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2

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特点

贡夏青

天长市人民医院儿科 安徽省天长市 239300

【摘要】目的 对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特点进行探究,并分析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抽样原则对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接诊的78例机械通气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开展研究,对其感染病原菌特点进行探究,同时按照电脑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机械通气时间、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机械通气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有关,并且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护理满意。

【关键词】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病原菌特点;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为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和多种致病菌有关,加重患者病情进展,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造成脱机困难,危及生命安全[1-2]。所以,辅以合理、安全的护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循证护理作为一项新型护理模式,较常规护理更具有实用性、科学性等特点,容易取得患者的接受、认可。现选择我院机械通气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开展研究,在明确其病原菌特点基础上,深入探究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1)呼吸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意识障碍;(2)与《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3]提出的相关标准符合;(3)患者家属知晓研究,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1)合并心理疾患、肝肾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2)相关药物禁忌证、气管插管禁忌症;(3)拒绝参与研究试验。

现参照上述标准,对我院78例机械通气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开展研究,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9例,男20/女19,年龄30~60岁。研究组39例,男21/女18,年龄28~60岁。经比较,确定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

1.2方法

1.2.1细菌分离鉴定

工具为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API细菌鉴定条;步骤为采集所有患者尿标本、唾液血标本,送至实验室完成相应检查,确定所含菌株。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积极应对异常问题;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同时结合呼吸状况合理调整呼吸机管路,注意保持呼吸机管路清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联系医生配合救治。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循证护理,如下:(1)明确护理问题,结合以往护理情况,确定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的问题及风险。(2)循证支持,根据商户数问题,通过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筛选出科学价值较高的资料,

以掌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预防、护理等措施。(3)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审慎评审文献资料的真实性、实用性、有效性。(4)结合所获得的的科研证据、患者个人需求、临床护理经验,拟定、落实护理方案。(5)护理内容,①加强巡视次数,重点查看、评估气管插管是否稳定;②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促进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③适当抬高患者床头,以30°~45°为宜;④烦躁者,予以镇静镇痛,实施每日唤醒;⑤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1次/周;⑥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尤其是手卫生制度;⑦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温湿度适宜,以25℃左右、50%~60%为宜;⑧病房(地面及物体表明、空气)应定时消毒,2~3次/d。

1.3观察指标

(1)病原菌特点分析;(2)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另外同时采用本院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为工具,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状况,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24.0为工具,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c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病原菌特点分析

共78例患者,检出78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常见,其次为真菌、革兰阴性菌,见表1。

表1.病原菌特点分析

组别

例数/构成比

革兰阳性菌

46(58.97)

革兰阴性菌

12(15.38)

真菌

20(25.64)

2.2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减短,但护理满意度评分增高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609b3f3d57945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

组别

机械通气时间(d)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

对照组(n=39)

13.29±1.19

80.43±6.21

研究组(n=39)

9.23±1.13

92.59±7.35

t

15.450

7.892

P

0.000

0.000

3讨论

作为通气方式的一种,机械通气能够通过机械装置的辅助作用,达到控制/改变自主呼吸目的,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限,降低病死率[4]。值得注意的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为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给患者治疗效果及健康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所以,尽早诊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于患者预后恢复情况来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结果“表1”显示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有关,提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将会增高多种抗生素耐药风险,降低治疗效果,增加病死率。

么颖等[5]人指出,循证护理可有效减短机械通气时间,加速机体恢复进程。循证护理是在一切护理活动中,通过多方面渠道了解疾病,制定护理计划,并且依次完成提出问题、证据支持、护理实施等步骤,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的过程。为了进一步明确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中的有效性、可行性,现对我院机械通气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开展研究,结果“表2”显示,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减短,而护理满意度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表示循证护理较常规护理更易促使患者从中受益。循证护理的开展,能够促使护理人员针对评估患者插管状态,确保插管稳定及气囊压力充足,防止套管周围病原菌因气压过低而进入呼吸道,诱发肺部感染;帮助患者更换体位,以及辅以吸痰、拍背等处理,利于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及含菌气体吸入。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虽然和多种病原菌有关,但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建议医护人员对该病原菌予以高度重视,积极采用循证护理,减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期望值。介于本研究样本量不足、结局指标不完善等局限,建议深入探究该患者病原菌临床分布特点及临床护理情况,以期丰富研究成果,提升我国机械通气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机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潘丽娟,王荣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19(4):363-365.

[2]张晓燕,侯铭,侯尚妍,等.ICU护士每班护理机械通气病人比例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5):850-854.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 41(4):255-280.

[4]杨梦雅,章敏之,熊梅凤,等.去定植治疗对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9):18-20.

[5]么颖,陈琪,祝鹏英,等.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析及循证干预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7):994-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