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传承“孝”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2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传承“孝”文化

陈洁亚

浙江省慈溪市长河镇蓝天小学

一、产生背景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孝”文化底蕴,“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个人品德形成之根源。传承传统的“孝”文化,对培养未成年人人格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我校的学生全是新慈溪居民的孩子,他们生活的家庭大多经济拮据、文化落后,而且大部分家长忙于生计,跟孩子接触时间少,根本没有时间去教育和管理孩子,导致很多学生与父母感情薄弱,“孝”意识也比较淡薄;另一些学生从小跟着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生活,要什么给什么,造成学生自勉自立能力差,遇事争吵不让,凡事以我为主,以我为尊,导致性格偏失。为改变学生的惟我独尊,事事占便宜的思想,树立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的良好风气,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

二、实施步骤

(一)分析调查问卷,了解“孝”意识现状

“孝”文化教育活动开发前期,我校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孝”行为问卷调查(前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中高段的学生偏离了“孝”的一些行为。经过调查了解,因为我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新慈溪居民的孩子,很多家长为忙于生计,都疲于奔波工作之中,很少与孩子接触。久而久之,孩子跟父母的沟通交流也愈发少了,相互间比较“冷淡”。同时,中高年级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社会的舆论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影响,如老人摔倒后,你的表现?有42.3%的学生选择看情况,了解原因,答案如同春晚小品《扶不扶》。

如下为中高段学生问卷中的部分数据情况:

家庭篇章

序号

题目

A%

B%

C%

D%

1

早晚放学回家,你会不会向父母问好?

42.3%

5.1%

45.5%

7.1%

3

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多少?

17.3%

48.7%

34.0%

10

和父母发生矛盾,你是怎么处理的?

24.4%

61.5%

14.1%

社会篇章

序号

题目

A%

B%

C%

D%

6

过马路时,看到老人你会扶她(他)过马路吗?

16.7%

51.9%

31.4%

8

当看到老人摔倒,你会?

49.4%

8.3%

42.3%

可以看出,中高段学生对父母,对老人的“孝”意识比较薄弱。

(二)开展多维活动,加强“孝”意识教育

1.以校园“和”文化建设为阵地,营造浓厚“孝”氛围。

每周一期的“孝”名言名句出现在电子屏上;各班教室的走廊横挂着行“孝”的意义;进入教室,黑板报上“孝”的大字赫然在目,让每个进入校园的学生不仅增加了“孝”知识,更是思想上受到洗礼。

2. 以多维活动开展为平台,强化多样“孝”行为。

1)主题节日答谢活动。五月的母亲节、端午节、六月的父亲节,九月的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了系列的感恩答谢活动。如“孝进校园,感恩母爱”活动,给妈妈泡一杯茶,帮妈妈捶捶背等每日可操作的行动,践行1+1“孝”行(每天做“一”件感恩的基础上,为期至少“一”周),并动手制作一份贺卡送给母亲,答谢母亲的恩情。

2)主题绘画征集活动。爱是伟大的,可是家长忙于工作的奔波,很少与孩子接触,而学生又羞于表述,开展感恩父母主题绘画征集活动,给学生向父母表达爱的机会。活动中,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参与,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了对爸爸妈妈想说的,进一步融合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学生们表示自己跟父母的距离更近了。

3主题征文系列活动。开展“感恩”、“夸夸我的好老师”、“妈妈我想对你说”、“赞扬父亲的诗歌”等主题的征文征集活动,不仅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行“孝”的情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

4)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加强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深化和谐校园建设,我校开展了“孝进课堂,文明随身”——主题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活动不仅进行个人项目,还进行了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项目,包括以“孝”为主题的手抄报、书签、宣传语、宣传画评比,还包括“孝”主题队会、“孝”演讲比赛、“日行一孝”记录评比,“孝”篇吟诵记录评比等,同时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三)研制评价制度,评选“十佳小孝星”

为激励未成年人提升“孝”意识,并逐步走向“孝”行为,付诸于“孝”实践,学校结合多方面研制了《“十佳小孝星”评价制度》(见附件1)。由家长推荐,填写《“十佳小孝星”推荐表》(见附件3)上交班主任;然后班级评选,选出3名“班级小孝星”;再由班主任推荐到大队部,评选出“在家尽孝心,在校尽爱心,在外传美德”的“十佳小孝星”。

我们会定期多角度地考量学生的表现,评选优异的学生为“小孝星”,并予以物质与精神奖励,同时鞭策尚需进步的学生。至今,我们已评选出三届“十佳小孝星”,并在晨会、校园展板、走廊悬挂优秀事迹等途径对“小孝星”进行宣传和展示,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三、创新举措

本创意项目主要经历:1.调查问卷,了解“孝”意识现状;2. 多维活动,加强“孝”意识教育;3. 评价制度,评选“十佳小孝星”;4.社会实践,传承传统“孝”文化,共四个环节。对未成年人实施以多维活动为载体的“孝”意识教育,从思想上教化了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知道怎么去孝敬父母,使学生形成了“孝”意识,懂得“孝”知识,践行了“孝”行为,传承了传统“孝”文化。

(一)活动承载---助推“孝”文化深入

自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多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以“孝”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还特别邀请宣讲团进行“真爱教育”大型演讲活动,使全校师生深受教育,同时表彰在宣传教育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各项活动融汇交错地有序开展和进行着,开展“孝在校园”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从“孝”意识走向学生的“孝”行为。

(二)家校合力---深化“孝”行为落实

为落实学生的“孝“行为,结合家长与学校的力量,深化学生“孝”行为的落实。我校不仅每学期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与家长携手搞好“孝”意识教育工作;同时,在学生“每日一孝”的活动中,由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过程发展性评价,以做好学生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学生评价活动。

(三)构建体系——打造“孝”文化特色

构建评价机制及评选机制,进一步激励全校学生提升“孝”意识,评选表现优异的学生为“十佳小孝星”,同时将这些学生的优秀表现上墙,作为“孝”意识教育的活教材,使每个学生都能以他们为榜样成长。

自活动开展以来,通过营造浓厚的“孝”宣传氛围,也逐渐形成了“孝”德育教育的特色。走进校园,每周一期的孝名言名句出现在电子屏上,让每个进入校园的师生不仅增生了知识,而且思想上受到洗礼;各班教室的走廊着横挂着行孝的意义,如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让人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进入教室,黑板报上“孝”的大字赫然在目,给人以警示;同时,每学期必有一期关于以“孝”为主题的黑板期刊,更是让人觉醒。同时,我校开展了“党建引领,孝在校园”及“孝行传唱、共庆六一”等大型庆六一活动,以“孝”为主题开展文艺表演活动,并在活动中给“十佳小孝星”颁奖也成了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特色。另外,我校将每次开展的系列“孝”活动制作成展板,放在校园内,学生通过展板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孝”意识,并逐渐地将“孝”意识教育转化为内驱力,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四、基本成效

自活动开展以来,这些未成年人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情趣爱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仅是外在的环境,更是内在的心灵。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开始有了转变,他们能积极面对人生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情趣。很多家长向学校反馈,孩子们在家中的表现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改观。家长坦言,虽然我们依然忙于工作,很少有空关注孩子,但孩子们懂事了很多,对工作回到家的父母予以问候,递茶、捶背……家长也表示,受孩子的影响,家长也学着去孝敬远在老家的父母,常回家看看了。学生是学校的主题,学生们经过这一年来的文化熏陶和教育,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最鲜活的血液灵动起来了,给学校注入了最新鲜的血液,整个校园也充满能量。

五、活动启示

我校“孝”文化教育的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肯定。在得到家长的肯定同时,我们也对下一阶段我校“孝”文化教育的实施,在活动内容、活动场地、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方向。接下来学校会实行“孝”文化雏鹰争章,激发孩子们的活动兴趣;考虑“孝”文化的传统特点,将古代人物与现代任务相结合,创设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孝”课程,创建属于我们学校的“孝”德育教育特色,让传统“孝”文化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