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资助育人效果途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提升资助育人效果途径研究

王光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市 300222

摘要: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对资助工作的越发重视,当前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奖、助、贷、缓、勤、减、补”资助工作体系,基本做到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但现实中资助工作所体现出来的育人效果相对较差。高校必须通过多途径探索资助育人方式,提升资助育人效果,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资助;育人;大学生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不断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增加资助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保证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失学[1]。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2]。当前大多数高校建了“奖、助、贷、缓、勤、减、补”资助工作体系,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师范生公费教育、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相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3]

当前高校的资助体系基本使学生的经济问题得到了保障,但在学生身心健康、学业发展、职业发展、理想追求等资助育人方面效果不显著,距离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较大差距。为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普通学生一样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高校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人才培养政策,积极整合开拓校内外资源,探索培育资助育人品牌项目,搭建发展型、成长型资助育人平台,满足学生学业、技能、素质、能力等深层次的发展需求,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4]

一、加强高校资助工作队伍建设

只有建立高水平的资助教师队伍,才能有效提升资助工作水平,保证资助育人效果。高校资助教师务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语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锤炼自身本领,提升自身工作专业性,将资助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一)加强学习

资助教师务必高度重视学习,提升资助教师的专业性职业性。首先要加强对最新政策文件的学习,政策文件对做好资助工作有指导作用,通过交流研讨等形式来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对资助文件要做到学深、悟透,更要做到用上,只有用最新的资助政策指导资助工作,资助工作水平才能日益提升。其次资助教师应积极参加资助工作相关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提升资助教师水平,使资助教师能够顺利完成当前工作,把握资助工作的发展脉搏,提升工作水平。最后不同院校的资助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交流,尤其应该像资助工作突出的院校学习、借鉴经验,取长补短,针对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开创资助工作新局面。

(二)加强调研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对资助的诉求也在不断提升,过去只要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学费、生活费不用担忧,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就能够得到满足;如今困难生的诉求就更加多样化,有了对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发展等更高诉求。想要做好资助育人工作,高校资助教师务必要做好调研工作,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通过线上线下问卷,深入走访学生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对自身发展最真实的诉求,建立困难生“一人一档”成长发展台账,将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行分类,开展个性化指导。对于在学业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优秀学子一对一领航活动,提升困难生学习成绩;对于就业方面有困难生的学生,可以通过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为学生讲解就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提升就业能力;对于在美术、音乐方面有较高需求的困难生可以邀请艺术专业教师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困难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会、美术展等;对于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可以邀请心理中心教师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资助教师对于困难生工作要全心全情投入,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来帮助困难生成长成才,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做好资助活动,提升育人效果

当前每个高校设有一系列的资助活动,但很多活动都是简单的为学生提供资助资金,在活动的过程中很难体现出育人效果。想要做好、做精活动,高校资助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提升现有资助活动的育人效果以及创新暖人暖心资助活动。

(一)丰富资助活动内容,提升育人效果

当前高校都有资助育人专项活动,但资助育人效果相对较差,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入探索提升现有资助活动的育人效果。例如勤工助学活动,我们可以在勤工助学的基础上开展技能大比拼,鼓励勤工助学学生在工作岗位积极学习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勤工助学岗位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完成工作,还要主动传授学生技能,帮助学生成长。对勤工助学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学生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学生风采,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勤工助学活动中。高校还应积极拓展校外勤工助学岗位,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提供对应的岗位,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二)创新资助活动,暖人暖心

一些原有的资助活动育人效果已经大不如前,为此高校资助教师应紧握时代脉搏,创新资助活动方式方法。例如,开展励志学子展示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优秀励志学子风采,让全校学生都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开展报送喜报活动,在寒假期间以报送喜报的形式为困难生家长展示学生在校期间的突出表现,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学校对学生的关爱,暖人、暖心,同时也能够从侧面激励困难学生发奋上进。

(三)专注关键节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借助建党百年契机在举办“助学筑梦铸人”活动的过程中,加入党史教育和爱国教育,用党的奋斗历程鼓舞困难生要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励志成才,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成为勇担时代使命的新人。在办理“绿色通道”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时,为学生讲解不良校园贷的危害,开展远离不良贷、套路贷警示教育,在学生中普及征信知识、金融知识、法律常识,用典型案例警示学生,提高他们的征信意识、金融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在困难生认定和评奖评助前,开展“诚信、励志、感恩”教育,通过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在困难生认定过程中树立诚信观念,提供家庭真实情况;通过励志教育引导学生拼搏奋进,励志成长成才;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理解奉献与获得的意义,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感恩社会,受助思源。

三、加强制度引导作用

学校的规章制度,主要作用在于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大学生合理合纪地参与校园生活。高校在修订规章制度的时候不仅要实现规章制度的基本功能,还应在规章制度中体现出引导、育人的作用。在修订助学金评定办法的过程中,可以规定受助困难生必须参加规定时间的义务劳动,使困难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告别等靠要的思想。在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中,可以规定勤工助学岗位教师责任,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技能传授,设置不同部门之间的轮岗制度,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四、总结

当前的资助活动育人效果较差,为此高校资助教师务必要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提升职业化水平,加强学习交流,深入走访调研,了解学生真是诉求;同时要不断丰富现有资助活动内容,提升资助效果,在做好现有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让资助活动暖人暖心;同时要抓住关键节点,借势东风,提升活动效果;并在资助制度中要体现引导、育人功能,助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玉莹,李景韬.高校资助育人系统贫困生精神扶贫机制与功能扩充探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9,v.38;No.197(06):143-148.

[2]马晓晨,赵晓珂."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探究[J].青年与社会,2020(7):99-100.

[3]周慧.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内涵与路径探析[J].教育研究,2020,3(11):1-2.

[4]张志勇.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00(01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