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居民住宅火灾特点和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8
/ 2

探析居民住宅火灾特点和防治

黄达运

上海市浦东消防救援支队外高桥大队

摘要:居民住宅是人们赖以居住、生活的场所,居民住宅的火灾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居民住宅火灾的不断发生,给人们敲响了住宅防火的警钟,也让人们对创造良好的居住坏境、营造安全温馨生活的意识增强。居民住宅火灾防治一直是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分析探析居民住宅火灾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从而提出居民住宅火灾的防治,对于预防居民火灾,全力推进居民住宅消防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居民住宅;消防安全问题;火灾成因;火灾防治

居民住宅是社区的基本组成单元,由于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维护管理参差不齐、居住人员意识淡薄等原因,火灾事故尤其是“小火亡人”事故多发,不同程度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影响公共消防安全和群众安居乐业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社区消防工作是预防减少居民住宅火灾、维护火灾形势稳定的重要举措[1]。

一、居民住宅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 一)消防安全认识不强,消防安全意识不足

由于居民住宅建设本身因为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消防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很难落实到位,致使住宅区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导致人们对消防工作认识水平低,参与意识差。部分居民重视治安防范,舍得在防盗门、防盗窗等防盗措施上下功夫,却忽视了消防工作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居民消防意识不强。其次是住宅区消防的宣传教育还有待加强。通过近几年消防宣传工作力度加大以来,居民的消防意识有了一定提高,但还有部分住宅区不能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居民认为火灾距自己十分遥远,没有警惕意识和危机感,对配备的灭火器、设置的消火栓等消防器材、设施不会使用,甚至不明白是用来扑救火灾的,如把阳台作为杂物仓库、把楼道当成停车地、把住宅区封闭成“围城”、在通道上停放车辆等行为无时不在,发生火灾后如何逃生自救更是茫然,致使居民遇到火灾后,有效灭火、逃生能力不强,才导致了更大的伤亡和损失[2]。

(二)设施联动功能不畅,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新建的住宅楼大部分安装有自动报警系统,建设方交房后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交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由于居民入住装修时间参差不齐,装修容易造成探测器误报或喷头误喷等意外发生,物业公司擅自将自动消防设施的控制状态经常调整为手动状态或者关闭,一旦有火灾发生,建筑消防设施的灭火功能有时无法联动,大大影响了建筑消防设备的实际效率。部分住宅区对消防控制室出现的故障进行维修缺乏必要的资金,还有的住宅区在委托物业公司管理后,双方没有明确消防监控室维护、管理责任,形成了推卸责任的现象。由于部分物业管理公司由于公司本身规模小,员工数量单薄,在小区配置工作人员时,常常2至3个工作人员身兼数职,落实配备专门的消防控制操作人员存在客观困难,按照《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的规定,消防控制室不能保证24小时2人值班。部分住宅区物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由于更换频繁,消防管理素质不高,有的甚至不会操作报警控制设备,紧急状态下控制室系统操作人员心理素质不强,不会按预案采取连续操作,一旦有火情,势必会影响对火灾的处置,导致小火酿成大灾。

(三)室内电线敷设不当,选择装修材料不合

现代居民住宅从审美的观点出发,装修中往往将原来的明线改为暗线,敷设时在墙上直接把电线放入槽内,在装修过程中,电线被挤压造成破损,或导线连接头处连接不牢,铜铝导线接头没有过渡处理,造成接触电阻过大导致火灾频发。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家庭装修材料新工艺、新材料的涌现和广泛应用,尤其是一些高分子化合材料的应用,如塑料墙纸电线塑料护管、塑料扣板、用于软包的海绵以及用于窗帘、铺地材料的各类化纤织物等,虽然美化了居室,但由于这部分材料大都具有易燃可燃性,火灾时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氮化物、氰化物、苯系物等有毒气体,它不仅增大了建筑物内的火灾荷载,也使火灾持续时间延长,燃烧更加剧烈,往往成为令人致命的隐性杀手,人吸入这些有毒气体,便会使人窒息失去逃生能力。部分住宅楼在外墙装修时,为了增强外墙美观效果,有些采用玻璃幕墙,在玻璃墙与楼板外沿和隔墙之间有可燃材料充填,一旦楼下着火,火灾产生的高温燃炸玻璃,火势迅速向楼上蔓延,加速了燃烧速度,部分商住楼外墙设有广告牌、LED电子显示屏等设施,部分电气安装不合理也会留下火灾隐患,还有部分住宅在窗台设置的塑料雨棚也可加快火势蔓延的速度。

二、居民住宅火灾的成因

(一)用电不慎频繁引起火灾

现代居民住宅常用电器类种多,这些电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因本身的质量问题。居民住宅由于建立的时间比较久,各处的线路可能出现老化的现象。因此,会使连接的螺栓产生松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庭中出现违规电器的使用现象,就会导致老化的线路用电负荷增加,进而产生电器短路,或者由于电阻过大而引发的火灾现象。为了防止这一问题,家庭用电必须按照正规的方式使用。不可以出现违规用电的情况。在使用高热和高校电气的过程中,必须调节热量调节装置,减少产生火灾的可能性。并且在使用高热的电器过程中,必须减少其他同类电器的使用频率。这样也容易增加产生火灾的几率。

(二)生活用火方式不正确

在居民日常生活之中,很多方面都离不开对火源的利用。如果对火源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应用,就会产生危险情况。主要的火灾来源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点,做饭做菜时的用火不佳。这种用火不加,一般由于厨房面积比较小,但是堆积的物品数量却比较多长。时间处于高温的环境之中,会容易产生火灾现象。并且由于油温的温度比较高,在炒菜的过程中会发生油多溢出的现象,也会增加发生火灾的危险性。第二点,由于厨房的空间比较小,可能室内的人们呼吸不是很通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进行吸烟等危险行为,就会使厨房的温度进一步升高,由表面的300摄氏度上升到700摄氏度,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3]。

(三)电器线路质量不过关

用电不慎引起火灾的发生贯穿于居民一日生活的始终,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预防电气火灾,首先要根据防湿、防潮、防热、防腐等具体要求,合理选用线路种类;其次要确保各类电器、线路的质量安全,保证线路能在电器添置的情况下,不出现过负荷情况;另外线路敷设时应尽量走近路、直路,避免迂回曲折。

(四)电动车充电安全日渐突出

居民住宅内乱接乱拉电线随处可见,居民会将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内停放充电、在家里为电瓶充电,甚至“飞线”充电;车库、过道、室内等场地成为电瓶车充电的场所,极易因电线或充电器老化、短路、破损或充电时间过长而引发火灾。

三、居民住宅火灾防治措施

(一)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宣传

为了防止火灾发生的概率,居民住宅小区的物业部门必须联合社区的管委会和居委会,开展小区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让每家每户都有负责人听到宣传的安全知识,并且正确使用家庭的用火情况。当火灾发生的情况下,也应该有应急的处理器材和方案。比如,家庭中应该配备小型的消防灭火器,并且对每一个人员培训消防灭火器的使用方式,以及如何在最短时间内逃出火灾发生地点。这样都可以保证家庭的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如果在楼道内部发生了火灾情况,必须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同时匍匐前进。这样能够减少吸入有害烟的情况。

(二)搭建社区消防安全预警体系

社区消防安全预警体系,主要是以防患于未然的理念贯穿整个体系之中。其是将市和区的消防系统接入进社区的警报之中,当社区发生危险情况的第一时间就可以连接到区以上的消防部门。让其及时赶到火灾发生地点进行火灾的处理。与此同时,也应该增强居民家庭与各个信息交互平台的连接程度。例如可以向其普及相关的电话号码,让即能够在火灾发生之前或火灾发生的过程中联系到有关部门进行信息的交换和消防的处理。

结束语

居民住宅的消防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居民住宅的管理单位应当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 确保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确保住宅区内公共消防设施,器材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要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居民楼电动自行车安全存放,安全充电和火场自救逃生知识为内容的消防安全常识,要加强对物业管理人员、居民小区保安进行培训,指导开展消防检查和灭火疏散演练。

参考文献:

[1] 李磊磊. 居民楼火灾特点分析及处置对策研究[J]. 今日消防, 2020, 52(09):68-70.

[2] 曲辉光.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与防火设计分析[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6(3):86-86.

[3] 李辉. 一起高层住宅楼亡人火灾事故的调查分析[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0, 39(002):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