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预防感染,这些细节别忽略

/ 2

产褥期预防感染,这些细节别忽略

史光清

冕宁县中医医院 四川西昌 615600


产褥感染是指产妇在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主要症状是发热、疼痛和异常恶露,同时由于感染部位、程度以及扩散范围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会有所不同。产褥感染对产妇危害性及大,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疾病之一,所以在产妇产后出现发热症状后首先就要考虑是否为产褥感染,早发现早治疗。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欲的一段时期,通常为6周。β-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产褥感染最常见的原因,且多为混合感染,主要症状为发热、疼痛、异常恶露,存在相关症状的产妇,一定要及时就诊,尤其是产后发热的产妇。一旦确诊为产褥感染,应尽快应用广谱、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然后根据感染的病原体来调整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对于脓肿形成或子宫内残留感染组织者,应积极进行手术处理。产褥感染的发生,跟产后女性的身体状态有关:正常女性的阴道环境对各种致病因子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但分娩时由于体力消耗、产时出血等各种原因,生殖道原有的平衡遭到,使得病原体得以入侵,从而造成感染。

产褥感染的症状

①发热:产后头几天,轻度的体温升高是正常现象,但如若2~3天低热后,突然出现高热(超过38℃),就要考虑感染可能了。

②疼痛:剖腹产的产妇如果出现腹部刀口疼痛难忍,顺产的产妇如果有会阴部肿痛,都有可能是这些部位出现了感染。

③异常恶露:如果恶露颜色变浅之后颜色又加深,或恶露味道难闻,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这种时候,先不要自己随意用洗剂冲洗,因为可能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虽然听起来可怕,但是做好预防,就不必担心了。

产褥感染的病因

引发产褥感染的常见诱因包括:产妇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孕期贫血、孕期卫生情况差、胎膜早破。引发产褥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①需氧菌: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等;②厌氧菌: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脆弱类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等。产褥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就是β-溶血性链球菌,且多为该病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

上述病原体入侵机体导致产褥感染的途径主要有两种,①外源性途径:指外界病原体进入产道导致感染,主要通过医护人员消毒不严或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种手术器械以及产妇临产前性生活等途径进入机体;②内源性途径:在正常孕妇的生殖道内存在许多微生物,他们比平常不会致病,但是当孕产妇抵抗力降低、病原体数量和毒力增加时,这些非致病微生物可转变为致病微生物而导致感染。

产褥感染的治疗

①应用抗菌药物:在还没确定病原体之前,医生会根据症状来选择广谱高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定病原体和敏感抗菌药物后,医生会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类型和剂量。对于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在短期内加用适量糖皮质激素,可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②胎盘、胎膜残留处理:医生在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同时,会彻底清除宫腔内的残留物。早期医生会先行宫内感染组织钳夹术,待感染彻底控制以及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彻底清宫,以避免早期因刮宫而引起感染扩散、子宫内膜破坏和子宫穿孔。

③手术治疗:对于有会阴伤口、腹部切口感染形成脓肿者,医生会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有盆腔脓肿者,医生会建议进行穿刺引流,或切开引流;子宫严重感染、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者,应及时行子宫切除术,以免病情加重。

④抗凝治疗: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时,要采取抗凝治疗,通常采用静脉输注肝素钠疗法,目的是溶栓、疏通堵塞的血管,避免肢体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凝血功能,以免发生凝血功能异常日印发脑出血等严重用药不良反应。

预防产褥期感染

①注意个人卫生:预防产褥期感染的第一件事就是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私处的清洁卫生。在清洗衣物时,产妇的内裤一定要单独清洗,避免交叉感染。产前2个月内以及产后42天内,避免性生活和盆浴。

②及时治疗孕期并发症:例如孕期贫血、阴道炎症、泌尿系感染等,都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增加产后发生感染的风险。在孕期发现异常,一定及时治疗,孕期对症吃药并不会对胎儿造成负面影响,如果疾病拖着不去看,反而会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胎儿。

③敢于对月子陋习说不: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人不再迷信了,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存在着不少的月子陋习,比如大热天不能洗头、洗澡、甚至在大夏天也必须要裹着厚厚的被子。事实上这种情况很容易滋生细菌,会大大增加产褥感染的风险,产妇一定要对拒绝这些陋习。

④加强营养,适当锻炼:产后的妈妈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做一些盆底康复的训练,为以后的体育锻炼打好基础,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更可以预防盆底肌松弛,不仅可以预防漏尿,还有益性生活。

⑤按时产检:只有按时进行产检和产后检查,才能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病情。

产褥期感染还能喂奶吗?

如果发热超过 38 ℃ 以上,应停止喂奶,由于乳汁温度与体温相同,如果婴儿吸入热的母乳,有可能会引起腹泻。另外,有些治疗药物也可能影响母乳喂养。具体该何时恢复喂奶,需要根据治疗的情况,由医生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