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走向深度整合的深度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0
/ 3

浅论走向深度整合的深度学习

姜向阳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

学科核心素养正在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顶层理念和指导方向。学校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根本目标?核心素养强大的统摄力和整合性、广泛的迁移能力与适应性、持续的影响力与建构性决定了核心素养是深度学习追求的结果。因此,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是我们研究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种更为强健、更有内涵和更有品质的学习样态,深度学习在本质上是触及心灵深处的学习,是深入知识内核的学习,是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如果说深层动机是深度学习在本源端上的显示器,切身体验-高阶思维是深度学习在过程端上的显示器,深度理解-实践创生是深度学习在结果端上的显示器。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呢?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确立起一种整合取向的教学观,改变知识与事物的分离、知识与知识的分离、知识与行动的分离以及知识与自我的分离的浅层教学模式。回到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则需要在确定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基础上,展开整合性的学习设计。总之,问题解决学习是整合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如果才能设计出妙活合的核心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起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和实践创生?其中必定需要一个持续而完整的学习环节,即从发现到表现。2018年,银杏校区开始展开“从发现到表现的深度教学”研究,聚焦对学生发现力、思维力、表现力的培育,着力引导学生持续的自我建构,真正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建构,使教学回归到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方法的培养上来,以实现身心合一、知行合一、学用合一的教育追求。如今,校区以“深度整合”为突破口来持续优化“发现到表现”的课堂教学实践,切实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形成了以下认识:

  1. 深度整合的内涵特征

整合即沟通、联系和多向融合。走向深度整合的深度学习,需要将学科内的知识与知识、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社会进行沟通与融合。从整合目标取向来看,深度整合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整体建构、深度理解和融合创生能力。从整合的范围来看,课程整合主要包括:课时内整合、单元内整合、跨单元整合、跨学科整合。课时内的整合,其课堂形态是基于1+x的学科问题群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单元内整合即以单元为单位的整合,主要以核心任务进行推进。跨单元整合即打破教材单元的拘囿,基于教学目标和具体学情,整合相关内容。跨学科整合即打破学科与教材的界限,基于生活中的问题和学生的疑问,以课题式和项目式为主要学习方式,促进融合创生的综合实践教学。

  1. 深度整合的主要路径

(一)整合知识内容

在实践参与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下,整合性学习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习内容的整合性设计。无论是引导学生更具整合性地去建构知识,还是引导学生建构更具有整合性的知识,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性的设计。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大多拥有一种强烈的“知识点”情结,直接导致学生的知识学习存在三个明显的不足:一是“散”,学生获得了太多孤立、零散的概念或观念。二是“低”,学生获得了太多下位的概念或观念。三是“浅”,学生获得了太多表层的概念或观念。为此,教师需要确立一个新的学习设计理念:“大概念,大融合”。构建大概念来整合知识内容能在繁琐、零乱的知识内容中更聚焦的找到学科核心知识和教学核心任务。在此,我们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大概念是什么

大概念的“大”并非是指“庞大”或“基础”,而是指“核心”。学科大概念是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学核心任务,对学生后续学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科核心知识。相对于一般学科知识,它具有处于更高层次,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等特征。其抽象性、概括性、包容性最高,是属于上位知识。它位于学科知识金字塔的顶端,也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所在,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最能转化为素养的知识。它包涵了事实与概念、本质与规律、思想与方法、根据与逻辑、作用与价值等多个维度。可以是概念、观点、方法、思想。

2.如何构建大概念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来进行构建:整合教材内容来构建大概念;梳理单元主题来构建大概念;扩展学科核心素养来构建大概念;以课程标准为基准来构建大概念。我校物理教师通过四个途径构建了“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大概念。

3.如何使用大概念

在寻找学科大概念及概念群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采用话题整合、领域整合、群文联读和任务整合等整合模式。

(1)话题整合是指开展单元整合教学,围绕单元话题,设计单元总体教学目标,按照单元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统筹安排单元内各内容的教学顺序,对各内容进行一定的重组和整合。比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因此“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是英语学科的大概念之一。围绕这一大概念,在初三英语话题复习时,可以采用话题整合的方式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把七下7单元和八下7单元放在一起复习,在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巧妙设置出“天气状况、世界之最、最佳旅游目的地选择、港珠澳大桥”等系列鲜活的话题,这些话题巧妙地触发学生的情感与思维,激活了学生深层的学习动机。

(2)领域整合也叫板块整合,板块整合不是板块简单叠加, 而是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 超越教材编写边界, 挣脱自我刻板化教学思维束缚, 努力对板块进行统整, 发挥板块整合教学的整体联动效应。比如数学学科,数学课程标准将其分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领域,我们采用领域整合模式,自下而上的寻找到函数领域“建模”“类比”“数形结合”“自变量与因变量”“转化”等大概念。

(3)群文联读是指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师生围绕主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能力”是语文学科的大概念,为突破这个大概念,我们形成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群文阅读”模式:①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②突破了教材,增加课外阅读,强调“一篇带多篇”的阅读;③整本书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④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开展“主题阅读”。

(4)任务整合指设计生活中的任务、情景或场景,让学生以完成任务为驱动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我校充分发挥素质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开展机器人项目培训,形成校本教材,多数采用了任务整合模式。比如:“综合实践”是机器人学科教学中的一个大概念,围绕它,我们在“智能家居” 项目中,让学生以任务为驱动,灵活整合信息技术、物理、美术、数学等学科知识来设计作品。

(二)整合学习过程

为了引导学生整体地认识事物、整体地思考问题和整体地建构知识,不但需要整合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需要整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本来就具有整合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模式中,如果说大概念(大观念)是学习内容的整合器,那么,核心问题是学习过程的整合器。

在学习过程的整合上,我们通常用寻找大主题及其问题群的方式来整合,正是围绕大主题,学生的所有学习过程才成为一个有聚集效应的有机体;正是借助从核心问题分化而成的子问题群,学生的所有学习过程才成为一个持续建构的连续体。大主题的确定是从知识加工到实践参与,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大主题的确定是从分散学习到整体建构,把零敲碎打的知识紧密团结在核心问题周围;核心问题是从浅层加工到深度建构;大主题的确定是从知识获得到实践创新,最终让学生做到学用合一。当然主题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话题、任务、核心问题、项目等。而核心问题作为大主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成为我们主要的研究对象。在此,我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1.什么是核心问题及其问题群?

核心问题是基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提出的,既能整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又能促进学生主动活动、积极思维,贯穿整节课并在其中居于中心地位的问题。当核心问题学生无法直接解决时,我们需要分解成子问题群,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化学学科中,《可控的化学变化》一课时,教师设计核心问题:“如何控制化学反应的快慢?”,当学生直接解决这个核心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将其分解成三个子问题:“影响反应快慢的外部因素有哪些?”“借助哪些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反应的快慢?”“这些因素为何会影响反应快慢?”促进学生发主动现和习得科学探究的方法。

2.如何设计核心问题?

我们要设计高质量的核心问题,需要遵循“妙活合当”的原则:妙,即精妙、巧妙,是否触及学生的心灵,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思考或引起了情感的共鸣;活,即鲜活、灵活,鲜活是指真实,灵活是指开放性、探究性;合,即综合、整合,多个目标,知识多个综合在一起;当,即恰当,适当,符合课标、学情、考点。心理学科中,针对《等待更绚丽的花开——青春期异性交往》一课,根据青少年对异性话题的关注和多数学生现阶段面临的实际问题,再结合正视异性交往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妙活合当”的核心问题:“青少年时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怎么办?”。

3.如何进行学习过程的整合?

学习过程的设计应注重转化,我们可以通过四个转化来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整合:目标内容化,把目标转化为具体内容;内容问题化,把内容转化为核心问题;问题活动化,从核心问题转化为学科活动;活动序列化,通过核心问题分解成子问题群,把子问题群转化为序列化活动。

如在英语课《Unit 5 section A 2a—2d》中,先明确核心目标:初步感知行为动词have在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的多种句型应用,再将核心目标转化为具体内容:教会学生谈论体育用品并邀请朋友一起运动,然后将具体内容转化为核心问题:怎样用核心句型在实际生活中了解朋友是否拥有一些特定的体育用品,接着将核心问题转化为学科活动:寻找运动伙伴并发出邀请。最后为促进学生有序完成活动,将学科活动转化为序列活动:活动分解为“复习运动物品名称”“习得必备句”“整合跨单元知识”“整合生活常识”“情景表演”5个子活动,让学生去完成。

总之,整合是深度学习真正发生的重要机制。走向深度整合的深度学习,不仅是在主动回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对学校教学改革的纵深推进,能促进学生更充分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 吴明平.走向整合的深度学习[J].四川教育,2021(Z2):1.

  2. 李松林.走向整合的深度学习[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02):64.

  3. 张万兵.整合:让深度学习走向更远[J].今日教育,2017(06):28-29.

  4. 李松林. 走向整合的深度学习[N]. 中国教师报,2020-01-22(004).

作者简介:姜向阳1969-),四川武胜人,汉族,本科学历,职称 : 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