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典乐之美——谈小学古典乐教学实践与审美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3

品古典乐之美——谈小学古典乐教学实践与审美培养

汪张圆

宁波市北仑区实验小学 315800

摘要古典音乐优雅悠扬,适合人群陶冶情操,因此在年龄较长的人群中更为常见。而对古典音乐素养的提高应从小学抓起,培育古典氛围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增强对高雅音乐的理解能力。21世纪的音乐包涵各式的种类,无一不代表着一种人的精神情怀。流行音乐的冲击则最为明显,同时小学教学缺乏古典音乐相关知识,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此音乐类型赏识不够等情况,导致小学生对古典音乐理解不足,因此将古典引入音乐课堂刻不容缓。

关键词:小学音乐;古典音乐;音乐素养

在小学中传唱度最高的基本为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旋律简明,通俗易懂。但此类型音乐并不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品鉴能力。古典乐是古典时期最为盛行的音乐类型,在此期间诞生了许许多多的音乐家,其音乐特点注重形式、讲究谐调,风格高雅、乐观向上。带学生感受和了解古典乐,可以提升学生高雅情怀与素养。因此教师通过巧择古典乐,巧设取教学策略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升能力感受古典乐的魅力。

一、析古典乐教学现状

为了更好了解古典乐在音乐教学中的现状,为教学衍生做好理论基础。教师利用问卷星对本校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有你平时聆听古典音乐多还是流行音乐多,你对古典音乐的印象,你能列举出几首古典音乐等问题。

  1. 流行音乐占生活主导

流行音乐大量兴起,小学生对朗朗上口的旋律、通俗易懂的歌词所吸引,这符合快文化的生活,并且经过商家的包装美化,流行音乐甚至代表潮流和时尚,十分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小学生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理解古典的意义,极少欣赏古典音乐的魅力,甚至认为古典就是老派,导致古典音乐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音乐课堂是学生接受音乐的第二场所,因此小学课堂的教学至关重要[1]。古典音乐富有内涵,包含着时代的精髓,从音乐中感受古典魅力,需要教师充分将古典融入音乐,带领学生慢慢感受音乐,体会其人生哲理,富含精神,陶冶情操,感受经典的力量。

  1. 古典乐审美存代沟

小学音乐教育难点在于小学生年龄限制,致使审美能力还没达到理想水平。每个学生的艺术情操都不同,理解音乐的意义也有所差异。学生生活在播放宣传流行音乐的的时代,容易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审美容易偏向此音乐类型,因此缺少古典鉴赏能力是造成小学生对古典文化不理解的重要原因。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没培养到一定境界,对于古典深奥音乐的兴趣较薄弱,对音乐的理解较肤浅不足,缺少对高雅音乐精神的体会,缺少对高质量音乐的共情,因此不明白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2]。这无疑为学生了解古典增加难度,因此应采用多种趣味高效的引导的教学理解方式,使学生从中真正理解古典,得到享受古典音乐带来的艺术和生活价值。

(三)传统教学致习得不佳

教育部为提升学生对古典的音乐理解,在音乐课本中加入多首古典乐经典作品,但很多学校的教师都不理解其中富含的艺术奥秘,只将其当成音乐鉴赏给学生们听,无法发挥音乐的最高价值。例如教师仍按照传统模式教学,单一教学,简单介绍音乐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再给学生播放一遍古典音乐听就结束授课。或者整个课堂只有教师自己在滔滔不绝的讲课,师生之间没有一点互动,课堂效率低下。这些模式都是当下大多数音乐欣赏课现状,师生间的音乐交流只能停留在表面,教师课堂不够直观,学生无法了解到音乐内涵和新的人生启迪,无法获得音乐共情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设古典乐教学措施

(一)巧择古典乐

1. 择适龄之乐曲,启古典之大门

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处于好奇好动的年纪,古板生硬的音乐课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适当加入情景教学,引领学生进入古典乐学习,会让学生对古典音乐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如《彼得与狼》,乐曲中出现多样乐器且音色各不相同,教师赋予乐曲以故事,将每一件乐器代表一个角色,让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在聆听和表演的过程中,也需要完成教师设定的教学任务,既提高表演欲也稳固提升教学知识点。例如单簧管代表小猫,学生在聆听单簧管的音色及演奏特点后,表现出活泼可爱的小猫。与之相反大管的音色深沉,是乐曲中老爷爷的代表,学生抓住乐器的音色,表现出老爷爷拄拐步伐缓慢行进的样子。生动的角色扮演,让同学身临其境地感受情境,更好地共情理解音乐主旨。根据音乐变化感受音乐情感,自然表现乐曲情境,引导学生加入古典音乐的生动学习。这种情景教学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特点,不仅锻炼的聆听水平且提升古典乐表达和欣赏能力。

2.设教学以趣味,投学生以乐趣

吸引学生主动爱上古典乐,还可通过音乐动画的形式,在动画观看中提升音乐素养能力。如迪士尼音乐动画电影《幻想曲2000》,是将经典音乐和动画艺术融为一体。当中包括七个音乐乐章分别为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雷斯庇基-罗马之松、格什文-蓝色狂想曲、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圣桑-动物狂欢节、杜卡-魔法师的学徒和艾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有趣的动画形式迅速拉近学生与古典音乐的距离,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积极感受音乐与动画的协同感。其中《动物狂欢节》最有特色,印象派音乐的敏感,与动画的精妙创造结合一起,火烈鸟走动的步伐与音乐中八音符相对应,火烈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短乐句。接下去连续的两个紧凑八分音符组成的乐句则由火烈鸟在水中划水来体现。当音乐与动画相结合,既能从听觉上聆听音乐表现,也能从视觉上看到音乐表现,简单明了的让学生通过他们喜爱的动画片去理解了古典音乐。

3.融古典以知识,增认知以能力

当今的古典音乐为了能与生活更好的相结合,且表达作曲家的意图,在演出中改变方式,让观众对古典音乐有别样的认知性。《打字机》是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的一首极具描绘性的音乐小品。这是作曲家在办公室打字时,听到“嗒嗒嗒”打字机的敲击声和换行“叮”声促发的创作灵感,全曲一分48秒,虽短小却诙谐。在一次演出中,指挥家邀请了打字机员,现场摆上打字机,与乐队合作完成这首作品。当音乐与打字机的打字声、叮声完美结合时,现场观众不仅直观的感受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及创作背景,也有了一次别样轻松欢愉的聆听氛围。这样的演出方式也为古典乐增添了不少乐趣,让大家对古典乐的创作和背景有了新认知和易认知的态度,变花样的古典乐也能给人带来不少欢乐。

(二)巧取教学策略

  1. 感古典乐音乐性于律动

小学生正处活泼好动的年纪,律动能让学生更好的释放和展示,获得最直观的音乐体验。教师可跟学生做节拍传递,聆听音乐随横拍进行传递。以二拍子为例,第一拍拍自己的手,第二拍传递给下一位同学。三拍子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第三拍子传递,以此类推。几个回合下来,学生们对所听到音乐的节拍节奏已有了一定了解,教师可进行难度提升,给予不同歌曲不同节拍传递,使学生跟随歌曲边聆听边律动,不仅达到生动课堂教学的目的,也让学生在律动中掌握古典音乐要素的技能。律动的课堂为学生体验古典音乐带来的乐趣,利于提升学生音乐素质能力,主动加入音乐学习的队列。

  1. 感古典乐音乐性于图谱

教师还可采用图形谱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乐谱旋律,感受音乐情绪。《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旋律优美流畅,整首曲子图谱通过自行车的运动轨迹来体现。A段旋律是小提琴单旋律,则有一辆自行车平缓的滑行来体现。接下去的转变和乐器的增加则通过增加自行车的数量和运动轨迹来体现。每次自行车运动的轨迹与数量按照曲中乐器的声部和行进方向相对照,再加以一定的表情术语记号来直观体现演奏乐器的技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图形谱,阐述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今后遇到有特点的音乐作品或相同规律的古典乐,可一一分类,采用独特的方式感受古典乐,获得不同的音乐体验。

(三)巧营教学氛围

1. 创环境于有形

环境的创设能让学生更快融入和了解相关音乐知识中。老师可将部分著名古典时期作曲家,以装饰画的形式挂在教室,来营造教学氛围。装饰画中有作曲家的介绍,当我们听赏乐曲时正好有教室装饰画中的作曲家时,老师可再详细介绍作曲家的其他信息,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作曲家。除作曲家之外,常见的演奏乐器也是环境布置不错的选择,可将乐器分类,再将主要演奏技巧及著名古典乐代表作标注出来,加深对乐器的认识和兴趣。古典乐的教学是需从日常循序渐进着手,教师可由简到难布置相应的古典音乐鉴赏任务,使学生寻找古典乐的乐趣,从而增强音乐总素养,感受古典乐的力量[4]

2.融音乐于无形

好的音乐感受和氛围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多聆听一些古典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性情。教师可在每次上课前,音乐教室内提前播放一些古典音乐作品,学生可随音乐进入教室,在教室就坐后要求同学们安静聆听做好上课准备,并介绍此首古典作品的相关知识。积累聆听古典音乐作品还可通过学校的广播,可以将上下课的铃声午间休息铃声换成适合小学生聆听的古典音乐作品,每月定期更新替换,让学生不会因为重复聆听而感到乏味。良好的音乐作品,为古典音乐的聆听积累和认知奠定了基础。

(四)巧学听赏礼仪

1.学礼仪于课内

古典音乐接收的第一感官便是听觉,只有好的听觉才能享受更好的听觉盛宴,而没有较强的聆听素养,便不利于古典音乐鉴赏,因此加强聆听素养极为关键。一首作品一遍聆听只能理解百分之二十,第二遍百分之四十,以此类推,由此可见,鉴赏古典音乐需五遍以上的聆听,才能不断提升其音乐素养,做到真正理解音乐。教师借助这一点,在每天的音乐教学中穿插聆听练习和培养,每次聆听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注重聆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聆听素养。教师的引导和不断地聆听,才能逐步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从而从内心接受古典音乐,提升音乐聆听素养[5]

2.强礼仪于课外

音乐厅的欣赏在现今生活并不普及,让学生切身的体会音乐厅情境聆听,能直接的提升音乐听赏礼仪的涵养。教师可将音乐教室比喻成一个音乐厅,讲解在进入音乐厅后观众需按照门票的位置入座,入座后安静的等待演出的开始。期间在音乐厅内还需关闭手机铃声等听赏礼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些音乐厅礼仪入座,等待。演出开始安静聆听播放的音乐,在音乐演出期间,不得发出过重的声响和随意的走动。再聆听结束后,同学鼓掌,并且讲解鼓掌的礼仪,有用指尖轻声的鼓掌的,也有全手掌鼓掌的以及返场呼声。将教室比喻成音乐厅能让学生在基本的生活中形成音乐厅听赏礼仪,也为鼓励学生走进现实的音乐厅中聆听古典音乐奠定了一系列的基础。

三、结语

因此,造成小学生古典音乐素养的不足有多种原因,教师应充分结合这些问题分析,根据提出的措施一一锻炼学生的高雅音乐素养,使学生真正了解古典音乐的魅力,获得艺术享受,精神净化,接受经典的美,唤醒年轻一代的艺术细胞。教师需结合情境,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自主加入古典音乐的学习,真正激发小学生对古典的好奇和兴趣,从而培养古典情怀和素养,提升年轻一代的音乐欣赏能力,更好地感受音乐世界,音乐美感与情趣,获得美的音乐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