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8
/ 2

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对策

郑哲然

南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515041

摘要:电力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为电力发展提供资金以及技术支撑,电力行业的发展反过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即便是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比如一些安全事故。因此,为了保障电力的正常运行以及人们的用电安全,我们必须主动采取措施对来避免出现变电运行中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在存在着高度危险的这个电力行业,工作人员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加强控制电力运行的整个过程,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提早的预防。

关键词变电运行;误操作;事故原因;防范措施


一、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的主要特点

1.1 情绪性

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大都具有情绪性的基本特征。这主要由于负责电气操作的主体是人,一些宏观环境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导致操作人员发生或多或少的情绪波动。例如,上一班组人员下班前的交接阶段,操作人员的情绪极易发生较大波动,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精力交瘁等现象,容易引发电气误操作事故。

1.2 习惯性

当前,我国许多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电气误操作事故都表现出习惯性特点。这主要是由于部分操作人员在出现误操作事故后,没有及时参加安全教育讲座和培训活动,其违规操作的习惯未被有效纠正,最终导致误操作事件的习惯性出现。

1.3 随意性

分析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现,带负荷拉隔离刀闸等事故的出现频率较高。这是由于一些变电站内的隔离刀闸和接地刀闸等在电气防误闭锁配置上存在功能不完备的问题,再加上技术人员的维护措施不当,导致隔离刀闸的闭锁功能完全失效。此外,操作人员工作时过于马虎,监护人员也没有将自身职责完全落实到位,即人员随意性偏大。


二、电气误操作原因分析

2.1技术规程和规章制度不完善

电气运行误操作的发生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规程、规章制度有关。规程、规章制度是电气运行人员作业的技术指导和依据。而如果规程、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电气运行工作人员由于作业时无章可循则容易发生误操作行为,这样,规程、规章制度就无法完全发挥出其技术指导性功能。所以,不完善、不健全的规程、规章制度是电气运行发生误操作的原因之一。

2.2电气运行人员未能严格按照规程、规章制度操作

(1)无票操作或不“遵票”操作。

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过程中,无票操作或不“遵票”操作是导致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责任心不强,就会出现不听从指令而擅自操作或操作前不填票或未能及时填票或填票不规范出现漏填现象。审票人和填票人相互推诿从而出现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2)不认真执行操作监护制度。

电气运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认真执行操作监护制度。电气运行人员不管是重要操作还是一般的操作都需要在监护下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监护人精力分散,没能认真履职出现监护不力现象,甚至替代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而操作人员在无监护的情况下会擅自操作或违规操作,导致误操作的发生。

(3)不认真执行倒闸操作制度。

严格执行倒闸操作制度是电气设备运行人员防止误操作的有效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然而在实际中,不认真执行倒闸操作制度直接导致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

2.3防误闭锁装置的技术措施还不完善

为了避免电气运行中误操作的发生,设计了防误闭锁装置。可以说防误装置是防止误操作事故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防误闭锁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并未受到重视,出现不认真执行防误装置的管理制度的现象。与此同时,损坏的防误装置未能得到及时修理、维护导致机构失灵、卡涩现象等管理不力,维护不善或使用不当的现象,这就为误操作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导致电气运行误操作发生。最后,电气运行人员技术能力不足也是导致电气运行误操作发生的原因。电气运行作业需要电气运行人员有较高的技术能力。


三、变电站电气误操作的对策及执行管理

3.1强化教育培训,强化规章制度建设

必须对从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进行强化培训,上岗前要求他们掌握必要的技术知识,例如设备如何进行现场布置、系统之间如何联系、结构原理、机器的各项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手法。同时要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提高职工安全责任心,严格纠正各种习惯性违章,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中严格执行“两票”,不折不扣地执行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在事故真正发生时要求员工能做到心中不乱,能够按照应急预案对突发事故进行正确的处理,尽力避免事故范围扩散或者程度加大。

《安规》是对员工和企业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要牢牢掌握包括《安规》在内的各项现场规程及有关规章制度,认真执行“两票”、“三制”,严禁无票操作、漏项操作,禁止违章操作行为的发生。对于作业的操作流程要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必要时可以采取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经常违章且心中无规章制度的员工要进行惩罚,可以采取扣工资和再学习培训上岗的惩罚方式,以儆效尤,减少违章情况再次发生的概率。同时要对于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员工进行一定的福利补偿,可以颁发奖金或者授予称号。

3.2主观因素引发电气误操作的对策分析

主观因素也会引发误操作行为发生,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主观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去配备变电站的工作人员。首先,为了避免新员工没有操作经验而手忙脚乱情况的发生,我们采取老员工带新员工的方式,由老员工指导培训新员工如何熟练地应用机器设备,要注意的事项,设备的应用原理等,等到新员工真正能够独立操作的时候,再让他们单独完成操作。为了降低误操作事故率,我们还实行了一带一制度,一名老员工带一名新员工。同时,新员工入职之后,必须要进行定期培训,来增强专业素养,不仅仅是为了已经存在的设备,而是设备在不断更新变换,员工必须能够跟得上这种变革。

3.3强化班组管理

根据实际调查我们发现,班组环境恶劣导致的误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已经占到了1/5之上。班级管理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班级有很多的人,不同的人的性格不同,就必然会有很多的矛盾,以及很多人组成自己的小团体影响了整个班集体的团结。领导没有做到赏罚分明,分工不公平等等原因都会引起员工情绪上的反感,从而印象员工工作质量和工作状态,甚至会导致误操作行为的发生。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在选拔合格的人才的时候,除了要考虑一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还要考虑这个人的责任心和是否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为了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应该利用互联网和各种渠道,从各个方面去了解班级中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再去讨论如何解决。


四、结论

变电站的稳定运行离不开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需加强对电气误操作事故的管控力度。电气误操作事故的诱发因素可分为人与物两方面,因此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着重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与管理制度,实行合理的倒班制度,采用功能更完善的防误闭锁装置,以有效降低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文远.信息化背景下浅析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科学与信息化,2018,(6):137,139.

[3]马淑菁,杨志良,李生青,马占军.青海电网变电站防误闭锁装置运行评估分析及防范措施[J].青海电力,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