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管控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1
/ 2

国土空间管控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杜海勇

蒙圩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 广西桂平 537222

摘要:作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国土空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加强国土空间的管控也尤为必要。长期以来,我国对国土空间的管控呈多元化模式,有控制型的,也有引导型的;有从自然属性出发进行管控的,也有从用地功能角度进行管控如此一来,也造成了对国土空间管制内容冲突、管理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管理的难度,使国土空间资源难以达到有限利用。因此,健全国土空间管控的方法和途径,对国土空间进行科学谋划和管理安排,可以说是当前最为主要的课题。基于此,本文将以国土空间管控为基点,对如何进行国土空间的有限管控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土空间管控;方法;途径

前言:就国土空间管控而言,其作为国土空间微观精细化管理以及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于国土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促进国家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土空间不断深入的规划与改革,以及在智慧化、精细化等管控思想指导下,如何有效管控国土空间可以说是各级想过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笔者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针对国土空间管控的方法与途径进行相关阐述:

一、国土空间管控的理论

(一)地域功能与区域空间平衡

地域功能是一定地域的人地关系系统在背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中所履行的职能和发挥的作用,地域功能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自然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和反馈,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占用和调适。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存在分异特征,具体表现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的资源稀缺性,以及资源环境对外界环境的承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的经济社会活动发展的区域指向以及建设形态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之下,不同的资源保护策略,以及对于环境的倾向性造成了地域功能的多级分化甚至相反分化。如果区域经济的发展过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极有可能威胁生态系统的平衡,而自然环境恰恰是人类耐以生存的基础,对于国土空间的使用就不得不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特别是生态环境脆弱外界抗压能力、难以恢复的区域。对于国土空间秩序的建立与资源使用的侧重,将依据于享受拓展空间与自然生态空间孰先孰后,以及生产资源使用与娱乐空间孰先孰后的判断。只有对于区域空间科学布局,运用国土空间管控的手,合理处理地域功能和谐使用能力,才能解决区域空间拓张与空间效益的冲突关系,满足地域发展需要。。

(二)资源环境承受上限的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作为承载体的自然基础条件对作为承载对象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支持能力,系统反映了自然圈层同人文圈层相互作用所呈现的资源属性、环境属性和灾害属性的总和所能够承载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能力。在资源环境中,人类可持续发展甚至是人类发展的上限受制于资源环境可以开发的上限,包括土地资源,水利资源,矿藏资源,以及外界自然风险等等。同时,人类生活对于资源的使用态度、使用效率、分层管理以及再生开发等等,都是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强弱的变量。在国土空间管控过程中,协调国土空间中资源使用,环境体量,生态资源的谨慎规划,把控人口经济规模,资源有序开发管理,减少生态系统破坏以及规避资源换发展的短时行为,确保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一定数值且不超过不堪重负的压力值。精准的把控资源环境的上限和资源使用效率,对研究国土空间的管控和开发有深远的意义。

二、国土空间管控办法的深化研究与创新

在国土空间管控的办法的研究过程中,不仅对宏观的策略有精准的领悟,对于微观的执行办法也需要充分的考量,特别对资源的发掘、调查、评级以及分类汇总等等。对于资源的的分类研究,需要使用非线性物理的知识,对于资源的静态与发展动态建立分析模型,做好资源盘点与复核,确保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维护。

(一)对于国土空间的综合管理与差异化要求

在国土空间的用途管理上,资源的使用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资源的使用方式、使用强度、使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达到综合管理的目的。对于具体的空间的使用时,需要细化到具体的用途,明确到哪些资源能够开发,哪些资源不能开发,哪些资源限制开发。以国土空间地产建筑为例,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明确那空间可以建设商业活动区域,哪些空间可以建设生产性企业的基地,哪些地区可以建设生活性居住区域,并且对于建设的数量、时间以及步骤予以明确的规定。此外,结合地方区域差异化的特点,国土空间的管控的强度与使用的规则做出不同的调整,在满足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如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地形地貌特点,水利资源)的情况下,确保空间的综合管制与使用,平衡人口与资源,生产区域与生活区域的要求,如建筑密度、建筑规模,甚至与复合功能的需求,在资源开发的源头提出行政要求,进行开发与约束。

(二)对于国土资源开发的阈限值把控

鉴于国土资源地域功能的特点,人类对于国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服务于当下的人类共同体,也需考虑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在资源的静态与发展动态的建立的基础之上,国土资源的利用需要加强本区域的环境承受的能力的研究与浮动评价,罗列环境开发风险类型、程度以及后续影响力的评估,对于未知的风险提升预示性的策略以及提防措施。对于黄色警告的区域开发时候,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不触碰暴力开发的底线;对于风险无法评估的项目开发时,使用相对保险的使用原则,对于自然资源予以更多的倾斜。尽管人在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资源的使用率以及环境修复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资源环境时经济活动建设的根本之一,在不影响人力生活需求的情况下,对国土自然有清醒的认识,规避资源环境短板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多维度与多层面的资源使用原则与使用强度,拒绝资源使用“超载”的现象。

(三)提高资源规划的弹性使用

        国土空间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国土资源规划的合理性。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开发的时候,可以使用多项目联合开发,科学计量定时定量使用,以及资源使用周期管理衍生资源使用主体变迁等方式。在执行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性内容的时候,相关部门可以将多个规划体系进行关联,综合利用同一片资源,在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规划内容的微调,从而提升规划的使用单行,加强环节之间顺利衔接,提高规划内容的可操作性。此外,在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予以加强,在项目使用的计量上予以弹性处理,强调不同资源的匹配资源使用更为切合的主体,在资源不同的生命周期更换项目的主体功能,实现资源使用的复合化。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国土空间管控对于我国国土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城镇化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应不断推动资产调查技术与方法的更新,同时强化对国土空间资源的全方位及地域性管理,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进一步促进和加强对国土空间资源的管控,从而为提升国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樊杰.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28(2):193-206.
 [2]樊杰,蒋子龙,陈东.空间布局协同规划的科学基础与实践策略.城市规划,2019,38(1):16-25.

[3]徐勇,汤青,樊杰.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项及其算法.地理研究,2020,29(7):1223-1232.

[4] 吕晓,黄贤金, 钟太洋. 土地利用规划对建设用地扩张的管控效果分析: 基于一致性与有效性的复合视角. 自然资源学报,2019,30(2): 177-187. [LYU X, HUANG X J, ZHONG T Y, et al. The controlling effects of land-use planning on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compositing consistency and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9, 30(2): 17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