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分泌物对妇女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阴道分泌物对妇女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

杨春丽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妇幼保健院 云南 兰坪 671400

摘要:目的:女性尿常规检查过程中渗入阴道分泌物,观察阴道分泌物对检查结果影响。方法:将我科2018年4月--2020年9月的尿常规检查102例女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研讨组与参考组,分别采用阴道处理后尿常规检查和使用常规尿常规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效果。结果:研讨组和参考组上皮细胞检出率、白细胞检出率、蛋白质检出率对照中,研讨组分别是13.72%、3.92%、1.96%,参考组分别是86.27%、47.05%、15.68%,(x2=23.937,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女性尿常规检查过程中渗入阴道分泌物会影响检查结果,因此临床上需要做好相应预防措施,以此来提高患者尿常规诊断质量。

关键词:尿常规检查;阴道分泌物;妇女

临床开展疾病诊断过程中,许多情况下可以使用尿常规检查,该种检查方法能够了解尿液指标变化情况,以此来诊断患者疾病。但是患者在采用尿常规检查过程中,许多因素会影响尿常规诊断结果,导致患者误诊和漏诊,严重影响患者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女性尿常规检查过程中,由于女性身体结构因素影响,在采集尿液标本时,容易将阴道分泌物渗入到尿液标本中,在该种情况下导致尿液标本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尿常规诊断,引起患者误诊。以此,在临床上的诊断人员,开展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对该方面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寻找预防方案,以此来提高患者尿常规诊断质量。基于此,本组研究女性尿常规检查过程中渗入阴道分泌物,观察阴道分泌物对检查结果影响[1]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8年4月--2020年9月的尿常规检查102例女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研讨组与参考组。研讨组有患者51例,年龄在22岁--60岁,平均年龄36.18±4.72岁,阴道炎患者19例,子宫出血患者5例、子宫肌瘤患者11例、盆腔炎患者12例;异位妊娠患者4例。参考组有患者51例,年龄在20岁--60岁,平均年龄37.25±4.83岁,阴道炎患者18例,子宫出血患者6例、子宫肌瘤患者12例、盆腔炎患者12例;异位妊娠患者3例。(P>0.05),资料无差异。

1.2方法

1.2.1参考组

参考组采用常规尿液检查方法,该种方法有以下内容:患者在收集尿液过程中,首先需要使用清水对外阴进行清洗,然后按照常规排尿方法将尿液收集。患者在收集尿液过程中需要抛弃前段尿液,只需要收集中段尿液。尿液收集完成后,需要放置在无菌容器中,然后送检验科开展检验工作[2]

1.2.2研讨组

研讨组患者在收集尿液标本时需要对阴道进行预处理,该种收集尿液方法有以下内容:患者在收集尿液前使用清水清洗外阴,然后再使用浓度为0.02的呋喃西林对阴道进行消毒,完成以上操作后,还需将外阴擦拭干净,并且在阴道内放置棉球,防止阴道分泌物排出。患者完成以上预处理后,开展尿液收集。收集尿液过程中需要去除前段,收集中段尿液,并且放置在无菌容器中,送检验科开展检验工作[3]

1.3 统计学

采用SPSSI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讨组和参考组上皮细胞检出率、白细胞检出率、蛋白质检出率对照中,研讨组分别是13.72%、3.92%、1.96%,参考组分别是86.27%、47.05%、15.68%,(x2=23.937,p=0.000),结果有差异。

1两组检查结果对照

组别

数例

上皮细胞检出率

白细胞检出率

蛋白质检出率

研讨组

51(例)

7(例)13.72%

2(例)3.92%

1(例)1.96%

参考组

51(例)

44(例)86.27%

24(例)47.05%

8(例)15.68%

X2

--

23.190

30.471

18.152

p

--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在女性疾病诊断过程中,许多病症可以采用尿常规检查进行诊断。这种诊断方法不仅诊断准确率高,而且在临床上应用后,有着操作简单,检查成本低廉优势,因此可以在临床上普遍应用。但是,在实际的使用尿常规诊断疾病时,许多因素会影响尿常规检查结果,导致尿常规诊断过程中出现漏诊和误诊,最终影响患者后期治疗。为了解决该方面的问题,临床上开展尿常规诊断的医务人员,需要研究方法提高尿常规诊断准确率,以此来帮助患者诊断疾病,使其后期能够采用针对性方法治疗,使患者治疗效果提高

[4]

在女性采用尿常规诊断疾病时,由于女性身体结构复杂,在采用尿常规检查时,尿液标本容易渗入阴道分泌物,导致患者尿液标本质量不高,影响患者诊断质量。有研究结果报道显示,女性患者在使用尿常规诊断过程中,如果女性在生理期,采集尿液时容易出现尿液中有经血。检验科对含有经血的尿液标本开展检验工作时,会出现红细胞尿情况,导致医务人员误诊,影响患者疾病诊断结果。同时,在女性采集尿液过程中,如果尿液中融合了阴道分泌物,这种物质在进入到尿液标本后,会出现碱性尿,如果对高碱性尿液开展诊断工作,会出现尿液中尿蛋白假阳性,这种情况下会出现误诊,影响患者诊断质量。尿液中融合阴道分泌物出现碱性尿的主要原因是,尿液标本受到污染后,会出现硝酸盐和革兰阴性杆菌相互作用,最终转变为亚硝酸盐,检验人员对亚硝酸盐成分开展检验工作时,会出现假阳性。医务人员在获得患者尿液检查结果为阳性后,会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这种治疗方法不仅会影响疾病,还会导致患者错误使用抗生素药物影响身体健康,最终导致患者情绪消极,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在临床上尿常规诊断过程中出现误诊,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5]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对女性开展尿常规诊断时,为了防止尿液标本受到污染,需要对患者开展以下预防措施:首先是在收集女性尿液过程中,需要对女性阴道分泌物开展处理工作,比如进行消毒处理,清洗处理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保证收集的尿液不会受到阴道分泌物的污染。其次是对女性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女性患者在采集尿液前,需要对女性患者开展尿常规检查知识健康教育,患者对相关的知识了解后,会在收集尿液过程中进行预防,以此来保证尿液收集质量。

在本组研究过程中,为了获得女性尿常规检查过程中阴道分泌物对检查结果影响,使用两组对照分析。从研讨组和参考组上皮细胞检出率、白细胞检出率、蛋白质检出率对照中分析,研讨组分别是13.72%、3.92%、1.96%,参考组分别是86.27%、47.05%、15.68%,(x2=23.937,p=0.000),结果有差异。从上述分析获得,女性在采用尿常规检查过程中如果不对阴道分泌物开展预处理工作,会导致患者尿液中检查上皮细胞检出率、白细胞检出率、蛋白质检出率增高,最终影响患者诊断结果。同时,在上述的数据分析获得,女性患者开展尿常规诊断时采用阴道分泌物预处理方法效果优良,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因此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忠艳.分析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3):166+168.

[2]王智.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1):183-184.

[3]于艳红.探讨和分析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5):133-134.

[4]彭晓阳.浅析采集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6):37-38.

[5]骆海涛,何宁.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6):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