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3

B超引导下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欧金华 李凯荣 卢镇乾

泉州市安溪县医院麻醉科 福建 泉州 362400

摘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评价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接受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采取随机综合平衡法将其平均分成2组,包括对照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43例进行研究。两组均接受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纯气管插管麻醉,试验组应用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分析麻醉效果。结果:经对研究结果实施分析后发现,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T1与T2时刻的GLU及COR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具有更为显著的麻醉效果,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且术后不良反应较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案。

关键词:B超;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安全性


半髋关节置换术为治疗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方式,但是老年患者具有较强的特殊性,需选择更加安全、适宜的麻醉方式,以保证治疗安全[1]。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近年来新型麻醉方式,可精准定位,能够让麻醉药物在局部区域扩散,麻醉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2]。本文以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为内容,同时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主体进行全面评价,现对麻醉情况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接受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计86例将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综合平衡法平均划分成2组,各组纳入43例后实施评价,主要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中,年龄为57-82岁,均龄(69.52±2.37)岁;体重是47-78kg,平均是(62.56±3.78)kg。对照组中,年龄为58-81岁,均龄(69.56±2.65)岁;体重是48-77kg,平均是(62.54±3.99)kg。以专业数据处理软件对组间资料分析后发现差异存在均衡性,P>0.05。

1.2方法

两组进入手术室后均常规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常规静脉注射0.5ug/kg的右美托咪定,时间为10-15min,维持剂量是0.2ug/kg,于局麻下实施桡动脉穿刺,同时测定有创血压。

对照组实施气管插管麻醉,注射0.05mg/kg的咪达唑仑、0.4-0.6ug/kg的舒芬太尼、1-2mg/kg的丙泊酚、0.8-1.0mg/kg的罗库溴铵实施麻醉诱导,术中以丙泊酚维持麻醉,可适当追加舒芬太尼[3]

试验组实施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指导取侧位,屈髋60-90°,消毒后常规铺巾。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入5ml的罗哌卡因,观察3Min后确定无反应后缓慢注入15-20ml的罗哌卡因。自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实施穿刺,于足背伸时注入10-15ml罗哌卡因,维持麻醉平面在T10以下[4]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1)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是腰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2)应激反应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两组的应激反应指标,时间为T0(麻醉前)、T1(切皮时)、T2(术后),指标为GLU(血糖)、COR(皮质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涉及的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24.0软件实施处理,数据资料有计量与计数两种,前者采取“6096055cca136_html_27f28ec49f68deb9.gif ±s”表示,以“t”实施检验,后者采取“[n/(%)]”,以“6096055cca136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实施检验,组间差异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对麻醉记录单分析得知,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术后不良反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发生情况见表1。

表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量表[n/(%)]

组别

腰痛

恶心呕吐

尿潴留

发生率

试验组(n=43)

1

1

0

2(4.65)

对照组(n=43)

3

3

2

8(18.60)

6096055cca136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

--

--

4.1455

P

--

--

--

--

*两组患者所发生的的不良反感应并未造成严重影响,均在清醒后消失。

2.2.麻醉情况分析

分析发现,对照组与试验组间的T0时刻的GLU及CO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T1及T2时刻出现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麻醉情况分析(6096055cca136_html_27f28ec49f68deb9.gif ±s)

组别

GLU(mmol/ml)

COR(mmol/ml)

时间

T0

T1

T2

T0

T1

T2

试验组(n=43)

5.27±0.37

5.45±0.48

5.32±0.57

186.26±15.37

185.47±15.32

190.27±13.27

对照组(n=43)

5.26±0.39

6.27±0.49

6.23±0.52

185.87±15.87

196.57±16.58

216.26±13.51

t

0.1219

7.8391

7.7340

0.1157

3.2245

8.9968

P

0.9032

0.0000

0.0000

0.9081

0.0018

0.0000


3讨论

在骨科中,髋关节置换术为常见的大型手术,多用于老年髋关节疾病的治疗。老年患者耐受力、免疫力、抵抗力均有降低情况,且身体各项机能减退较为明显,对于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因而对于麻醉具有更高的要求[5]。既往临床在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中应用椎管内麻醉或者是全麻,具有镇痛效果显著、肌松效果理想、麻醉起效快等优点,但是此种麻醉方式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大,可引起严重应激反应[6]

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具有精准定位、麻醉效果显著的优势,通过与超神图像相结合,可对进针的深度与针尖方向实施适度调节,可有效避免对于血管、神经的损伤[7]。此外,在超声引导下,还可观察局部麻醉药物在机体内的扩散情况,可保证药物吸收完全,进而保证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8]。此外,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还具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9-10]

综上所述,在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具有更为显著的麻醉效果,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且术后不良反应较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案。


参考文献:

[1]黄丽萍,熊俊伟.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21):73-74.

[2]净宁波,罗媛.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9):110-112.

[3]王兴耀.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09):47-49.

[4]卓伟,陈强.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髂筋膜置管持续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7):43-39.

[5]桂江华,邓建平,罗和国等.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18):96-98.

[6]许培红,谢建伟,陈静岗.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23):3020-3023.

[7]张玉林,喻红彪.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研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9):140-142.

[8]钟剑平,何绍旋.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2):1234-1237.

[9]金吉成,罗曼,白雪松.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处方药,2017,15(03):108-109.

[10]李友青.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6,14(03):288-29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