振现象。在此基础上,磁场共振式会将供电线圈和受电线圈的频率值调整到相同的状态,确保这两种线圈能够互相交换能量,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能提高汽车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汽车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还为保证电动汽车充电的快捷性和方便性,提高电动汽车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聪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开发应用探讨[J].电力设备管理,2021(03):167-168.

[2]旦增欧珠,和剑奎,索朗欧珠,次仁片多.高原城市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研究[J].西藏科技,2019(12):22-23+39.

[3]高柱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研究[J].电子测试,2020(02):127-12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