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血常规检验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

白雁飞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蒙医医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400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血常规检验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缺铁性贫血组),并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64例作为研究的对照对象(健康体检组),两组均进行血常规检验,进一步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均显著更低;血细胞分布宽度(RDW)则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检验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患者中价值意义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缺铁性贫血;临床价值效果;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为血液科常见的一种贫血症状,多发于婴幼儿、育龄女性。在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钩虫感染等因素影响下,易诱发缺铁性贫血。在临床中,缺铁性贫血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等[1]。临床研究表明:需加强缺铁性贫血临床诊断,以此为患者的进一步临床诊疗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而血常规检验,则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常用方法,效果好,且对患者无不良影响[2]。因此,本次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的主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血常规检验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效果,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6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纳入地点与时间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设为缺铁性贫血组,其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跨度为12-68岁,平均为(45.82±1.21)岁。另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组64例作为对照对象,设为健康体检组,其中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跨度为11-69岁,平均为(45.80±1.23)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代表后续数据存在可比的意义。

入选标准:①知情签署相关检查同意书;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②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者;③抗拒此次实验者。

1.2方法

本次入选的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血常规检验,具体方法如下:

  1. 血液标本采集。基于采血期间,将体表浅静脉作为采血部位,首选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一般,经肘部静脉进行采血;若受检者肘部静脉不够明显,则可选择其他静脉;在采血期间,需将红肿、溃疡等部位避开。

  2. 常规采血。基于常规采血过程中,不能长时间地应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控制在30s范围内,以此使实验结果避免受到影响;应用封闭式,或真空采血设备,使血液样本保存、运送遭遇污染的情况得到有效避免。

  3. 血液样本检验。血液样本检验采取自动化血液分析仪迈瑞580,提取每一份样本当中0.1ml的液体,通过血液分析之后,对患者的各项血常规指标水平检测结果记录下来,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细胞分布宽度(RDW)五项。

1.3判定指标

比较本次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各项血常规指标检验结果,即:Hb、RBC、MCV、MCHC、MCH五项血常规指标检验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涉及的计量数据用(X+S)代表,用t检验,数据处理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此外,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的Hb、RBC、MCV、MCHC、MCH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均显著更低;RDW则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下表1:


表1·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X+S)

组别

Hb(g/L)

RBC(×1012/L)

MCV(fl)


MCHC(g/L)

MCH(pg)

RDW(%)


观察组

(n=64)

65.41±0.72

3.22±0.18

62.29±3.41

88.76±5.13

25.06±1.78

19.09±2.46

对照组

(n=64)

128.97±0.95

4.60±0.36

88.76±3.60

62.27±3.14

34.58±1.95

12.57±213

t

11.256

5.187

10.286

11.283

8.165

7.264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缺铁性贫血,为血液科常见的一种病症,如果机体对铁的需求及供给失衡,在体内贮存铁耗尽,进一步导致红细胞内铁缺乏的情况下,便会引发缺铁性贫血[3]。结合临床研究结果,发现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为:(1)需铁量增加,但铁摄入不足。此类情况在婴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较为多见;比如,随着婴幼儿成长发育,需铁量增加,如果不能对一些含铁量比较高的辅食及时添加,如肉类、蛋类等,容易导致缺铁,继而发生缺铁性贫血;对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来说,在需铁量增加的情况下,如果高铁食物不能及时补充,便易发生缺铁性贫血。(2)铁吸收障碍。通常在胃大部切除术后铁吸收障碍较为常见,在胃酸分泌缺乏的情况下,会使食物快速置入空肠,从铁的一些关键吸收部位绕过,比如十二指肠,导致铁吸收能力减弱;当然,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比如腹泻、慢性肠炎、胃肠道功能紊乱等,也易造成铁吸收障碍,继而发生缺铁性贫血。(3)铁丢失过量。在慢性长期铁丢失,得不到有效纠正的情况下,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此外,受到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易导致患者发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比如: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苍白、心率增快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临床建议,针对有缺铁性贫血患者,需采取有效的检验方法,了解患者的病情,为进一步的诊疗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4]

血常规检验,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常用方法,包括对受检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细胞分布宽度(RDW)等血常规指标的检验,并与正常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用于评估患者是否为缺铁性贫血,并通过各项指标水平的高低,判断患者贫血的严重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中,我院同期收治的6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与64例健康体检者,均实施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组的Hb、RBC、MCV、MCHC、MCH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均显著更低;RDW则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且说明经血常规检验,可对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鉴别诊断[5]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患者中价值意义显著,各项血常规检验指标水平和健康者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可将血常规检验作为鉴别是否为缺铁性贫血的一大参考凭据,为患者进一步的诊疗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晓舟.血常规检验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5):210-212.

[2]秦洁.探讨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01):90-91.

[3]孔满.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0):47.

[4]周强,王紫燕,奚敏芬.血常规检验诊断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20,26(25):163-164.

[5]何益春.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名医,2020(0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