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养结合”模式以青岛市为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6
/ 2

我国“医养结合”模式以青岛市为例分析

李闶

山西财经大学

引言

慢性疾病、半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的现实情况,青岛市探索建立和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不仅对于提高本地区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精神状况的改善具有重大的进步,并且对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缓解由于人口流动导致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现实状况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和积极意义,而且对于完善其他省市现行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方面有关的政策及措施,建立更加全面的“医养结合”模式具有建设性的意义,更能体现出我国社会保障“保基本”、“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基本原则,化解社会风险,提高人民的生活福祉和经济福利水平。

理论方面主要是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文献资料,发现“医养结合”模式最初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而普遍建立的制度,并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体系,虽然我国在最近几年也注意到“医养结合”模式的重要性,但目前主要还是以试点城市为主。

本文的切入点是集中阐述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相关概念及内涵,围绕“医养结合”国内外养老服务模式做了相应的分析,通过发达国家“医养结合”模式实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分析我国重点试点城市的实践情况,具体分析我国目前的现状,这不仅对于了解对比重要的试点城市的“医养结合”试点情况有所理论意义,并且对于分析我省未来发展状况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而言,都建立起了与自身国民经济水与平相匹配完善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同时并具有相关完善的法律制度得以完善保障,并且在具体的细节上规定了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框架,例如有基础护理、临床治疗、临终关怀等方面,具有基础性的护理医疗同时也兼顾了康复医疗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作用,使得老年人不仅在身体上得到相应的基础生理卫生保障,而且对于维护老年人心理尊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为商业健康保险发达的国家美国而言,在养老服务模式方面的选择上也积极的采取市场模式,主要是靠市场分散固有的养老风险,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PACE项制度建立发端之初的主要组织形式主要是互助会组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得到当地政府的积极的关注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推广。

服务内容

当地老年人需求状况

提供饭食、提供个人照料服务

20%

医疗护理、必要时进养护院

40%

提供对不适宜养老的老人住房进行整修

25%

提供最低资金保障

15%

目前,PACE运行得较为成功,但试点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全部推广的成功,其中固有的缺陷,该模式较高的启动资金,使得容易发生逆向选择和撇奶油的行为发生,同时来自其他服务模式的竞争,使得该项目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困境。

总之,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注重利用市场与社区的基础性作用,并且结合各个州所具有的独特的优势条件,积极的发展适合本州和本地区的养老与医疗结合的模式,在养老服务模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先锋模范作用。

日本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步入了老年化的社会,并且在相关制度模式上具有专业的政策支持,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专业人员的培养体系,值得借鉴推究。

目前,我们部分地区主要还是依靠社区和第三方组织作为养老服务的积极载体,基层医疗资源的积极介入,避免了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具体的方式选择上,主要是分为在机构中嵌入医疗资源、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嵌入养老科室或者建设康养小镇等主要的方式。

三、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概念界定

3.1.1 医养结合模式的内涵

对于传统的老年照护模式,原先更加关注到的是故土难离的情怀下实行的家庭养老,甚至是农村留守老人,就具体的形式而言,主要是家庭内部的代际见进行的以食物为主的初级阶段的生活照料,对于康养结合等卫生、精神层次方面比较忽略,因此现有模式下医养结合更加注重的是将医疗康复系统等层次全灌注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3.1.2养老服务

目前关于养老服务的准确表述主要是关于具体的养老项目进行的描述,并且各个地区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需求层次,并依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主要的描述[]。

3.2 理论基础

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该理论在现实意义上更加具有指导性,只有在保障了基础性质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之上,我们才能明确老年人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也是市场化的基本要求,同时,在随着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今天,适时的采取与社区和社会组织进行积极的合作才是我们发展的应有之意。

四、“医养结合”模式分析

青岛市在无论在关于长期照顾制度以及医养结合方面都走在了我国试点城市的前列,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多层次护理保障制度,同时养老模式与医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医疗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逐渐形成具有先进示范的典型。

其中主要在社区实行,老年人在家得到基本的卫生健康保障制度,其次是在养老机构中嵌套相应的科室机构,完成养老机构医疗的全覆盖,最终在医疗机构层面实现老年科室的安排,同时在利用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基础上,积极的利用互联网模式,发展完备的医养结合模式。

在现有的模式下,使得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也使得老年人能够得到基本的卫生条件的保障。

4.1 机构设置要求

目前对于医养结合发展制度而言涉及到许多的相关主体,例如政府部门相关的管理主体、载体中的养老机构以及社区,还有享受服务的老人及其家属和第三方独立的评价主体。因此,医养结合模式必须建立完善横向协调截至,使得横向部门之间的配合得到高效的发展,否则最终会导致恶性循环,行政成本不断上升,最终导致该制度设计流产。

此外在医护人员素质方面必须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形成一套完善的人才晋升机制,留得住人才,用的住人才,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

4.2 主要模式的选择

政策扶持是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对于医养结合模式而言,积极扶持有资格机制的养老机构探索建立符合当地条件的合作模式,将基层的卫生养老院进行积极整合基层卫生医疗资源;在土地利用方面合理规划、布局现有土地资源,逐渐形成发展一批具有特色的康养“医养结合”小镇;在税收方面,提供了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人才资源方面,在高等院校中设立老年护理专业,使得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与高专院校进行积极的联合搭建实行平台,同时对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

4.3稷山县“医养结合”模式

稷山县康宁护理院是我省第一个设立的医养结合试点,其中主要的运作模式为,将养老机构中嵌入完善的医疗卫生资源,使得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资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一方面避免过去赖床不走的占用医疗资源的现象,另外一方面,同时也使得养老机构的康养水平不断提升,老人幸福获得感不断提升。

目前该护理模式相对于青岛模式而言,主要是由于其所处地区经济基础的薄弱,导致推广经验还是尚待推究,并且由于缺乏专业护理技能学生和教育体系的支持,服务水平质量还得进一步深究,目前老年人对于健康护理需求,尤其是慢性病的照料的需求是该地区最为主要的,因此各个医疗机构加强基本的卫生条件的层次是尤其重要的。

五、结 语

随着“大健康”、“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我国各个地区都在积极的探索建立符合自身的医养结合模式,我省积极探索布局一批康养小镇的建立的同时也积极的整合养老资源,但目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护理专业人员的缺乏、晋升空间狭窄、人才留不住等一系列问题,并且该模式的推广尚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因此结国内外试点的情况,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建立我省具有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才是根本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