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检验中的效果及优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2

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检验中的效果及优势

徐丽

(威海现代妇产医院 山东 威海 264205)

【摘要】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检验中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将时间范围锁定在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之间,从本时间段于我院申请悬浮红细胞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例进行调查。将其按照交叉配血方式分为两组。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作为参比组,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后的配血情况。结果:在对经过不同方式交叉配血后,试验组中出现主侧凝集的患者有0例,出现次侧凝集的患者有0例。参比组中出现主侧凝集的患者有1例,出现次侧凝集的患者有1例。试验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与参比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临床输血检验时,使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交叉配血的检查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建议使用。

【关键词】微柱凝胶技术;临床输血检验;不规则抗体检出率


临床输血是指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所患疾病,采取输血治疗改善病情的方式。通过将健康血液输送到患者体内,从而增加血容量,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的治疗手段[1]。但为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现象,一般需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在主侧次侧无凝血现象时方可进行输血治疗。不同的交叉配血方式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有所差异[2]。基于此,本文选取时间区间在2020.05-2021.02之间申请悬浮红细胞治疗的患者20例,对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检验中的效果及优势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之间申请悬浮红细胞治疗的患者20例,将20例患者以交叉配血的方式进行分组,即参比组(n=10)和试验组(n=10)。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订有关协议,排除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精神异常、言语沟通障碍、研究依从性差患者。参比组10例研究患者均为女性,其年龄下限为19岁,年龄上限为71岁,年龄均值为(45.12±3.59)岁;试验组10例研究患者均为女性,其年龄下限为20岁,年龄上限为70岁,年龄均值为(44.97±3.68)岁。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之间进行比对后差异性不显著(P>0.05),说明具有较好可比性。

1.2方法

参比组患者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在清晨患者处于空腹状态下进行血液样本采集,之后将供血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置于适量生理盐水中,制备5%的红细胞悬液,准备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选取两支无菌试管,分别标上主侧和次侧。之后在标有主侧试管中加入2滴受血者血浆和1滴所制的献血者5% 红细胞悬液,在标有次测试管中加入2滴献血者血浆和1滴所制的受血者5%红细胞悬液。然后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加入0.65ml的低离子介质溶液,充分混匀后,再加入Polybrene溶液2滴,混匀后放置1min。然后,使用设定好的离心机,转速为每分钟3400转,时长为10s,对两个试管进行离心,去除上清液,留管底部的0.1ml液体进行观察分析,若无凝集需要重做。最后,加入Recuspending2滴,轻轻震荡混匀并观察结果。

试验组患者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交叉配血。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在清晨患者处于空腹状态下进行血液样本采集,之后将供血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置于适量生理盐水中,制备1%的红细胞悬液,准备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选取本院采购的凝胶卡,在填写好患者姓名等基本资料后,标记好主侧、次侧以及自身对照印记,将凝胶卡的封条全部揭开。然后,在主侧孔内加入50ul献血者所制的1% 红细胞悬液和25uL受血者血浆,在次侧孔中加入50uL 受血者所制的1% 红细胞悬液和25uL献血者血浆,在自身对照孔中加入50ul受血者所致的1%红细胞悬液和25uL受检者血清。然后将其放于37℃恒温状态下保存15min。最后,使用设定好的离心机对一个凝胶卡进行离心,然后进行观察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后的配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不规则抗体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后的配血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检测,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作X2检验。两组数据进行比对后,当出现P<0.05时,差异有意义。

  1. 结果

试验组中出现主侧凝集的患者有0例,占比0.00%、出现次侧凝集的患者有0例,占比0.00%。参比组中出现主侧凝集的患者有1例,占比10.00%。出现次侧凝集的患者有1例,占比10.00%。试验组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与参比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对比(n%

组别

例数(n)

不规则抗体检出率(%)

试验组

10

0(0.00)

参比组

10

2(20.00)

X2


2.2222

P值


0.1360

  1. 讨论

临床输血检验是检查输血治疗安全性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交叉配血试验,研究主侧中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含有抗供血者红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若不凝集表示主侧合格;研究次侧中供血者血清中有无含抗受血者红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若不凝集表示次侧合格。两者均合格后,表示受血者与供血者血型一致,可进行输血治疗,实现临床输血安全。但不同的交叉配血方式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有所不同,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

聚凝胺法是一种常用检测方式,因聚凝胺属于一种四胺聚合物,能够与红细胞上的负电荷进行中和,从而降低红细胞电位,缩短红细胞间的距离,形成可逆性非特异性红细胞凝聚现象。通过此法能够迅速检测出大量意外血型抗体,为输血治疗提供安全保障,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并排除免疫细胞聚合引起的假阳性等优点,对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升高,此检测方式的不足之处逐渐凸显出来。此实验易受到肝素、冷凝素和检测用具清洁程度影响,产生溶血现象,容易出现失误、漏检现象,试验安全性不高。

微柱凝胶技术是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微柱凝胶介质中发生凝集反应的免疫学方法,是融合凝胶过滤技术、离心技术、分子筛过滤技术、红细胞凝集试验技术等多种技术的检测方式。可以根据凝胶种类的不同和浓度的不同,合理的控制分子筛的孔径大小,保证仅许可红细胞通过,达到分辨凝集红细胞和非凝集红细胞的作用。此技术适用于临床ABO血型的检测、Rh血型抗原的检测、血小板筛检以及交叉配血等情况。选择此法进行交叉配血的优点有(1)操作简便、无需清洗、检测耗时短;(2)结果清晰稳定,易于记录并判断;(3)实验步骤标准化,自动化程度高;(4)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5)结合条形码技术上机检测,减少手工标记,降低失误率。所以,此方法是一种优秀的交叉配血检验的安全手段。

本研究表明,在对进行不同方式交叉配血后,试验组中出现主侧凝集:次侧凝集为0:0。参比组中出现主侧凝集:次侧凝集为1:1。试验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00%与参比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20.0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进行临床输血检验工作时,使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效果较聚凝胺法好,具有干扰少、特异性高的特点,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晓霞,庞文英,陆慧.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检验中的效果及优势[J].智慧健康,2019,5(23):55-57.

[2]李青.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检验中的效果及优势[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