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保护动态监测及应急管理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对环境保护动态监测及应急管理的分析

邓韵

佛山弘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而一些环境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在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除了要有完善的后期处理方案,还需要加强环境应急监测。本文强调,只有意识到环境应急监测在环境突发事件中的重要性,合理采用环境应急监测的有效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重大环境突发污染事件发生,确保我国社会经济能够健康持久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动态监测;应急管理

1、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

突发事件种类繁多,既有生产类的,也有生活类的,突发环境事件是其中一种类型。突发环境事件同时具有突发事件和环境事件的特征。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社会事件。环境污染是指因为自然的原因或者人类的活动,向自然界排入了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而产生危害后果的行为。

2、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概述

在环境保护中,加强对环境应急监测可以减少周边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通过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预测和监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破坏环境事件的发生。但是,近几年我国的环境破坏事件的发生也与环境应急监测有关。一方面,国家对环境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力度不到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发展较晚,在制定环境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中对一些具体的管理要求不到位,导致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漏洞百出,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不能科学的判断,影响最终的决策。另一方面,对环境应急监测的仪器设备研发不足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发展较晚,专业人员缺失,技术不足,能力有限,进而影响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的提升。同时,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缺乏信息化和数据化的支撑也是其中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提高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迫在眉睫。

3、环境应急监测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应急联动是指应急指挥部门或者应急处置小组使参加应急救援的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之间形成的应急联动。完善应急联动机制,一是要通过联合演练实现政府部门联动以及政府部门与社会联动,提高应急救援人员处理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演练应急响应程序,加强环境应急的实战能力。二是要尽快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在环保、安监、公安、交通、水利等部门尽快建立长效联动机制,才能快速高效地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在短时间内控制事件的影响,将对环境的破坏和公众健康的损害降到最低。三是将社会力量纳入到政府的应急联动机制中来。特别是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应急力量,其对于某些方面的应急有自己的特殊优势,可以弥补政府应急力量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如肇事企业对自己单位化学品的熟悉肯定会远超政府机构,另外像温州绿眼睛、壹加壹等社会环保团体的在民众中社会影响力,可以帮助应急信息的正确传播,防止造成不必要的骚乱。

3.2 加强专业合作,建设专业化机构

建设专业化环境应急机构,一是加强跨部门合作。人们说,“术业有专攻”,即使是像消防这样的专业应急部门,对环境应急有时候也是束手无策。像可以与水反应的物质或者可以溶于水并随着水流扩散的化学物质,其环境应急就不能单单用水来控制,实际环境应急案例中,就有遇到化学物质与水剧烈反应和污染扩散的情况。这就需要加强对应急单位的环境应急教育。可以学习美国的经验,由环保部门抽拨部分环境应急经费购买环境应急装备和应急化学品给消防部门,并对一线的消防队员进行环境应急知识的培训,确保消防人员第一时间正确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二是在环保部门内部建设专业的环境应急单位。环保的监察、监测、应急、信息中心、宣传等多个部门都参与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去,为避免各自为战的情况,提高队伍应急能力,需要在环保部门内部建设一个独立的应急单位,对环保部门内部参与环境应急的部门进行统一指挥。

3.3 加强环境应急演练

环境应急演练是检验环境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为环境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为应急人员提供实战训练。没有进行环境应急演练的应急预案只是纸上谈兵,难说有什么效果。当前加强环境应急演练,一是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环境风险企业每年不少于一次环境应急演练的频次进行,重点企业和敏感区域要加大演练频次。二是从突发环境事件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其发生是非人性化,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环境应急演练要动真格,不走过场,真正起到检验环境应急处置实战效果的作用。三是要增加环境应急专项演练。当前温州市虽然进行了很多综合性环境应急演练,但经常混合到安全演练、消防演练中去,难以达到演练目的。今后要结合综合性环境应急演练,大力发展环境应急专项演练,积累环境应急经验,考验环境应急保障,培养一批环境应急的专门人才。

3.4 加强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

环境风险预警系统是指对一定时期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确定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速度以及达到某一变化限度的时间等,按需要适时地给出变化和恶化的各种警戒信息及相应对策。建立包括环境监管、环境监测、预警、环境事故应对等多种功能的环境风险预警评估体系,是全面提高我们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最终要求。核心是要在环境风险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的平台,可以实现事故预测、风险评价、事故预防、应急响应、应急救援等要求。这个风险预警系统应同时联接环保、消防、公安、卫生、行政执法等多个部门,实现环境应急的信息共享。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通过调用前期掌握的风险源信息和应急预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造成污染的程度、可能影响的范围、演变的趋势、应该采取的措施等进行分析研判,初步确定响应级别和响应方式,启动响应程序,为应急指挥机构调动应急救援部门采取应急响应措施,进行快速应急救援。

3.5 完善事件调查与损害评估体系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根据有关规定,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牵头,可会同监察机关及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事件调查,查明事件原因和性质,提出整改防范措施和处理建议。虽然这种调查比较权威、快速,但是在公正性上还有欠缺。当前温州市要大力加强事件调查中的公众参与,让居民代表、律师协会、温州壹加壹、温州“绿眼睛”等第三方社会团体等参与事件调查,使得调查过程更加透明、公正,也是传播正确信息的渠道。

3.6 强化社会团体在环境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一是要鼓励民间环境应急社会团体的建立,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成立环境应急方面的社会团体,为环境应急提供应急救援、法律援助、事后调解等方面的支持。二是对于一些已经成立的公益组织,给予一定的扶持。特别是一些类似于温州“绿眼睛”的公益组织,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帮助和政策支持。三是对于社会团体在环境应急体系中的作用进行规范和引导,防止“开倒车”。

4、结束语

绿色环保是21世纪发展的主题,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必须要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机制环境应急监测体制,重视、强化应急监测和演练,加强应急监测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同时做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环境应急监测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时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实现美丽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闻悦涵.对环境保护动态监测及应急管理的分析[J].写真地理,2021,(9):66. DOI:10.12215/j.1674-3733.2021.09.064.

[2]葛灿.对环境保护动态监测及应急管理的分析[J].环球市场,2019,(2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