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表演中的心理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3
/ 2

竹笛表演中的心理因素

姚广 周露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摘要:从古至今,竹笛也在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从前单一的演奏模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既可以进行独奏也可以进行合奏。通过对竹笛的演奏方法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严格规范,以此来达到中国竹笛演奏方法的规范化。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竹笛表演中的心理因素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竹笛表演;心理因素;对策

引言

想要演奏好竹笛,当然绝不仅仅只是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演奏者自身的实力,包括演奏者对基本功的掌握、对于演奏曲目的了解、以及对于音准节奏的把控,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些因素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到竹笛表演者的心理,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功力扎实那自然底气足。所以演奏者不仅要有强大的实力还要学会临时调节心理,这样才能将竹笛演奏发挥极致。

一、竹笛艺术的发展

竹笛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奏的独立性才真正得到了发展。但此时的笛子乐曲基本上以北方戏曲音乐为素材。竹笛的音色优美、明亮,直到现今广为流传,尤其在民乐合奏中地位突出。有的地方戏曲伴奏中,竹笛的地位非常明显。随着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的不断发展,竹笛的发展变化是中国音乐发展历程的重要缩影。尽管如此,竹笛也只能是伴奏乐器,直到20世纪50年代,竹笛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著名竹笛演奏家冯自存给了竹笛一次重生的机会,在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大会中,冯自存凭借《喜相逢》《放风筝》两首竹笛独奏曲,震撼了所有观众。从此,竹笛以崭新的独奏姿态展现在音乐舞台上。

二、影响竹笛表演的心理因素分析

1.专业技艺功底不厚实导致演奏现场自信心不足。一些初学竹笛演奏的学生,由于音乐理论素养不厚实,演奏基本功不扎实,乐曲演奏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揉捏不到位,缺乏临场处置和解决的能力,在演奏现场与伴奏配合不自然,临场登台,自信心不足,致使演奏中因心里不踏实而产生恐惧和紧张的心理应激,从而影响演奏的整体效果。

2.相对内向的演艺风格导致演奏现场的交流阻滞。竹笛演奏一传一带徒授艺的教学模式,有时会训练出一些相对内秀的生活习性和相对内向的艺术性格的演奏人才。这些学生面对多维广角的演奏现场容易出现瞬时交流阻滞。临场心理应激表现为过分腼腆,容易害羞,少言寡语,缺乏自信,难以快速适应临场演奏环境的变化,很容易产生过分紧张的心理情绪,演奏过程中应对处置举措不灵活,不自如,影响演奏水平的发挥和演奏效果。

3.艺术修为火候欠缺导致临场演奏创新跨步乏力。每一次艺术表演,都是一次艺术创造的特殊过程。除了娴熟的表演技巧,沉着的临场态度,每一个演奏者都必须经过多次的临场演艺实践,不断地历练演艺功底,积累演艺经验,拓展创新才能,提高艺术修为,才能逐步消除临场演奏中各种怯场的不良心理应激现象,形成独具个性的演艺风格。

对策

(一)注重教授学生控制和把握情绪

1.演奏者心理素质对竹笛演奏的影响。通常演奏者在演奏竹笛曲目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的差异所呈现出来的演奏效果也是有差异的。例如平静的心理状态更容易把控音乐的情感;紧张的心理状态则可能导致气息不稳、手指僵硬等问题,影响演奏效果和情感表达。以江南曲笛代表曲目之一的《鹧鸪飞》为例,这首曲目的华彩段要求演奏者使用循环换气的演奏技巧连续吹三遍,并且每一遍都要加快速度,如果在这一段落演奏者心理状态是紧张的,那么速度必然无法跟上,甚至会出现跑音等问题,也就无法表现出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苍茫、紧张的情感。因此,竹笛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故而在竹笛演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通过更多的实践,多一些体验,少一些紧张。

2.控制和把控情绪的方法。首先,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和日常教学练习过程中要善于帮助学生去除紧张源。要让学生能够在任何环境下演奏,正如冯子存先生所说的“迎风吹,吹破天”,学生不能只在室内进行练习,还要在空旷的房间、吵杂的环境等条件下进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心理素质,让自己能够适应任何环境下的演奏;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临场演奏时的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任何台上的成功都离不开平时的练习。但是临场的胆怯、紧张等心理状态想要克服就需要一些技巧。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克服临场紧张情绪的能力,例如在登台演奏之前多做深呼吸;在演奏的过程中要全身心的关注乐曲本身;要时刻给予自己心理暗示,不要有害怕的想法,抛开其他杂念,用心诠释乐曲的思想内涵。

(二)加强吐音的训练

吐音的训练也是基本功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注重训练吐音的清晰度、弹性与速度,而“三吐”还要多训练快速无痕的换气。大多数吐音都是曲完成密集快速的音符,这也同时训练了手指的反应速度和与舌头的配合。

(三)规范口型

演奏口型的规范在竹笛演奏中也是尤为重要的,加强口型方面的训练,保持喉部、颈部以及口腔各部位的相互协作,保证其放松自然。演奏时唇部要自然地贴近牙齿,上唇稍稍向前靠。使上下唇中间形成椭圆形“风门”使气息自然通过。在保持这样口型的情况下,下唇中间轻轻地准确靠近吹孔,盖住吹孔大约1/4,而呼出的气息可通过“风门”将口风向下注入吹孔,使得笛管发出声音。在明确口型的正确打开方式之后,要讲究嘴与吹孔之间的角度,嘴唇与吹孔之间的角度要保持在90度,这样的角度可以更好地保持气息通畅,将气息灌满笛子,减少漏气所产生的发音不准、吹不响的现象。在竹笛的演奏过程中,只有掌握好对口型的控制,才能在之后的呼吸换气训练中得到进步,加强口型的训练,加强演奏时口腔肌肉的控制力,防止演奏过程中出现口腔肌肉紧张的状况。

(四)气息的方向

气息的原理及理解:气息是竹笛演奏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舞台上气息的稳定与否对演奏的状态起重要作用。紧张的心态对气息稳定也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因此在平时要多训练“调气”。一来训练气息量,二来提升气息的稳定性。第三,放松的演奏状态也能决定气息是否通畅。气息与风门的配合也是重要的环节,平时要多训练“上松下紧”的演奏方式,即控制气流方向的“风门”放松,控制气息力度和稳定性的腹部肌肉要用劲。这样才有利于演出中气息的稳定,缓解嘴唇的紧张僵化。对气息的控制是一种内在感受,一到紧张的舞台上很容易就把我们赔偿练习气息的感觉忘记,导致每次都觉得没能正常发挥。

(五)规范手型

竹笛的持笛手型可分为两种,分别是传统竹笛的持笛手型和西洋长笛的持笛手型。对于持笛手型很多学者与专家都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国较为常用的主要是传统的持笛手型,首先以竹笛竖着拿进行讲解,竖着拿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然后将它摆放在正确的位置,左手是靠近口风的。在按孔时应运用手指的指肚子进行按孔,而不是运用指尖,运用指肚会使其更加贴合,防止漏音,而且会更舒服,不会因为按久而出现疼痛感。传统的持笛手型左手上方手指的指面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往下方对称的,而这样的操作使得手指在笛身上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吹奏半孔与滑音,但这样的持笛口型也会造成手臂的紧张性,使得稳定性下降,最终出现口风与音色的失误。对于选择何种演奏手型,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演奏手型。不管用什么手型,都要训练手指的灵活性以及持笛的稳定性,加强训练,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对中国竹笛的演奏。手型的规范,可以更加有效地掌握对竹笛的把控,在演奏过程中,加强竹笛的稳定性,为竹笛的发音做出有利的铺垫。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竹笛演奏的过程中,心理基础是最重要的基本功,演奏者需要结合多种吐音、口型、气息等等技法加以灵活运用,并控制好自身的心理机能。要注重其练习方法和之间的差异变化,才能将心理素质达到最佳,使演奏的过程中能够更流畅、均匀、自如从而表达乐思,不断完善,博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参考文

[1]吴昊,吴志田.竹笛二重奏《采莲》艺术表现探析[D].山东艺术学院,2018.

[2]李贵中,姚慧.竹笛演奏过程中情感表达浅析[J].黄河之声,2018(04):78-81.

[3]李柳霆,周宁波.河北威县乱弹主奏乐器竹笛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4]李梦洁,程诗佳.陆金山竹笛演奏“八法要诀”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8.

[5]张文雅,顾佳佳.论竹笛演奏艺术的“技、韵、情”[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6]范明明,任美丽.探究竹笛演奏中的心理调控[J].音乐时空,2018(03):97-98.

[7]陶雅,李丽芹.二人台·梅·竹笛之关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姚广(1983—),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专业教师,二级演奏员。研究方向:民族器乐竹笛

周露(1982—),女,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武汉音乐学院硕士,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专业教师,二级演奏员。研究方向:民族器乐二胡