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研究

陈亚

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服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80例)作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有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实施制定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行遵医嘱用药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比对照组要合理,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服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实施制定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可以充分提高患者的用药合理性,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患者的预后因此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常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在临床中,抗菌药物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药物。主要指的是一些具有灭菌或者能够抑制菌活性作用的药类,包含喹诺酮类、米错类等化学合成类药物,常用的抗菌药物与其他类型的药物相比较,前者具有用药时间、半衰期等严格的要求。所以,为了充分提升常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本文主要对我院80例服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展开了分析研究,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之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之后记录得出的数据,并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性与用药时间等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服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为: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40例),另一组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中,女19例,男21例,最小年龄是25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51.75±5.24)岁;对照组中,女20例,男20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为(53.05±5.22)。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遵医嘱用药治疗,告知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和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制定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由专业医生对患者实际的病情进行分析后,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用药方案,让患者合理的服用抗菌药物的剂量、用药间隔时间以及合理用药的方式等。常用的抗菌药物服用方案如下:(1) β- 内酰胺类:该类药物是一种具有时间依赖性的药物,所以在服用此类药物的一天时间内,具有强效的抗菌作用。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每天服用3-4次;头孢曲松类和头孢西尼类药物,根据患者病情尽量减少,将用药的间隔延长;(2)大环内脂类药物,需要按照患者新陈代谢水平决定,如,红霉素药物、乙酰螺旋霉素的用药间隔为每天3-4次,而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用药间隔每天1次即可;(3)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浓度依赖性的药物,药物的浓度会影响到药效,所以不可大剂量服用此类药物,如依洛沙星类或氧氟沙星类药物,每天用药1-2次即可;(4)设定好用药方案后,要告知患者严格根据方案来用药,并加强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分析评估,及时进行用药方案调整,减少患者出现用药错误的次数,从而控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1.3评价标准

患者用药合理性对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合理用药的情况,并进行比较。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比较:护理人员要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皮肤红肿、腹痛腹泻。总不良反应率=(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皮肤红肿+腹痛腹泻)×100%。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30.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n/%)来表示,根据χ2值实施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重要意义。2结果

2.1两组患者用药合理性对比,见表1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合理性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重要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合理性对比(%)

组别

例数

合理

不合理

观察组(n=)

40

39(97.50)

1(2.50)

对照组(n=)

40

29(72.50)

11(27.50)

χ2


9.52

P值


0.02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2

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50%),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重要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

皮肤红肿

腹痛腹泻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n=)

40

1(2.50)

1(2.50)

0(0.00)

0(0.00)

2(5.00)

对照组(n=)

40

3(7.50)

1(2.50)

1(2.50)

2(5.00)

7(17.50)

χ2


-

-

-

-

4.64

P值


-

-

-

-

0.03

3讨论

在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较多,所以在使用时,理应根据患者实际的病情进行不同药物选择。常见的抗菌药物有β- 内酰胺类、大环内脂类、诺酮类以及喹诺酮类等,因为每一种类型的抗菌药物特性不同,所以其用药的时间、方法以及剂量都不同,所以在服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指导的用药方案来服用。通过本次研究表明,对服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实施制定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可以充分提高患者的用药合理性,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患者的预后因此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段威. 探讨和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合理用药措施[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1):232-234.

[2]汪燕,黄艳,徐海燕等. 常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6):107-108.

[3]黄山鉴.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选择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9):236-238.

[4]刘连华. 浅谈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