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指骨骨折采取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2

掌指骨骨折采取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探讨

吴文栋

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掌指骨骨折治疗中以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方式为依据,具有一定临床可行性。方法:将收治7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基础,依据随机形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别实施不同治疗。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t=5.099 p=0.001)、手术时间(t=4.767 p=0.001)以及掌指骨骨折恢复时间(t=14.677 p=0.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x2=2.756 p=0.003)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掌指骨骨折采取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掌指骨骨折恢复时间,可见本治疗方式具有一定可行性。

【关键词】掌指骨骨折;可行性;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

掌指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外科伤,占骨折10%,会影响患者的手部功能,使生活存在诸多不便。常规治疗该疾病的方式是克氏针内固定术,可本治疗会存在较多并发症,影响治疗整体结果,因此应探索新型治疗方式[1]。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术属于新型治疗技术之一,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较好运用,有丰富实践经验。本次笔者尝试将收治的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以及研究,对患者实施各种治疗,探究两组优势以及区别,并明确掌指骨骨折采取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可行性。

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9年5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8例,对照组可开展常规治疗(克氏针内固定术),而观察组则实施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两组资料差异性不大(p>0.05)。

对照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3例,最大年龄、最小年龄、平均年龄分别是75岁、20岁、(42.56±5.62)岁;指骨骨折12例,掌骨干骨折15例,掌骨头颈部骨折11例。观察组临床资料:男26例、女12例,最大年龄、最小年龄、平均年龄分别是74岁、21岁、(43.62±4.55)岁;指骨骨折14例,掌骨干骨折12例,掌骨头颈部骨折12例。

参与标准:依从性高的患者;无精神疾病患者;资料完整患者。排除标准:拒绝配合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克氏针内固定术

步骤如下:仰卧位,消毒铺巾,之后麻醉,本治疗用到C型臂X光机,通过其透视功能在患处远端切一小口,暴露骨折断端,利用2 枚克氏针将其刺入骨折断端骨髓腔,使克氏针针尖偏向指间关节面两侧,或是偏向掌骨头背面。并采取克氏针治疗。之后利用石膏外固定骨折部位。

观察组-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术

步骤如下:仰卧,消毒铺巾,麻醉。运用止血带处理出血。若是患者骨折是闭合性骨折,可在患侧指骨做弧形切口,显露伸肌腱旁边的筋膜 。若是开放性骨折,需先清洁创面,在原伤口上延长,将骨折断端位置显露并复位。之后以患者骨折部位形态为主,选择与患者伤口对应的微型钢板。将其置于患处骨背侧或是内侧。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骨折远端以及近端,之后吻合骨折部位血管。神经以及肌腱,缝合伤口。

1.3 观察指标

(1)两组并发症。并发症有关节僵硬、肌腱粘连、感染等。

(2)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60a472a6697cd_html_e615e5eae1235ac8.gif ±s)、计数资料行t检验、60a472a6697cd_html_268e44a4eac3b028.gif 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x2=2.756 p=0.003),如下。观察组:关节僵硬1例、肌腱粘连1例、感染0例,发生率2/38;对照组:关节僵硬4例、肌腱粘连6例、感染4例,发生率12/38。

2.2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表1所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掌指骨骨折愈合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来说,也显著缩短(p<0.05)。

表1两组手术、住院以及掌指骨骨折愈合时评比(60a472a6697cd_html_e615e5eae1235ac8.gif ±s)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d)

观察组

38

21.32±4.62

5.20±0.89

4.12±1.12

对照组

38

28.62±8.22

7.52±2.66

8.52±1.47

t


4.767

5.099

14.677

p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掌指骨骨折一般是手部被外部暴力所致。常规手术使用的克氏针内固定术存在一定局限,主要体现于术后需进行石膏固定,患者手部无法有效锻炼使得手部功能恢复时间延长。另外,长期运用该手术治疗患者会存在关节僵硬等问题,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术,手术期间切口需依据患者病情以及实际选择,通常是在骨折位置切口,将其骨折断端充分暴露,这样就可扩大视野,且在直视下对患者实施解剖复位治疗[2]。另外,骨折部位会被固定,保证骨折断端稳定性,患者在手术之后行动出现骨折移位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保障手术安全的同时,可间接缩短骨折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患者骨折恢复时间缩短,就可尽可能早的实施手部功能锻炼,为患者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便利。

本研究中,两组并发症对比有明显区别,可见观察组实施的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术,可避免关节僵硬以及肌腱粘连等并发症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治疗更加安全与可靠。而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可知,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术可促进患者骨折在短时间内恢复,将住院时间缩短,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缓解其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采取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常规手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存在较大区别,研究结果可了解到,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效果更胜一筹,可保证其骨折迅速愈合,并可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上广泛借鉴,临床可行性相对较好。

参考文献:

[1]曲野, 刘立柱. 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研究[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 44(11):50-52.

[2]原贵兴, 张兴利.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46卷13期, 63-65页, 2019.

[3]莫钟才. 用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v.18(0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