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奈保尔移民文学的文化多重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3

解析奈保尔移民文学的文化多重性

宁康健

广东医科大学

摘要:奈保尔是英籍印裔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奈保尔的文学作品中记录了很多国家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人们的真实生活状况,给我们展示了作者强烈的精神归属感追求,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文化的多重性,因此奈保尔的作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阅读价值,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了解文化的多重性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并且对于不同文化产生更多的包容心,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奈保尔移民文学的多重性。

关键字:奈保尔 移民文学 文化多重性 解析

奈保尔文学作品呈现的多重性与其生活和成长经历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正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才给了奈保尔创作的灵感和动力,并且想在创作中寻找被认同感,寻找自己的情感归属,奈保尔的文学作品不同于传统的西方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观察视角,语言直观犀利,很多作品都是以自传体的形式描述,给我们呈现了更多的文学表现形式,也更容易在创作中体会作者寻找精神家园的迫切渴望。

一、奈保尔的成长经历

奈保尔1932年出生在印度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但是奈保尔确是一名劳工,1939年奈保尔跟随父亲搬去了首都西班牙港进行生活,因此奈保尔的童年是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首都西班牙港度过的,这也为以后奈保尔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奈保尔的父亲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曾经拥有强烈的文学创作梦,但是迫于种种原因和现实,奈保尔的父亲没有达成作家梦想,因此将希望寄托在了奈保尔的身上,同时奈保尔的父特别喜欢英国的文学作品,甚至到了非常执着的程度,奈保尔小时候就在父亲的影响下接触了大量的英国文学作品,因此父亲对于奈保尔的创作生涯影响深远,1948年奈保尔毕业于位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的女王皇家中学,1950年奈保尔幸运的获得奖学金去英国牛津大学修习英国文学,这无疑是奈保尔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给予了奈保尔更大的创作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奈保尔的文学素养,为以后奈保尔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写作材料,大学毕业后奈保尔曾经做过BBC西印度之声的广播评论员,并且为《新政治家》杂志做书评,由于这些工作经历使得奈保尔对于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了很多独特的想法和看法,也为以后奈保尔文学风格的形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1955年奈保尔在英国结婚并且进行定居,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正式进行文学创作。

二、奈保尔文学的文化多重性

2.1奈保尔的出生地对于奈保尔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奈保尔出生地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这个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因此也成为了西方殖民者争夺的对象,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区域内生活了大量的印度人,非洲黑人和西班牙白人等,不同的文化,种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在这里进行碰撞,因此对于奈保尔文学创作的多元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奈保尔在融入英国文学被排挤找不到归属感之后把目光放在了出生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地区,这对于英国文学也融入了一种外来文化,增添了英国文学的异国情调,奈保尔在作品中展示了很多特立尼达的民族习惯、风土人情、历史和社会情况,例如《米格尔大街》就是奈保尔生活过的大街,《神秘的按摩师》则以比较幽默风趣的语言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且奈保尔对于自己的童年生活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展示,在追忆童年的过程中展示了特立尼达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印度文明,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在这个地区激烈碰撞,慢慢融合,最终转化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在《埃尔维拉的选择权》这本书中,奈保尔以一个旁观者的目光向人们展示了长期处于等级制度和种族制度下的特立尼达人对于西式民主的盲目追求,将人们在多种文化冲突下的心理变化展示了出来,而在《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屋》中奈保尔则站在父亲的角度以外来移民的眼光讲述了外来移民为在特立尼达地区争取权利和民主自由所做的斗争,同时深刻展示了外来移民所承受的精神痛苦和该地区文化融合的复杂性,因此奈保尔为英国文学界展示了不一样的视角下特立尼达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给英国文学注入了不一样的文化气息。

2.2奈保尔作为印度血统的人,对于印度文化也给予了不一样的呈现

印度作为奈保尔的故乡,奈保尔对印度文化具有先天的感知力,但是由于长期在英国生活的经历,奈保尔对于印度文化又有一种疏离感,很多气候都是以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印度文化的分析和描述,因此奈保尔在文学作品中对于印度文化的展示具有矛盾性和复杂性,既具有先天的亲切性,同时也具有近乡情更怯的疏离感,奈保尔从1962年开始曾经多次往返印度,他走在印度的大街小巷上感觉对于这里的一切充满熟悉感,仿佛听到了血液里的召唤,回家的满足感和激动之情无以言表,但是由于多年在英国生活的经历,奈保尔对于印度复杂的宗教文化将具有了一定的排斥感,因此奈保尔对于印度的感情充满矛盾性和斗争性,这也让奈保尔在印度寻求归属感和精神家园的想法没有得到满足,这些都展现在了奈保尔的文学作品创作中,以印度为题材的《拥挤的禁闭营》对于英国殖民者的殖民统治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批判了英国殖民者将印度宗教信仰作为其统治的精神奴役工具,英国殖民者破坏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印度文明,并且对于印度本地人民进行奴役,作为其发展路上的垫脚石,同时在《印度:受伤的文明中》中对于印度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分析,揭示了印度发展落后的局面,并且印度人对于贫困状况已经习惯和麻木,没有分析贫困的原因,也没有改变贫困的决心和动力,奈保尔对于印度文化的展示更多呈惋惜沉痛之情,作为游子对于印度饱受殖民压迫痛惜之情,对于印度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却呈现出发展落后局面的惋惜,同时给予了印度社会强烈的分析,希望能够唤醒印度人们觉醒的意识,因此奈保尔对于印度文化的展示是对于家园的关注,同时也是对于家园的惋惜,呈现出矛盾性的一面。

2.3奈保尔的游历经历呈现了不一样的非洲

奈保尔喜欢游历,探索不同区域不同地区的文化,很多其他地区的文化都在其作品中进行了重要的呈现,奈保尔2009年从非洲的乌干达出发,先后经过加纳、尼日利亚、象牙海案、加蓬、最后到达南非,进行了一个月的旅行,并且将这段旅行在《非洲的假面具》一书中进行了展示,对于第三世界人们的精神追求,宗教信仰生活方式进行了描述,其中还加入了许多自己的观点,虽然这些观点曾经遭到很多宗教信徒的批判,但是奈保尔却以其独特的文学表现力,人物刻画力和语言展示力向我们展示了第三世界非洲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在相关作品中也继续表达了其寻求精神认同感的强烈愿望,奈保尔对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文化进行了重要的呈现,同时将两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了对比呈现,展现了不一样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下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奈保尔希望在寻求不同文化的过程当中寻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归属,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奈保尔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失望情绪,在奈保尔寻求精神归属的过程放中对于生长地特立尼拉和故乡印度失望之后,转而向非洲以及其他地区寻求价值的归属感,但是作外来移民甚至外来旅游者这种情感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一般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排他性,同时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的,包含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此奈保尔在进行文化呈现时更多表现出矛盾性。

2.4对于英文化的展示

奈保尔长期生活在英国,同时又深受其父亲的影响,因此对于英国文学具有不一样的情感,英国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各方面发展水平都优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因此文学界也呈现一定的繁荣景象,奈保尔深受英国文学的影响,同时又想要融入英国文学界,但是奈保尔的种族、文化信仰和出生地都使奈保尔清醒的认识到奈保尔很难被英国文化认同,奈保尔在英国文学界始终处于边缘人的状态,奈保尔始终不能在英国找到归属感,同时奈保尔的父亲在英国也处于不被认同的状态,因此奈保尔长期处于这种情绪状态之下开始对于英国文化疏离,排斥甚至批判,1963年奈保尔出版了长篇小说《斯通先生和骑士伙伴》,在这部作品中奈保尔对于英国文化进行了批判否定,里面涉及到种族歧视,贫富分化和英国人的焦虑状态,深刻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正处于没落时期,同时在这篇小说中也将奈保尔作为一个外来移民在他乡生活充满矛盾,没有归属的强烈心态展现出来,因此英国文化对于奈保尔的影响是长久与深远的,奈保尔在对特立尼达和印度进行文化呈现时,很多的批判也是以英国为标准进行衡量的,因此奈保尔文学风格的行成受英国文化影响深远,同时奈保尔也展现出一种不被英国主流文化认同的无奈和失望感。

2.5奈保尔游历过程中对于其他国家文化的呈现

奈保尔游历过程中不论是对于非洲还是印度或者马来西亚都进行了了很多的文化展示,奈保尔与其说是游历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漂泊的过程,是一种不被西方文学界认同的深深无力感,所以只能将将这种无力感转化为寻求认同感的旅程,奈保尔在不同的文化中通过不同人物的形象塑造向我们展示了特定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价值面貌和宗教信仰,虽然有时候言语过于犀利或者态度过于极端,但是正是这种直观的表现风格给予了文学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因此奈保尔凭借自己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区域不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别,人们文化的差异性,作为一个处于殖民地环境成长的文学家,奈保尔无疑眼光更宽广,更容易以多重眼光和视角进行不同文化的描述,同时对于文化背后的社会背景,政治状况给予一定的评论、分析,因此奈保尔进行的不同文化不同区域的文化展示都是其成长过程的进一步游历,探索和发掘,虽然奈保尔对于有的文化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甚至批判性,但是这正是奈保尔文的文学风格呈现形式,奈保尔作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其生长环境复杂,同时受过多种文化的熏陶,因此文学表现极具感染力,很多人都称奈保尔是后殖民地的流浪分子,这种评价也说明了奈保尔在其文化之旅中想要寻求精神归属和价值认同的强烈愿望。

三、奈保尔移民文学呈现文化矛盾性和复杂性

奈保尔移民文学作为移民文化的典型代表,充满矛盾性和复杂性,奈保尔既想要获融入西方的文化生活,同时对于不能融入西方文化界又呈现出深深地无力感,对于生长地特立尼达和故乡印度既具想要寻求强烈的归属感,同时也对于这种归属感不能得到实现的无奈,因此在矛盾性和复杂性的思想斗争中,奈保尔文学作品既呈现出文化的多重性,对于不同地区的文化进行了多样的展示,同时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状态下的文化进行了一定的批判,深刻展示了殖民国家和第三世界的不同状况,同时对于不同文化的碰撞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以作者的游历为出发点,既呈现了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文化特点,同时又对不同文化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奈保尔文学多通过故事进行展现,对文中人物刻画生动,语言简洁犀利因此在英国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都有其鲜明的文学创作特点。

四、结语

奈保尔移民文化的多样性呈现与其成长生活经历和游历经历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奈保尔生长在殖民地国家,同时求学时期深受英国文化的影响,奈保尔在其文学作品中向我们展示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印度,英国,非洲和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区域的文化,对于这些文化既具有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思维习惯的展示,同时也融合了作家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因此很多作品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这些共同构成了奈保尔移民文化的多样性,奈保尔移民文化多样性的呈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财富,特别是对于全球化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应该给予重视分析,从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炎.“解析奈保尔移民文学的文化多重性.[J]名作欣赏.2014.000 (009):P.77-81.

[2]梅晓云.文化无根—以奈保尔为个案的移民文化研究.[J].西本大学博士论文.2003.000(001) :P.32-35.

[3] 赵飒飒.奈保尔旅行写作研究.[J]西北大学博士论文.2018.000(001):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