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政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引导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论高校思政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引导的作用

赵文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1617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一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即在不同的时代其教学内容要反映时代精神之精华,而与此相适应,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校思政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引导的作用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文化教育;大学生心理引导;作用

引言

新时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心理引导,这有助于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目前思政教育中面临很多问题,致使学生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高。所以,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对思政教育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进行探讨,目的是将其积极性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进而推动整个思政教育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展开,并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有用的人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必要性

青年一代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和发展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及各级党组织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高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是我国首次针对某一门学科而召开的教师座谈会,这次会议足以表明中央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2018年开展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2019年7月启动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并且国家教育部门对于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非常重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中就有关于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的要求,就此2018年全国开始掀起了高校“心理育人”新风尚。青年一代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办好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2.1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当前,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的问题比较突出,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人员,应将其主体地位充分的凸显出来,这样才能满足其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但是实际上,很多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总是滔滔不绝地在讲台上面讲解,忽视了与下面学生的互动交流,难以提高其思维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本身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就比较多,这更加需要给学生说话的权利,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学生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难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2高校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基本能符合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要求,但也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其一,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现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是高学历的硕士、博士,擅长理论,但缺乏一线教学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偏理论化,难以将实践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不仅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教师讲起来也费劲,最主要的是辛辛苦苦讲了半天效果还不好。其二,部分老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在课堂上使用的信息技术比较陈旧,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这部分教师教师应该多借助多媒体设备来丰富教学手段,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让学生感兴趣然后才能让学生听进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理论课的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融合起来,增强内容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进而提高高校思政课堂的活力。

三、论高校思教育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

3.1有助于促进思政教育改革

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来讲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思政教育的健康发展,高校教师还应当运用心理引导因素对大学生展开教育指导,这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因为心理引导因素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本身此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就比较大,日常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扰,心理上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借助心理引导因素加强对其心理健康教育,让其以良好状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其次,也要加强心理引导,让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且为后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要让学生认识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自身未来成长的重要性,进而努力学习。

3.2优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内容设计

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实践中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技术的使用,对于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部分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泛化、教学过程形式化和娱乐化、任意处置教学内容等问题,不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持久提升。毕竟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彰显教学价值。思政课能否发挥育人作用关键在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才是彰显思政课教学育人功能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保障。没有充实的教学内容,就无法彰显思政课的价值理念和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价值目标。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固然重要,但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仍然在于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缺乏有营养的教学内容,就难以达到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目的。只有做到内容为王,才能真正彰显思政课教学的学理性、思想性和政治性,才能真正实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才能有效实现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因此,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既要在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也要在教学内容设计优化上下功夫,在改革创新中持续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有效促进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3.3利用新媒体技术改变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的推进一下,新媒体技术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教师通过新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也可以提升教学工具的优质性和针对性,使思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相关工具,使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得以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有效的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来,这样能够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切实有效的应用微信公众号或者自媒体平台等相关形式,针对自身的情感动态或者针对某些问题的见解进行有效的阐述。同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推送相对应的思政时事热点和焦点内容,让学生及时有效的了解相关思政教育内容,同时把握思政教育动态和当前的时事政治内容等等,以此体现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创新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运用心理因素加强对大学生心理教育指导,促进思政教育改革、丰富素质教育内容,改善素质教育模式,进一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大幅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让其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并以良好的心理参与到其他教育活动中来,进而促进教育事业得以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灵.文化自信: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1):22-26.

[2]马新宇,韩米.高校思政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9(33):69-70.

[3]吴刚.试析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策略[J].祖国,2019(21):144+140.

[4]芦智龙.文化自信视域下地方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02):239-240.

[5]李金玲,王娅琳.传统文化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0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