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色对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0
/ 2

体育特色对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性

谭 蕊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富宸小学 吉林 松原 138000

摘要:建立了体育特色学校,特色学校中体育设施和体育师资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体育项目的开展在各个学校中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体现出对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体育特色;学校特色发展;重要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是我国建国以来一直贯彻的政策方针。强化体育课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正是立足于国家民族全局提出的重要要求。

政策和体制具有导向性和决定性。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是在政策体制范围内的发展。相关的政策的建立是各类学校体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政策的出台使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本上改变学校体育落后的状况,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体育特色学校中体育的地位,使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将体育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一、特色学校产生的背景
①新世纪已进人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已被提升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加以对待,因此教育大发展不可避免。②从社会需要上看,对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层次。过去那种千校一面, 千校一纲, 千校一本,是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的。从人的发展看,日益个性化。而个性化正是促成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式各色的学校正是为了人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③素质教育的提出为创建特色学校指明了方向。素质教育,使学校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为特色学校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机会。

  1. 对特色学校的理解和认识
    (1)特色学校是在特定的学校里,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校长和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对办学形态进行有意识地选择和创造,以最优的方式使学校与外部社会环境相适应,以寻求和选择学校自身最优存在状态的过程。特色学校的形成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过程,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也不可能是任何人想“怎么特”就“怎么特”。
    (2)特色学校有明显的内部、外部特点:譬如鲜明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特殊的办学模式,突出的学科,有特色的活动等。而这些特点应是长期存在,稳定发展的。是长青树,而不是四季花。
    (3)特色学校的成功性,这表现在特色学校必须坚定素质教育的方向。特色学校的“特色"必须是符合客观的实际环境,因而是有生命力的,经过努力是可行的,并能够取得成功。
    (4)特色学校不等于学校仅仅拥有一批特长学生。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应该是大多数学生参与,甚至是全体学生参与,对所有学生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那种只有少数学生介人的特色项目,层次再高,也只能是仅仅拥有特长学生,而不能冠以特色学校的称号。因为这种少数学生参与的行为,不可能对学校整体工作形成推动。特色学校着眼于提高育人的数量和质量,其中质量就是合格加特长。
    三、怎样创建体育特色学校
    1、立足校本,开展具有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
    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不仅使阳光体育运动更加丰富多彩,也使阳光体育运动有了发展方向。形成课堂教学、兴趣小组、体育竞赛三结合的模式,逐步形成符合本校发展的体育文化。深人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案,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1)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强调体育课是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切实开足、开齐体育课,同时,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调动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2)广泛开展群体性的学生体育活动。学校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纳人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形成制度。不断增强推广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激励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掀起校园青春健身活动的热潮,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学校应坚持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都要从学生的特点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历史传统出发。在保证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学生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2、加强领导管理,完善制度,大力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
(1)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处室负责人、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和组织保障。同时,构建了由体育教研组长负责,其他部门全力配合,各班主任分头落实,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格局。


(2)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业务素质,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须具备的最基本技能,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教师的基本功可以分为内功和外功两个方面,教师既要练好内功,又要练好外功。“冰冻三尺非, 一日之寒”,要练好外功,非有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不可。这项工作开展容易坚持难,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并长抓不懈。

  1.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健全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机制。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校本课程的测和分析研究;建立报告和定期公告制度,定期调研体育校本课程实施效果。
    学校以特色的体育校本化为载体使阳光体育运动更加丰富多彩。坚持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好每天上午和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好这一“天天有时间,人人都参与”的健身途径,丰富活动内容,保证活动时间。坚持每天下午大课间前跑步的制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
    要切实抓好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确保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有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课,并排入课程表。要积极创建学生快乐健身园地,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供条件;加强组织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团队和竞赛活动,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吸引力。

四、齐心协力,共同建好体育特色学校

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机构、学校是特色学校建设推进的二维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在创建学校特色中发挥了强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教育研究机构在中小学特色建设中给予了科学方法的智力支持和引领。特色学校推进过程中,积极建立和完善了以校为本的特色学校发展和管理模式。理念先行、队伍建设、评价导向、课题带动是特色推进的四大要素。我们的着眼点不是急于要求学校确定具体的特色项目,而是将关注点放在学校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创造最优化发展的思路上。以校为本的特色发展中,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有个性的校长队伍和高素质、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是特色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动力系统的管理机制,对特色学校建设具有强大的支持力和推动力。深入开展“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战略研究”等重点项目的研究。为充分发挥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中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帆.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中的四个关键点[J].中国学校教育,2015(10)
[2]张晓玲.体育特色学校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21(21)
[3]于福利.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实践性的研究[J].教育科学,2017(08)

  1. 邱玉强 高剑钧.创建体育课堂特色项目实际性研究 [J]教育, 2016 (07)
    [5]何海滨.体育课分项目教学实践性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