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陈皮考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5

广陈皮考证

杨玉昕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35


【摘要】 通过总结和收集陈皮、广陈皮的历史记载、性状、成分、功效对比资料,了解分析广陈皮与陈皮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陈皮和广陈皮的临床使用特点。使临床用药更精准,体现临床中药师价值。

关键词】陈皮;广陈皮;中药

一、概述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江西。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 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切丝。药材以色鲜艳、香气浓者为佳。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①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陈皮在理气方面的功效:“橘柚,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理气基础上又记载止泻和利尿等功效。据《名医别录》中记载:“下气,止呕咳,治气冲胸中,吐逆霍乱,疗脾不能消谷,止泻,除膀胱留热停水,五淋,利小便,去寸白虫,久服轻身长年。”③隋唐时期,记载陈皮化痰止咳功效,如《药性论》,“橘皮,清痰涎,开胃。治上气咳嗽,主气痢,破癥瘕痃癖,治胸膈间气”,以及《日华子本草》,“橘皮,暖,消痰止咳,破癥瘕痃癖”。④宋朝时期《泊宅编》,“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逐冷,有特殊功效”,提到陈皮利肺气、祛痰驱寒的功效。⑤金元时期《汤液本草》中的“解酒毒”,首次提出陈皮可以解酒毒。⑥明朝时期不仅发现了陈皮有治妇人乳痈的功效,也是第一次提到解鱼腥毒等佐料方面的应用。如《本草纲目》记载,“橘皮,入脾、肺二经气分药,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秘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⑦清朝时期增加了陈皮的燥湿之功,并提出了可以去郁。相关的记载有《本草分经》:“广陈皮,辛、苦、温。入脾、肺气分,能散、能和、能燥、能泻。利气调中,消痰快膈,宣通五脏,统治百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人丸、散。

“广陈皮”是晒干后经3年以上贮藏的茶枝柑的干燥成熟果皮,为陈皮中的道地药材, 产于广东新会。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调味佳品,向来享有极高的声誉。


二、历史考究:

陈皮,最早名为“橘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橘柚”项下,谓:“橘柚,味辛温……一名橘皮”。随着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的,“此是说其皮功尔……并以陈者为良”中“陈”字提出,在“橘皮”名称中开始出现了“陈”字,如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多个方子中有“陈橘皮”的药名。“陈皮”一词在唐以前少见,到了南宋,严用和的《济生方》一书中曾有“陈皮”的药方,但直到元代王好古的《汤液本草》才明确记载:“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陈皮”一词被广泛取代“橘皮”。“广陈皮”(广东产陈皮)作为道地药材使用和称呼源于宋元, 确切说是宋代, 但道地名称“广陈皮”未广泛使用, 有时以“真橘皮”“真陈皮”指代。元代之后“广陈皮”的称呼被医家广泛认可和使用。明清以来达到鼎盛。明清两代宫廷御医都认可“广陈皮”为道地优质药材。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中药“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辣味),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新会皮生产和使用大致源于元代, 亦可能出现在宋代, 但需要更多直接的证据来证明。新会皮盛于明清, 尤其在清代以后, “新会皮”道地称呼得到广泛认可。广陈皮与新会皮不是独立发展的, 两者有共同的发展脉络, 有时广陈皮完全指的就是新会皮, 两者很多时候是互用的, 特别在明清以后。广陈皮与新会皮以其卓越的药效成就了其岭南道地药材的地位, 也使得广陈皮与新会皮美名广播天下。也是有实验证明确实新会茶枝柑品质为优。1991年现代研究将广东产地陈皮品种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见下表。与陈皮和其它广东产陈皮比较,新会产的茶枝柑皮中挥发油的含量高,所含的化学成分多。药典规定它作为广陈皮的药材来源,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


1广东产陈皮原植物的品种挥发油含量

品种

成熟期

产地

挥发油百分含量

茶枝柑

八月橘

十月橘

榕林甜橘

甜柑

蕉柑

年橘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11月上中旬

12月上旬

11月中旬

12月上中旬

1月上中旬

1月上中旬

新会县

四会县

四会县

紫金县

四会县

汕头市

清远县

3.541

3.187

1.541

1.198

1.433

1.113

1.647

陈皮

11月到1月

见表2

1.5-2.0


三、不同产地陈皮对比:

2不同产地陈皮对比表

品名

栽培品种

产地

性状

广陈皮

茶枝柑(大红柑)

广东新会

见表4广陈皮

川陈皮

大红袍

四川

见表4陈皮

建陈皮

福橘

福建

浙陈皮

温州蜜桔

浙江


四、广陈皮与陈皮的性状对比

3广陈皮与陈皮的性状对比表

药材

陈皮

广陈皮

表面

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油点分布不匀,数量较少;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

年份短的内表面呈雪白色或黄白色,外表面呈猪须纹,颜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高年份的陈皮内囊风化自然剥落,内外表面猪须纹明显呈棕褐色甚至黑色。但无论多陈,都干净鲜明,纹理清楚,有光泽。

形状

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1~4mm。

基部相连,规则三瓣状片张反卷。形状整齐,厚度均匀,1mm。经过数十年的陈化后,陈皮的形状若仍为三瓣完整无缺,为之极品。

气味

气香,味辛、

气清香,味、辛、凉,稍有麻舌感。

质地

稍硬而脆,容易折断、碎裂。用指甲刮表皮有油光的特征不明显

质较柔软。用指甲刮表皮,刮过的地方有油光,年份短的陈皮油光稍多,年份长的陈皮油光略少。

茶色

不同成熟程度的陈皮泡茶,茶汤的颜色也不相同。

年份短的陈皮茶色呈青黄色(甚至青色)。高年份的陈皮茶色呈黄红色(甚至红色),茶色金黄通透。

五、陈皮、广陈皮的成分分析

(一)成分概述

陈皮药材所含主要成分有(1)黄酮类成分。主要有橙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5,6,7,8,4'-五甲氧基黄酮、3,5,6,7,8,3',4'- 七甲氧基黄酮(2)挥发油类成分,主要有d-柠檬烯、β-松油烯、β-月桂烯、α-蒎烯、β-蒎烯、对伞花烃、芳樟醛等。(3)生物碱类,主要为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4)其它成分,如微量元素、氨基酸。研究表明,陈皮药效作用是其挥发油、黄酮类与多糖等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以多指标来考察控制其质量。目前,陈皮药材药典标准的考察指标仅有橙皮苷的鉴定和含量,未能综合评价陈皮各类有效成分。


(二)成分分析



5不同产地陈皮挥发油成分分析对比表

化合物


百分含量

药理作用

广陈皮

大红袍

温州蜜柑

福橘

d-柠檬烯

66.77↓

78.53

81.32

76.89

抗癌作用、镇咳祛痰抑菌

总挥发油具有抑制平滑肌收缩作用、疏肝利胆作用、抗过敏作用、促进消化作用、祛痰、平喘、镇咳作用、抗肺炎及肺纤维化、抗菌、抗炎作用

γ-松油烯

14.96↑

6.74

6

5.69

香料

松油醇-4

0.68↑

0.49

0.35

0.39

杀虫杀菌

β-月桂烯

3.49↑

0.99

1.48

2.85

香料

α-蒎烯

2.47↑

0.43

0.59

1.38

杀虫、香料

β-蒎烯

1.91↑

0.23

0.46

0.31

杀虫、香料

芳樟醛

0.45↓

4.41

1.11

7.13

抗菌、杀虫、镇静

4-二甲氨基苯甲酸甲酯

2.609↑

0

有机合成中间体

对伞花烃

0.6↓

2.32

镇咳、祛痰


挥发油成分小结:(1)广陈皮β-月桂烯、α-蒎烯、β-蒎烯、γ-松油烯、松油醇-4、异松油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比其他陈皮含量高,不同来源的陈皮药材,挥发油含量有差异,其原因与油室占药材厚度比有关。陈皮类药材的油室多单列于表皮下,而中果皮内侧通常无油室分布,因此,药材越厚,油室所占比例越小,其挥发油含量就越低。 (2) 动物实验显示柠檬烯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抑菌作用,复方柠檬烯在临床上甩于利胆、溶石、促进消化液分泌,因此在这些方面的应用上,其他产地陈皮也能发挥疗效(3)不同来源的陈皮药材挥发油主要成分均为柠檬烯(含量达66.7%以上),还含有松油烯、月桂烯、蒎烯、蒎烯、对伞花烃、芳樟醛等芳香成分,但其组分有差异,这可能就是各药材香气不同的原因。(4)广陈皮“久置醇香”起决定作用的成分是1,5,8-对-薄荷三烯、二氢香芹酮、4-萜烯醇,其中1,5,8-对-薄荷三烯呈现薄荷香味,二氢香芹酮呈现野菊和柑橘味,4-萜烯醇呈现陈旧的木质味。特征香气物质主要通过陈皮中d-柠檬烯的3种代谢途径转化得到,d-柠檬烯为特征香气的前体物质,松油醇、右旋香芹酮、香芹醇、香芹酚、百里酚和4-异丙基-3-甲基苯酚为特征香气的中间体物质。(5)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是广陈皮的特征性成分,可能是其“味和而不甚辛烈”的原因之一。




6不同产地陈皮黄酮类成分对比表

品种(mg/g)

广陈皮

川陈皮

浙陈皮

建陈皮

药理作用

橙皮苷

59.47↑

56.42

53.24

52.24

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癌、调节免疫力、防辐射、保护心血管系统

多甲氧基黄酮

川陈皮素

10.84↓

总体↑

11.61

12.84

12.61

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胆固醇、降甘油三酯、抗炎、抗诱变、抗氧化、抗血小板凝聚、治疗缓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橘皮素

7.84↑

6.37

7.71

5.81

七甲氧基黄酮

1.02→

0.10

1.27

1.04

其他

黄酮类成分小结:(1)广陈皮黄酮类活性成分较其他陈皮含量多,其药理作用大。(2)2015版药典质量评价中只有橙皮苷标准,含量不得小于2.6%,但此标准不能很好地判别广陈皮的药材质量。广陈皮富含橙皮苷及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因此部分研究选择广陈皮中含量最高的两个多甲氧基黄酮陈皮素、橘皮素结合橙皮苷作为指标成分。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备注

生物碱(辛弗林)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和较强的扩张气管和支气管的作用,还能够提高新陈代谢、增加热量消耗、氨化脂肪,是一种天然兴奋剂,无副作用,已用于减肥等保健品种

青皮含量比陈皮里要高,有研究表明随贮藏年限的增加其辛弗林的含量有下降的趋势。

多糖类

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降糖

广陈皮15.74%大红袍12.07%温州蜜柑13.10%广陈皮含多糖类成分较其他种陈皮含量高

果胶

帮助血液凝固、降低胆固醇,治疗便秘和痢痰的功效


对羟福林

升压


纤维

清除亚硝酸盐


氨基酸

清楚自由基


陈皮水提物+多糖

止呕


7其他活性成分药理作用


(三)为何陈皮以“陈”为贵呢?

贮存时间对陈皮、广陈皮药材的质量也有影响。

传统认为陈皮入药,以陈用为佳,李果《药性赋》中六陈歌有“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能奏效奇”之句,而陈皮即为“六陈”之一。陶弘景《名医别录》云“陈皮疗气大胜,以东橘为好,西江

者不如,须陈久者为良。”王好古《汤液本草》亦云“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

《雷公炮炙论》云“其橘皮,年深者最妙。”李时珍《本草纲目》云“他药贵新,

唯此陈皮贵陈”。 至于陈皮需要陈放的原因,李士材曰“收藏又复陈久,则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汪昂谓“产广中陈久者良,故名陈皮,陈则烈气消,无燥散之患”。《药性赋新编》对六陈有谓“均系辛烈之品,恰当地存放一定时间后,其辛烈之性有减,则药性较纯和而效尤佳”。可见历代医家认为陈皮宜陈用,其原因在于消除其“烈气”。

现代亦有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原因是陈皮香气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其中以右旋柠檬烯含量最高,而右旋柠檬烯易挥发,易分解,存放时间越久,其损耗越多,故他们认为陈皮应该以鲜用为好。

有研究对不同贮存时间广陈皮药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时发现, 广陈皮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挥发性成分种类减少。挥发性成分总量下降。更有研究者认为陈皮陈用的目的是通过其贮存日久而达到所含的挥发油挥发,其气味消失,从而能理气调中,又不因燥性烈而伤阴。还有研究表明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挥发性成分下降,有机酸、酯类成分增加,甚至超过了橙皮苷的增加趋势。

不同贮藏年限陈皮黄酮类成分的变化,不同学者研究结果不一致。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随贮藏年限的延长有一定增加趋势,含量增高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可能与药材贮藏过程中相关酶的活性变化有关,又有可能与药材所含挥发性成分的散失有关。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指出陈皮“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梅夏季节多雨,微生物生长代谢旺盛而导致酶活性变化,进而影响陈皮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有研究发现黑曲霉可以促进陈皮中黄酮类物质的变化,其变化机理及其过程可能与黑曲霉相关代谢酶有关。故又从既往以中药为背景研究陈皮“陈久者良”转变为以微生物为背景研究陈皮陈化过程、机理及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

目前前关于不同贮藏年限陈皮的鉴别主要有性状鉴别、红外光谱鉴别和电子鼻技术鉴别等。对不同贮藏期外观性状的研究表明陈皮贮藏年限越长,其颜色越深,香气越淳而辛苦味渐减

以上讨论结果有可能是“陈皮宜陈”理论的根本原因。


(四)成分变化与采收时间

经分别考察药材在道地产地的不同产区以及药材不同采收期各有效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橙皮苷、挥发油在9和10月份含量较高,多糖含量在10和11月份含量较高,综合以上数据,建议陈皮采收期为9~11月份。


六、配伍应用

  1. 陈皮配苍术 治疗湿滞脾胃证。

  2. 陈皮配半夏 治疗湿痰证。

  3. 陈皮配茯苓 治疗湿痰证,标本兼治。

  4. 陈皮配厚朴 脾胃寒湿气滞证。

  5. 陈皮配人参 脾肺气虚证。


七、附方

  1. 平胃散(《简要济众方》)苍术、陈皮、厚朴、生姜、大枣、甘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适用于湿滞脾胃证。

  2.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白术、白芍、陈皮、防风。补脾柔肝,祛湿止泻。适用于脾虚肝旺之痛泄。

  3.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益气健脾,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4. 温胆汤(《三因方》)半夏、陈皮茯苓、生姜、竹茹、枳实、大枣、甘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适用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5.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半夏、陈皮、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燥湿化痰。适用于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参考文献:

[1]闫文莉.陈皮中黄酮类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2):2188-2190.

[2]徐展翅,马换换,李伟,宋卓悦,赵维波,张丹雁.广陈皮与普通陈皮的HPLC指纹图谱对比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04):721-726.

[3]李卫霞.陈皮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0):1521-1522+1555.

[4]郑国栋,罗美霞,罗琥捷,陈浩,苏超粤,徐冰冰,韦敏燕.不同品种来源陈皮总黄酮和多糖含量测定及分析比较研究[J].中南药学,2018,16(05):679-683.

[5]张利,黄敏,王婷,余楚纯,李立群,叶金玉,刘梅森.广陈皮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19):127-130.

[6]王智磊,张鑫,刘素娟,陈鸿平,刘友平.陈皮“陈久者良”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10):2580-2584.

[7]宋玉鹏,陈海芳,谭舒舒,胡源祥,杨武亮.不同陈皮来源药材中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和辛弗林的含量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09):2061-2064.

[8]鲍倩,夏荃,潘超美,周文婷,沈佩娴.基于Delphi法对广陈皮商品规格等级划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22):48-54.

[9]王智磊,伍清芳,刘素娟,张鑫,陈林,陈鸿平,刘友平.基于色度分析原理的广陈皮贮藏年限判别[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7,29(08):1355-1361.

[10]夏小涛. 复方柴归方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D].山西大学,2017.

[11]张潇. 柴归方提取物抗抑郁药效特点研究[D].山西大学,2017.

[12]郭俊伶. 参柴舒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症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

[13]王垲涵. 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分析及相关心理问题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14]张靖年. 广陈皮等6种栽培型陈皮的品质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15]罗琥捷,杨宜婷,李晓伟,罗美霞,胡坪君,陈浩,郑国栋.11个品种来源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的测定[J].中成药,2017,39(03):565-569.

[16]钟永翠,巩珺,徐家能,杨立伟,梁生旺.基于3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比值鉴别广陈皮道地性[J].药物分析杂志,2017,37(01):20-29.

[17]赖昌林,吴鸿,倪根金.中药广陈皮与新会皮药名出现年代考[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04):789-794.

[18]陈旺南,李小静,梁社坚.陈皮话古今[J].生命世界,2016(10):6-9.

[19]魏莹,李文东,杨武亮.HPLC法测定不同贮存年限广陈皮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6,27(15):2131-2134.

[20]闫珂巍,王福,梅国荣,卢俊宇,张岚,付桂兰,陈林,刘友平,陈鸿平.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定性鉴别广陈皮模型的建立[J].中草药,2015,46(20):3096-3099.

[21]高俊丽,邵艳华,李倩,章润菁,丁平.广陈皮及其近缘种药用植物的HPTLC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10):1020-1025.

[22]巩珺. 利用药物分析的组合技术研究“广陈皮”的道地性内涵[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23]叶晓岚,宋粉云,范国荣,毋福海.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广陈皮药材中的11种化学成分[J].色谱,2015,33(04):423-427.

[24]唐维,叶勇树,王国才,李药兰,冯毅凡,吴霞.广陈皮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04):30-33.

[25]吴霞,叶勇树,王国才,李药兰.HPLC法测定陈皮水提物中三种活性成分含量[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03):24-27.

[26]欧小群,王瑾,李鹏,黄勤挽,杨秀梅,谭茂兰.广陈皮及其近缘品种挥发油成分的比较[J].中成药,2015,37(02):364-370.

[27]陈林,胡媛,刘友平,闫珂巍,陈鸿平.电子鼻在陈皮“气味”鉴别中的应用研究[J].中药与临床,2014,5(03):6-9.

[28]韦正,陈鸿平,杨丽,刘荣,彭月,刘友平.不同贮藏年限广陈皮中辛弗林及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05):982-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