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应用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优质护理应用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研究

陈苗 陈超 郭新娟

泰安市中心医院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应用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76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2组,参照组38例患者予以传统护理方式,研讨组38例患者则运用优质护理干预,着重就其有效性及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研讨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性86.84%高于参照组52.63%,P值<0.05,组间数据呈统计学差异。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有效性在本文中再次得到论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颅脑外伤;有效性;临床价值;研究

颅脑外伤属于外伤性疾病,它的发生一般与高空坠落、交通事故、重物撞击等因素有关,患者常伴有剧烈头疼、烦躁、意识障碍等表现,严重可发生脑疝[1]。有资料指出颅脑外伤患者病情恶化主要源自颅内压力快速增加,目前临床仍无有效的医治方式,通过护理干预可改善病情状况,提升生活质量[2]。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分组实施传统护理与优质护理干预,着重就其有效性及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76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2组,参照组38例患者予以传统护理方式,研讨组38例患者则运用优质护理干预。纳入标准:已确诊为颅脑外伤,患者年龄均超过18岁。对于研究流程患者家属已充分了解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超过70岁的患者,合并严重的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照组:男女比例21:17,年龄23-57岁,平均(36.13±9.14)岁,受伤原因分为车祸、高处坠落、击打伤分别有患者14例、11例、13例。研讨组:男女比例20:18,年龄25-58岁,平均(36.78±9.36)岁,受伤原因分为车祸、高处坠落、击打伤分别有患者15例、12例、11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等方面信息来看,组间未呈现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38例患者实施传统专科护理干预方案,对于患者的血压、脉搏、瞳孔等变化进行监测,并给予颅内压下降、止血、水电解质平衡纠正等常规治疗措施,同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研讨组38例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执行:

1.2 .1绿色通道的建立

对于颅脑外伤患者基础生命体征予以稳定后,实施绿色通道管理。如患者表现出低血压或心率加快,可能存在肾脏受损情况,应快速展开相关检查;如患者始终昏迷,则关注其呼吸道是否畅通,同时严密观察是否存在脑部先兆;如患者存在高热表现时,护理人员可运用冰敷法为其降温,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意识。待患者意识恢复后,需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并有效调理其饮食与睡眠,直到病情稳定后,可及时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期间,就当保持高度的耐心与温和的态度,不断鼓励患者,让其重拾治愈信心。

1.2 .2提升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理念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不断更新优质护理相关文件,让护理人员同意识到优质护理干预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加强宣传与教育,让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对于传统护理模式积极予以改善,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开拓新的护理方式,同时给予一定的奖惩激励方式,对于表现特别优异的护理人员给予奖金鼓励、颁发荣誉证书,进一步促进护理工作高效、优质的完成,有效避免资源浪费。

1.2 .3心理干预的加强

患者往往因疾病影响而产生情绪波动,此时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发现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每周组织患者座谈,一同听取专家对于疾病知识、恢复期的功能康复训练等方面的建议,让每一位患者逐步认识到机体从不适感觉慢慢康复是一正常过程,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促进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与治疗。可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先由护理人员正确示范,同时通过听音乐、读书看报、聊天等方式让患者分散注意力,进而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护理后患者的神智完全恢复正常,未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可评价为显效;护理后患者的神智恢复正常,但存在轻微语言、运动等功能性障碍可评价为有效;护理后患者的神智未恢复或死亡或成为植物人可评价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收集的数据经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护理有效性作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x2值验证,P<0.05,反映组间数据呈统计学差异。

  1.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有效性指标

研讨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性86.84%高于参照组52.63%,P值<0.05,组间数据呈统计学差异。

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指标[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护理有效性

研讨组

38

21(55.26)

12(31.58)

5(13.16)

33(86.84)

参照组

38

14(36.84)

6(15.79)

18(47.37)

20(52.63)

x2

-

-

-

-

10.5365

P值

-

-

-

-

0.0012

3讨论

颅脑外伤常会伴随神经功能障碍,认知、行为等均会受到影响,加之护理期间需为患者实施多次机械式排痰、通气等处理,感染率升高,严重时危及生命安全[3]。优质护理服务具全面性、针对性,过程中不断强化护患间协调与默契,有利于护理效果的提升[4]。在患者未完全恢复意识时给予患者体位、监测等护理服务,待其清醒后循序渐进给予康复指导,心理干预等。在疾病初期选择合适的营养液防止患者营养不良,同时提升其抵抗力,进一步确保疗效[5]

研讨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性86.84%高于参照组52.63%,P值<0.05,组间数据呈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应用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有效性在本文中再次得到论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文静,王琴.探讨优质护理对改善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预防感染的作用[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9(3):397-398.

[2]王红川,王银萍,廖玲英, 等.优质护理服务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对其焦虑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的影响[J].康颐,2020,11(5):187.

[3]闵艳.优质护理服务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49):134.

[4]郑晓静,文丽敏,蔡圆.优质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探讨[J].心理月刊,2020,15(2):137.

[5]黄小燕,倪扣.优质护理在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及感染预防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